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杀案例分析

青少年自杀案例分析

ID:31178946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7

青少年自杀案例分析_第1页
青少年自杀案例分析_第2页
青少年自杀案例分析_第3页
青少年自杀案例分析_第4页
青少年自杀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少年自杀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青少年自杀案例分析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率居高不下,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青少年处于人生最富有朝气和生命力的阶段,却因升学、就业、恋爱、家庭等生活课题承担重大的心理压力。人生发展任务的艰巨性和个体心理成熟滞后性的错位导致青少年走向自杀的不归路。本文通过一列学生自杀案例进行剖析,对引发青少年自杀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危机事件发生后当事人的情绪发展阶段,对危机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及学校干预系统的建构进行讨论。  关键字:自杀;危机干预;青少年  一、案例介绍  本学期初,我校高三女学生王某于九月三日凌

2、晨在所居住的地方跳楼自杀。据班主任介绍,在4号早晨发现王某未到校后,多次拨打家庭电话均未接通,直到8点55分接通电话后其家长告诉班主任王某不来上课。后经街道办与学校核实情况,得知王某于3号晚跳楼自杀。  得悉这一情况后,学校立即启动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危机干预小组,包括校长、副校长、安全办主任、德育处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校心理健康教师。领导成员立即将事件通报到上级领导,获得其他系统及专业小组支持,迅速开展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8  为降低学生自杀事件对学生、教师的负性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

3、师及时与班主任联系,了解王某在校情况与事情发生始末,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类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防止学生出现模仿性自杀以及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创伤进行修复。  二、自杀及自杀原因分析  就本案例情况分析得知,王某在两年前目睹自己母亲死亡的过程,后出现严重抑郁症,经一年多时间的药物治疗病情得以控制,在高二下学期害怕药物副作用影响学习停止使用药物,停药约半年。王某父亲常年出差,自己住在舅舅家。在王某死前与异性好友发生口角,并将自己的重要物品交给对方。同班个别同学表示王某当天与自己告别,但当时认为她在开玩笑没有

4、重视。王某在高中阶段人际关系不好,受到同班级女生排挤,个性内向,很少和朋友说自己的心里话。  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分析,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另外自杀正呈现出低龄化趋势,青少年自杀率逐年增长,因此青少年自杀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引起青少年自杀的相关因素有很多,根据王某的案例分析得出自杀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性别因素。自杀者女性居多。自卑心理是初高中女生普遍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在与他人对比的过程中容易由

5、于自卑出现心理或行为问题。  家庭因素。父母离异、父亲或母亲去世、再婚家庭、童年期受虐待、家庭成员的暴力或自杀行为;家庭是孩子最强劲的港湾,也是他们建立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基地,因此当家庭发生变故或问题时,孩子会缺失必要的支持而不知所措。8  心理疾病。受抑郁症、神经症等心理疾病的困扰。有研究表明,50%~90%的自杀死亡者可以诊断为精神疾病,自杀未遂者患有精神障碍的比例为50%。有精神疾病者自杀率高于一般人群的10~30倍,尤以抑郁症居多。  个性因素。一般来说个性谨小慎微,内向,怯懦,自卑的个体容

6、易出现自杀行为,特别是在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而且缺乏社会支持时容易情绪低落,自怨自艾,进而选择自杀。  人际关系紧张。青少年非常重视班集体对自身的接纳,将同伴对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作为参照,当受到同伴的排挤时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缺乏倾诉和交往对象。班级人际关系紧张使得学生长时间处于压力状态,容易丧失自我价值感。  另外,物质滥用,如使用成瘾药物、吸烟、饮酒;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人际关系因子、受惩罚因子得分高;学业状况与经济状况等因素也会导致青少年自杀行为。  三、危机事件后相关群体情绪发生阶段  在本案例

7、中面对王某自杀同班同学表现典型的危机事件后情绪发展各阶段:否认、后悔、生气、压抑、接受。  否认。在事件发生初期,相关群体得知后往往表现出不可置信和怀疑、甚至是否认的态度。在本案例中,当同班同学得知王某自杀后感到震惊,纷纷表示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觉得是假的。  后悔。在这个阶段相关群体会表现出后悔和内疚,认为都是自己的错,懊恼为什么在死者生前不对她好些,不多和她说说话,甚至忽略她的变化。在本案例中其中一位男生情绪极度低落,原因在于王某在死前曾经和他说让自己看他最后一面,而当时自己并未注意

8、,因此埋怨自己。8  生气。相关群体会对他人、对客观环境生气,也会对自己生气,而产生严重的孤独感和缺失感。在案例中王某班上一名女生在事件发生后未表现出伤痛而受到同班其他同学一致排挤和敌对。  压抑。在这个阶段中相关群体明白死亡、伤害和缺失都是不可挽回的,因此会感到压抑、沉默。特别是男生不肯表现出自己的伤心和感受,拒绝与家长、老师,甚至是心理老师说出自己的想法。而这部分学生可能因过分压抑自身情绪无法缓解而出现冲动行为。  接受。在本阶段相关群体开始接受事件,逐渐将事件转化为对将来的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