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教育扶贫在应对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的模式研究

(文献综述)教育扶贫在应对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的模式研究

ID:31146476

大小:7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文献综述)教育扶贫在应对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的模式研究_第1页
(文献综述)教育扶贫在应对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的模式研究_第2页
(文献综述)教育扶贫在应对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的模式研究_第3页
(文献综述)教育扶贫在应对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的模式研究_第4页
(文献综述)教育扶贫在应对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的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献综述)教育扶贫在应对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的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扶贫在应对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的模式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困的概念也随之不断地深化,由最初绝对贫困视角下的收入贫困,逐渐发展到相对贫困视角下的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单靠政府力量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农村贫困,利用教育扶贫的力量,对农村绝对贫困的消除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定义出发,浅析目前国内的教育扶贫模式。关键词: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教育扶贫,经济因素1浅析“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1.1绝对贫困的定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与财富被分离,劳动者包含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在内的一切物的财富被剥夺了,就是绝对贫困。而劳动者的生活资料被剥夺的原因是劳动与生产资料的分离⑴。绝对贫困指工人只是持有自己的劳动能力,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的情况。马克思认为⑵,在资木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表现了基本阶级的对抗关系。“被剥夺了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劳动能力是绝对贫困本身1.2相对贫困的定义相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所持有的资料,虽然可以满足其基木的牛活需求,可是不足以使其到达整个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般只能维持比平均生活水平低很多的状态。此外,相对贫困还包括以他人或其他社会群

3、体为对比所能感觉到的相对剥夺的社会心态叭所以,相对贫困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中心。1.3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区别通常来说,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区别是,实际生活状况(有没有到达生活需要的最低水平)來确定绝对贫困;而相对贫困是根据统计标准来确定;和社会平均生活水平比较,人们满足生存的需求是不是处在匮乏的状态。而相对匮乏的程度到哪里,具体的标准是怎么样,这个说法都不完全一样”宀。2教育对消除贫困的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⑻,贫困就是剥夺个人基本生活能力,而不止是收入低下;更好的基础教育、

4、培训和卫生保健不止保证了个人生活处于高质量的状态,而且通过提高个人能力避免其陷入贫困。不同的扶贫方式中,教育脱贫是最有效和最持久的脱贫方式。从财政学角度,教育扶贫应当是贫困家庭脱贫和政府扶贫最有效的方法4"。2.1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贫困农民的收入从经济学方面看,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贫困农民的收入测。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舒尔茨曾有一个论断:从对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来看,土地的差异是不重要的,资本投入的多少是重要的,素质的差异是最重要的。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国家的一种重要的生产要

5、素,教育投资提高了国民的人力资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国民收入和经济增长肠何。现代经济发展已经不能仅仅凭借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而是一定要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提高脑力劳动者的成份,用来替代原有的牛产要素。综上所述,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特别是提高绝对贫困农民的文化水平,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摆脫绝对贫困,还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⑷。2.2教育是提高贫困农民素质的根本途径加强贫困农民的素质有很多方法,如发展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贯彻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优生优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等等。

6、其中,最为基木的方法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即“治穷先治愚,富民先育民”。教育是一种开拓人的智力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对于加强农民的素质、促进经济主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用处3。3国内的教育扶贫模式现状贫困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相生相伴的现象。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困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研究内容上,相关学者深入研究贫困人群再牛产能力和手段的匮乏、文化水平的低下、权利与地位的短缺等方面,并对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涵义进行了深化与拓展;在研究对象上,学者通过对绝

7、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群体的区分,使研究对象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在研究方法上,相关理论、模型的提出、分析与建立,让研究更具理论性与可操作性问。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⑴是中国政府目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关于治理贫困的指导性思想,以“共同富裕”根本原则为理论基础产生,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精准扶贫思想的内容屮,精准化理念是核心要义,分批分类理念是基础工具,精神脱贫理念是战略重点3。罗玉华等在《分层分级“精准扶贫”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问中面向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扶贫”

8、而进行的分层分级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职业规划为主导,把资助服务与教育培养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体验相统一,形成经济困难学生“三四五”分层分级分类教育模式,多方面协调解决贫困学生的物质、精神与能力问题,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宋清华等在《“9+2”教育扶贫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测中提出让贫困学生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再到职业学校接受两年免费的“订单式”职业教育。解决经济困难的学生上学难工作难的问题,帮助他们从贫困中解脱,推行“9+2”教育扶贫模式是实际可行的。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