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预习,提升小学生文本解读能力

有效预习,提升小学生文本解读能力

ID:31036609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上传者:U-9946
有效预习,提升小学生文本解读能力_第1页
有效预习,提升小学生文本解读能力_第2页
有效预习,提升小学生文本解读能力_第3页
有效预习,提升小学生文本解读能力_第4页
有效预习,提升小学生文本解读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效预习,提升小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有效预习,提升小学生文本解读能力  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预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一种有效的预习模式,等于交给他们一把开启文本的“钥匙”。  关键词:预习;学案;自主学习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把教材当“圣旨”,依据固有模式展开教学,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只能在教师限定的条条框框中学习,限制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念书,念得通透了,就去教学生。学生照样地念着,念得与先生一样通透了,也去教学生。顺次教下去,可以至无穷。试问,‘你们自己的发现呢?’‘没有。’‘你们自己享用到多少呢?’‘没有想到。’”我想,这就是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病吧。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新的阅读教学应是扎实抓好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摆脱单一的、被动的角色,让他们在主动阅读中形成语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于提高语文文本解读的有效性策略有很多,但我想语文教师应该从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地方出发,用心关注学生文本解读的第一个环节――预习和初读。通过这个阶段的有效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学案导学,明确预习的内容和步骤6   学案导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它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预习学案的设计和编排,在指导学生有效解读文本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学案中要有明确的预习任务  我们知道,预习内容大多包含“读、标、查、想”四个方面,即要求把生字拼读正确,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查不认识的字或者难以理解的词语;思考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然而,这样的预习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太含糊,不具备执行的力度。我认为,在学案中有必要进一步落实到每个点上。比如,朗读课文三遍,要求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破句,多读不限,以达到要求为准;在标生字词语时,要用圆圈画生字,用横线画生字所带的词语,并给课文后面的生字注上拼音;读了课文之后,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等。这不仅为接下来的文本解读铺平了道路,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6   这包括两方面,一是指学案本身的任务设置应该具有层次,即由易入难、由简入繁的过程。先是初读,接着圈画,然后查找,带着问题再读,最后才是思考质疑。另一方面指的是不同学段的预习要求是不同的,不能千篇一律。第一学段以认字学词为主导,可以着力于任务的趣味性;第二学段以学习归纳和概括为主导,可侧重于整体感知与重点词句的结合;第三学段以课内外延伸为主导,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3.依据不同文本,设计相应的学案内容  如果从第一课到最后一课,用的都是同一套预习学案的话,学生不免会觉得枯燥乏味,做起来也会应付了事。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设置属于本课、本文的特色学案。如,干国祥教师就《第一朵杏花》的课堂观察,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任务: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填空:  的竺可桢爷爷。可以用文中的话自己概括,也可以引用资料里的词语,但要求:理解填进去的词语的意思,能与课文相关联。这样的预习题,学生从任何教辅资料上都无法找到现成的答案,必然要经过自己对文本的认真研读与思考才能完成。  4.学案的设计还应具有可操作性  即要求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不要太难、太偏。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许多学案的内容过于深入、刁钻,学生在预习和初读时无法一下子完成,往往需要拖到课后才好不容易交上来。预习学案反倒变成了一种流于形式的作业,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却失去其课前启发、引导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丰富预习的形式  不拘泥于固有的预习模式,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达到最好的预习效果。  1.自主学习6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预习方式。在学案的引导下,让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自由读文、自主识字、初步感知。这种方式虽然比较枯燥,但具有实际操作的价值,对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2.合作探究  可以以同桌或者四人小组为单位,协同完成一份预习学案。一方面减轻小组成员的预习任务;一方面“以优帮差”,在合作探究中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还能进一步提高预习效率。然而,这种方法的采用,更强调的是教师对小组成员的指导力度。通过课前的分工和课堂的检查,有效防止“滥竽充数”的现象,真正达到合作预习的目的。  3.借助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达,信息渠道的便利,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到更多相关的资料,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预习学案中也往往设置了这样的题型,鼓励学生积累、收集,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4.亲子阅读,完善预习  对于低段的学生,父母的监督和引导是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关键。毕竟他们的预习习惯还未养成,缺乏自主学习的概念。这就需要家长多花一点心思,多一些倾听,多一些鼓励,持之以恒地落实好每一项预习任务。  三、检查激励,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的兴趣。”6 以往的教学中即使是学生预习了教师也不一定知道,因为没有检查,往往是学生预习了,却得不到教师的肯定,时间一长学生也觉得预习不预习一个样,渐渐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习除了重在指导外,一定要有相应的检查和激励机制。  1.课前检查,落实预习任务  一开始,可以利用早读课的时间,教师亲自督查。对于完成得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一些完成不到位的学生耐心地再指导,而对于未完成的学生则责令其及时补完。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预习习惯基本养成,此时就可以逐渐转为组长检查了。  2.课堂引领,深化检查力度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还可以安排在学习新课文之前的5~10分钟,可以通过提问或抽查的方式进行。比如,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提出问题然后选择学生来回答,或是当“小老师”给大家讲预习的内容,学生有了成就感,预习就变得有意思了。对于一些稍差的学生,尽量检查他们的生字认读、课文朗读及主要内容等基础问题,这样他们在预习时就有的放矢,同时也不会觉得要求太高,产生抵触心理,慢慢地再给他们提高要求。最后由教师再针对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难题给予点拨,及时为学生扫除障碍。  3.激励评价,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检查,对那些预习到位的学生适时给予赞许,树立榜样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评星”机制,对于预习情况好的学生,颁发“星级”证书,鼓励他们帮助其他不会预习的学生,“以优扶弱”,指导预习;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相应的闯关、比赛环节,在游戏中检查预习情况,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同时,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甚至可以大胆提拔“小老师”6 ,让他们一起参与设计预习学案,被变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预习,可以说是教师把小学生领入读书殿堂,进行阅读实践的第一步。这至关重要的一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直接关系到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提升文本解读能力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对于预习有效性的探究,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入进一步挖掘和实践。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