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

ID:30912176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4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_第1页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_第2页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_第3页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48-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提出,要改革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要把“乐于探究”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强调课程结构要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出教材要“有利于学生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此,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势在必行。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与实践,谈谈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和体会。一

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要素1、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探究性学习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倡导的。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以“科学家”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从广义上理解,探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它不受时空、形式、内容的限制。在时空上可以有很大的跨越性,在形式上可以有很大的灵活性,在内容上可以有很大的选择性,所要探究的问题内部可以有相关的结构性。从狭义上理解,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

3、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探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1)活动性原则。在一定的认知活动过程中进行学习,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2)团队原则。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适应现代生活。(3)自主性原则。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自愿进行的,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盎然的前提。(4)综合性原则。在学习形式上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在学习内容上是有内在联系的有结构的内容。二、探究性学习

4、的实施途径1、创设情境,激活探究思维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有熟悉感,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诱发探究意识,激活探究思维。(1)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岀这些矛盾,加以质疑,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例如教学《十里

5、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平时等车而久久不见车来时的心情,有的学生说会因不耐烦而闷闷不乐,有的学生说干脆打“的士”得啦……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老奶奶内心焦急,却又耐心地等待呢?”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2)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教师提供可选择的几种答案,使学生感到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种答案才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例如教学《白杨》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读题,再说说课文是写什么的?有的学生说是写人的,有的学生说是写物的。这时我出示了四个答案:a专门写人;b专门写物;C既写人也写物;d

6、表面写物实际写人。使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我趁机引导学生探究,到课文中找答案,并要求找到根据。2、自由选择,激发探究兴趣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习最好的激发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当学生产生兴趣时,求知欲就旺盛,思维就灵活、敏捷。叶圣陶先生也有句名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情境中,全体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探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