汉代儒学兴起导学案设计

汉代儒学兴起导学案设计

ID:30818009

大小:119.7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3

汉代儒学兴起导学案设计_第1页
汉代儒学兴起导学案设计_第2页
汉代儒学兴起导学案设计_第3页
汉代儒学兴起导学案设计_第4页
汉代儒学兴起导学案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代儒学兴起导学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汉代儒学的兴起》导学案: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汉代儒学的兴起I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学习目标:了解秦朝“焚书坑儒”的史实及影响;概括董仲舒儒学的主要观点;掌握汉武帝“罢黜I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表现及影响。I★探究学习I一、“焚书坑儒”的批判

4、回顾先秦儒学发展及秦朝建立的史实,思考如下问题:11、秦朝为什么要实行“焚书坑儒”?n±ZI2、“燔诗书”是指焚哪些书?为什么秦王朝不禁、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I3、如何客观评价“焚书坑儒”?III点拨:1.背景:(1)秦朝建立了政治体制。(2)一些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吋政。(3)李斯的

5、建议得到秦始皇的采纳。I2.主要内容:(1)除、、夕卜,!一律焚烧。(2)将违犯禁令的460多个儒生坑杀,以警告天下文化人。n>I3.影响:(1)“焚书坑儒”是对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上的一场洗劫。(2)文化

6、成为的附庸。(3)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向,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4)在一定程I度上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

7、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一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I材料一:公元前140年,年仅16岁的汉武帝即位,他继承了先辈们发展的成果,但也继承了汉初以来

8、的社会问题。一个是王国问题,汉初分封的同姓诸侯王已然坐大,他们拥有一地的军权、财权和行I政权,俨然是一个个独立王国,

9、威胁皇权和国家的统一。另一个是匈奴问题,由于汉初国力弱小,

10、被迫与匈奴和亲,但匈奴还是经常南下掠夺,破坏中原农耕经济,威胁西汉政权的安全。I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汉武帝能否像秦朝那样用法家思想或用汉初以來的道家思想來治国?III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I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一一董仲舒《春秋繁露》I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I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I使并进。”一一

11、《汉书•董仲舒传》I根据上述材料和课本相关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哪些?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III点拨:I(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I(1)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基本形成。I(2)董仲舒建议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政策因时“更化”,认为君主受命于天。!(3)董仲舒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以的“一统”达到的“一-统”,得到汉武帝的认可。I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比较先秦儒学汉代儒学思想内涵宣扬“礼”“仁”“仁政”“民本”等外儒内法,兼采各家,增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理论探讨主体人与人的关系夭与

12、人、人与人的关系,儒学披上神学外衣政治地位带有明显的理想性和尺间性官方统治思想,具有正统地位学说目的批判暴政,建立理想化社会政治秩序承认并维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二)汉武帝是怎样独“尊”儒术的?1、教育上:太学的出现(1)太学里教什么内容?(2)太学旨在培养什么人才?(3)太学的建立有何重要地位和影响?影响:A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和oB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并促进文化传播。C打破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的状况,少数出身于的人得到入仕机会。D推动的传播与发展。E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势力有所收敛。2、选官上:察举制(起用文人儒士担任各级官吏)3、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焚书坑倫”"罢黜百

13、家”不同点原因秦刚统一;统治受到儒士攻击国力强盛;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统治者需耍态度排斥、打击尊崇手段简单粗暴倡导、劝勉、教化作用儒学发展进入低潮确立了倫学的正统地位相同点目的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巩固政治统…实质文化专制,思想控制作用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客观评价材料一:思想的统一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同时促进了人们统一观念的形成,这种观念在长时期统一的状态下,又会强化人们对于统一的认同和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出同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而随着这种心理和情感的沉淀,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的纽带,成为维护统一的

14、力量。材料二: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柏杨先生曾说:“董仲舒先生的这项'对策',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一个巨大转变,在不声不响中发生,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代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结合材料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积极: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起用参与国家大政,确立的统治地位;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的进步。消极:结束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