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

ID:30964381

大小:6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4

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_第1页
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_第2页
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_第3页
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_第4页
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儿科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23例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的儿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PICU)患儿。根据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验分为脓毒症组14例和非脓毒症组9例,所有患儿入院第1、3、7天分别抽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同时行血、痰细菌培养、胸片检查协助诊治,评估患儿病情程度。结果降钙索原浓度高于正常值(0・046ng/ml)诊断脓毒症的特异性为90.6%、敏感性为96.2%、阳性预测值为81.2%,表示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相比更能准确地

2、反映脓毒症存在。脓毒症组降钙素原在第1天显著升高,非脓毒症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降钙素原入院第1、3、7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两组C反应蛋白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变化明显,且入院第1、3天脓毒症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O.05);入院第7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降钙素原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脓毒症的早期指标,而且可能反映病情程度,指导及时的诊治。【论文关键词】降钙索原;脓毒症;早期诊断;治疗脓毒症在临床表现为出现高度可疑感染灶,但化验出细菌的存在,使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简称S

3、IRSo客观的讲机体受到细菌性感染的反应表现即为脓毒症,其具有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特点,因此要重视易感人群的感染防护,及时救治早期感染的患者,防止进一步发展为脓毒症[1]。过去进行了许多的培养样本用以感染指标的判断,然而因耗时过长,不能及吋对临床起到指导作用被停用。但在1993年,国外的一些医学博士们首先提出了感染与降钙素原具有密切的关联,随后的研究也证明了这种说法,即降钙素原对脓毒症以及感染的指标确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选取23例SIR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入院的第1、3、7天中降钙素原的变化情况,分析尿毒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根据白细胞计数、

4、C反应蛋白等常规指标的变化,判断尿毒症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具体内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住本院PICU并诊断为SIRS的危重症患儿23例,包括重症肺炎、腹泻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搏骤停、中毒等。对入院第1、3、7天的患儿进行正常的感染筛查,进行X线胸片、痰、血细菌培养,取血清进行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查。记录患儿年龄、性别、原发疾病、并发症及感染部位等一般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检验结果分成两组:脓毒症组14例,物理论文所有患儿符合SIRS诊断并有明确的感染证据;非脓毒症组9例,所有患儿均为SIRS,但无

5、明显的感染情况。及时行监护、早期液体复苏、控制感染及相关支持治疗。1-2测定方法电泳法用于C反应蛋白的测定,电化学发光法(试剂由德国罗氏公司提供,参考值为V0.046ng/ml)用于降钙素原的检测。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vO.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脓毒症组14例,平均年龄2.5岁,原发疾病:肺部感染6例,肠道感染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中毒2例,死亡5例,死亡率35.7%;非脓毒症组9例,平均年龄2.7岁,原发疾病:脑血管疾病3例,心搏

6、骤停2例,先天性肺气管发育不良2例,中毒2例,死亡2例,死亡率22.2%O2.2两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比较脓毒症组降钙素原在第1天显著升高,非脓毒症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降钙素原入院第1、3、7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两组C反应蛋白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两组白细胞变化明显,且入院第1、3天脓毒症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1。2.3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方面表现的脓毒症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降钙素原浓度高于

7、正常值(0.046ng/ml)诊断脓毒症的特异性为90.6%、敏感性为96.2%,阳性预测值为81.2%,表示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口、口细胞相比更能准确地反映脓毒症存在。见表2。3讨论脓毒症的根本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仍需进一步阐明。当前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和抗感染治疗技术已得到飞速发展,然而严重感染病的死广率为30%〜70%,此感染和脓毒症休克的死广率还处在警戒线上。对脓毒症的早期治疗尤为重要,但细菌结果的培养以及脓毒症的鉴别所使用的时间太长,且阴性的培养又没有价值,所以应将脓毒症休克和严重感染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全力探索早期诊断手段[2]o在健康状况下降钙素原产生于甲状

8、腺C细胞,当感染或达到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