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公司火灾应急预案

发电公司火灾应急预案

ID:31331509

大小:77.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1-08

上传者:U-991
发电公司火灾应急预案_第1页
发电公司火灾应急预案_第2页
发电公司火灾应急预案_第3页
发电公司火灾应急预案_第4页
发电公司火灾应急预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电公司火灾应急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火灾应急预案1目的1.1认定火灾风险,制定火灾预防控制措施和火灾紧急状态的应变措施。1.2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将火灾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1.3保障生产、生活区域内所有人员的健康、生命财产的安全。1.4保障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秩序。1.5增强全体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且维护社会稳定。1.6及时维护消防设备、设施,确保消防设备、设施的完好。1.7确保火灾状态下,消防设备、设施的正确投入。1.8确保火灾得到及时、正确的控制和有效地扑救。1.9最大限度的将出现的火灾风险降至最低。2紧急应变组织机构2.1火灾紧急应变领导小组名单及电话(表1)。2.2火灾预防联络员名单及电话(表2)。2.3其他小组见《紧急事件应急方案》。4火灾紧急应变程序 4.1启动与解除4.1.1当值值长接火情报告后,立即通知消防队进行扑救。4.1.2当值值长根据火灾部位和消防队扑救情况,如火情较严重,威胁人身安全、设备正常运行时,应启动本预案。4.1.3火灾被熄灭,火灾现场调查结束,能够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生活秩序后,解除该程序的执行。4.2火灾紧急应变程序4.2.1报警发生火灾后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沉着应对,做好以下事情:•一旦发现火灾,发现人立即呼叫附近人员利用就地消防器材进行初起火灾的扑救,并拨打值长电话****及火警电话门9进行报警。报警时请讲明报警人姓名、单位、电话号码、起火部位、地点、燃烧对象及物质,同时说明初起火灾的扑救情况。•当值值长接到火灾报警后,应立刻拨打火警电话119再次进行报警,并根据火灾性质(电气、化学品等)安排专业人员到现场协助灭火,同时派人到交通路口迎接消防队的到来。4.2.2火场指挥火场总指挥按照**"、****、****.****.顺序(视在家情况)必须全面掌握火场情况和灭火力量的作战情况,指挥命令坚定、正确、迅速、可行。火场指挥员具有如下权限:•统一指挥火场的火灾扑救工作。•请求增援灭火力量和上级指挥员到场。•调动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协同灭火。•决定拆除毗邻火场的建(构)筑物;疏散受到威胁的人员和物资。•紧急情况下调用交通运输、供水、供电、医疗救护和坏境保护等部门的力量。4.2.3火场通信火场通信是保证火场指挥员的命令能够上传下达的手段,以消防队的手持对讲机为主,行政调度通信为辅,要求:•火场通信迅速、准确、不间断。•火场信息及时反馈给火场指挥员。保证火场指挥员的命令迅速、准确地传达到有关单位和人员。4.2.4火场侦查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到达灭火现场后,不要贸然进行灭火,而要进行火场侦查,火场侦查以消防 队为主。即: •查明燃烧部位及范围、燃烧物质的性质、火势蔓延的途径及其主要发展方向。•是否有人被围困在火场内,是否有人受到火势的威胁,人员所在的部位及疏散抢救的通道和办法。•有无爆炸、毒害、腐蚀、放射性、遇水燃烧爆炸的物质,这些物质的数量、存放形式、危险程度及应采取的措施。•查明火场内外是否有电,以及需要切断电源(或其他能量)和预防触电的措施。有无需要疏散和保护的贵重物资、档案、仪器仪表及其数量、放置位置、受火势威胁的程度、禁忌使用的灭火剂等。可燃烧的建(构)筑物、物体的结构特点、构造形式、耐火等级,有无倒塌的危险,是否威胁到毗连(临)的建(构)筑物或物体,是否需要进行破拆等。4.2.5后勤保障火灾扑救期间的后勤保障以义务消防队或机关干部为主。火灾扑救期间的后勤保障包插下列物质的供应与运输:•灭火器材:水带、灭火器、消防梯、救生器材、破拆器材、探测器材。•个人防护装备:战斗服、盔帽、战斗靴、绝缘鞋/手套、隔热服、氧气(空气)呼吸器。•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等。•通信器材:对讲机、电池。•医疗救护用具和紧急救护用具:急救药品、担架、救护车。•饮食:长时间灭火需要的食品、饮料。4.2.6火灾扑救火灾扑救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原则,因此任何一支消防力量在到达火场后都应服从并保证:•保障安全。在灭火作战中,及时消除来自火场和人身的不安全因素和动作,制止没有把握的蛮干和硬拼,预防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在保障安全的条件下,佩戴完善的个人PPE(如绝缘靴、绝缘手套、防热服、防护镜、氧气或空气呼吸器、携带安全绳、缓降器、安全带、安全钩、照明灯具和通信联络器材等)再进入火场进行火灾的扑救。当火场内有爆炸、毒害、腐蚀、放射性、倒塌、油罐沸溢、喷溅等危害因素时,应采取防止火场突变情况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电气设备火灾应先切断电源。•统一指挥。各种灭火力量、各个环节、各个因素都必须进行有机的结合,以获得最佳的灭火效果。•机智勇敢。参加灭火的人员能面对复杂多变的火场情况,随机应变、迅速决策、敢打敢拼,不机械呆板,不拘泥固定模式、迅速果断地处置突发意外情况。•整体协调。所有灭火力量都必须立足整体、协调一致,服从、服务于火场的整体需要和整体成效,相互补充、互创条件、互相配合体现出综合整体的成效。•正确使用灭火剂。根据火场燃烧物的性质、状态、燃烧范圉和风力风向等因素,正确选择,并保证供给强度。喷出的灭火剂应对准火焰根部,不要喷射火焰,采取先室外后室内、先上方后下方、先暴露部位后隐蔽部位、先贵重物品后一般物品的灭火原则。用喷射雾壮灭火剂对燃烧物体进行冷却或掩护灭火人员进攻,掩护群众疏散。 •选择好的灭火阵地。在不同的距离、角度和位置上喷射灭火剂,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选择有利的灭火阵地,对于充分发挥灭火剂的效能和战术技术,以及扑救人员的自身安全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和建构筑物。在向燃烧区域进攻时,灭火人员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和建构筑物掩护自己,有效地扑救火灾。•保护起火点。保护起火点不被破坏,对事后调查火灾的原因十分重要,因此耍求灭火时,应对最先起火的部位或者对能是起火的部位给了保护。•救人第一。当火场有有人受到火势、浓烟、爆炸、毒害、腐蚀、放射性、倒塌、油罐沸溢、喷溅等威胁,有生命危险时,应立即排除险情,积极抢救人命。•疏散和保护物资。在火场上要有组织、有计划地疏散受到火势威胁的贵重物资、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价值昂贵的仪器设备、特别是贵重的文物。对于超过建构筑物承载能力的物资或难以疏散则采用冷却、遮盖、覆盖方式对上述物资进行就地保护。•实行“先控制,后消灭”的灭火原则。正确掌握和认识火场的客观情况,实施有效地控制措施,准确地捕捉战机,灵活迅速的消灭火灾。•实施“打快攻,打近战”战术原则。灭火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向初起或发展阶段的燃烧区或燃烧物发起扑救行动,针对火灾的要害、火焰根部直接进行灭火。•堵截包围。在火势蔓延主耍(也可以是多方向的)方向的前方设置堵截火势的阵地,不使火势蔓延。•内外夹击。在火情侦查清楚的条件下,一部分灭火力量可以进入建(构)筑物或物体的内部进行灭火,同时其余灭火力量在建(构)筑物或物体的外部进行灭火。•上下合击。在建(构)筑物或物体的上、下两面同时进行灭火,形成上堵下截的态势。•重点突破。在火场的主要方向选择突破口,用精干力量进行强攻,开辟通路。•分片消灭。组织力量将大面积的燃烧区域分割成若干小片,然后予以分片包围消灭。•迅速准确。灭火行动、火场救人等要求雷厉风行、分秒必争;确保不贻误战机,不造成火势蔓延扩大,有效的控制人员安全和财产损失程度。4.2.7灭火结束•检查火场,防止复燃。扑灭火灾后,灭火人员必须对火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査,消除余火和阴燃,排除险情和隐患,防止引起复燃,造成重复扑救。灭火结束后的火场检查包括:翻扒被压在瓦砾、灰烬中的可燃物和被烧过的物质;用仪器仪表检测被扑灭的液、气体储罐的壁温和周围空间的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必要时用水对罐体进行冷却或向罐体内注入泡沫。•清点人员和器材。灭火战斗结束后,指挥员和各消防队及义务消防队都应立即进行人员、器材的清点工作。 •由火场指挥员宣布火灾紧急状态解除,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活动。•火灾记录。火灾记录包括火场基本情况和灭火基本情况。a使用摄(录)象机或照相机从不同高度和角度拍摄鸟瞰图。b记录火势发展情况(记录火势燃烧的初起、发展、猛烈、下降和熄灭五个阶段)。c记录火场特殊情况。d记录建构筑物的损坏情况.e记录人员伤亡情况。f记录火灾时的气象情况。g记录起火点的情况。h灭火战斗部署。i战术技术运用情况。•其他情况:火场警戒、消防队、义务消防队、群众协助灭火,领导参战,政治宣传鼓动等。4.2.8恢复生产、生活•修复被火灾烧毁的建(构)筑物、设备及物体,保证其符合"**的要求。•修复被火灾烧毁的消防设施,并保证其准确性、可靠性、快速性和系统的完整性。•恢复生产、生活前的准备工作。•对修复的建(构)筑物、设备、物体、消防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特殊情况需要邀请地方消防部门进行验收)。•重新进行风险评估。•《消防规程》和《火灾紧急应变程序》的修订。5防火演习5.1消防基础知识的培训5.1.1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适用火灾种类。5.1.2常用消防器材的维护管理。5.2消防演习计划6火灾事故调查6.1火灾现场的特点6.1.1火本身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现场的建筑物和室内陈设,往往被烧毁,有些仅留下一片灰烬。6.1.2发生火灾时,有许多人参与扑救,现场遭到破坏,很难维持原样。 6.1.3纵火破坏的犯罪分子,往往伪造现场,制造假彖,逃避追查;有些事故责任者,因为害怕追究责任,有时也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6.1.4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为火灾原因的调查提出了新的课题。6.2调查火灾原因的方法和步骤6.2.1切实保护现场。划出警戒线,指派专人看护,不准一切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对火灾的一切遗留物(燃烧或未燃烧的物品及其陈设)必须保持原样,在没有经过现场勘查人员允许Z前,一律不准搬动。6.2.2认真调查询问。通过有关人员(发现火灾人和报警人、最后一个离开起火部位或在场的人、熟悉起火部位周围情况的人、最先到火场救火的人、火灾受害者、熟悉生产工艺过程的人、其他有关人员)了解当时的情况,确切掌握起火前、扑救屮的情况,确定起火时间,取得佐证,弄清原因。查阅原始资料(总平面和工艺、建筑、采暖、给水、通风、电气设计、主要原材料、设备以及生产、防火检查记录等资料)。通过调查访问从六个方面(建筑结构、特点、耐火等级;火源、电源的分布及使用情况;生产工艺流程;过去发生的火灾事故和事故发生前的异常情况;防火安全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和在场工作人员的活动情况;起火的时间、部位和扑救情况)弄清起火前现场的状况。6.2.3仔细勘查现场。勘查现场是为了确定起火点,收集起火原因的物证。勘查火灾现场要尽早动手,否则,拖延过久,事过境迁,物毁迹灭,将影响火灾原因的调查。现场勘查应首先进行静观,即进行火场外貌观察,查看火场轮廓,弄清火场全貌。此阶段不要移动火场上的任何物件,要集屮精力看清:那些地方被火镣铐了;那些部位被火烧掉了;烧了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烧的;那些地方烧的轻,那些地方烧的重。借此判断火灾现场的起火部位。其次进行动观,即对火场部位进行深入、仔细的勘查。6.2.4搞好综合分析。在进行综合分析时,应将调查访问、现场勘查和技术鉴定取得的各种材料连贯起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慎密的推理,排除那些缺乏事实根据和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原因,肯定有确凿证据的原因。做到认定有据,否定有理,正面能认定,反面推不倒。总Z,火灾原因的最后确定,要严肃谨慎、重证据、重调查研究,防止主观地、轻率地下结论。6.2.5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包括发生火灾的时间、地点;起火经过和造成的损失;起火原因;防火和灭火的经验教训;对火灾责任者的处理意见;调查人员的姓名、职称、职务和所在单位,附有火灾现场平面图和有关照片。7检查与评价公司杓和执行委员会负责检查本预案的培训与演习情况,每年对该预案进行一次综合评价。 8反馈8.1消防队依据预案措施和程序每季度对本预案执行情况检查评价一次。检查后应填写“预防火灾控制预案检查评价表”,该表由消防队进行评价,签署意见报公司消防委员会或和和审核。8.2上述火灾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应急预案,视火灾影响及控制成效以及公众、政府监替部门的监察评价意见做补充修改。本应急预案起草:审核:批准: 附表1:火灾紧急应变领导小组名单及电话任职人员职务手机号码组长X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副组长X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X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X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X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X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行政)X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生产)成员和**经理****经理****经理和**经理****经理****经理****经理****经理****经理****经理****经理****经理和**经理****经理****经理****经理****经理**水*处长 附表2:火灾预防联络员名单及电话单位/部门人员职务手机号码安全专工安全专工安全专工安全专工****安全专工****安全专工****安全专工****安全专工****安全专工****安全专工安全专工安全专工安全专工****安全专工****安全专工****安全专工****消防指导 表3:火灾危险源辩识危险源•原煤及煤粉(储煤场、输煤系统、锅炉制粉系统、煤仓等)•油类(柴油、润滑油、调速油、抗燃油或透平油、变压器油及废油等)•氢气(制氢、氢管道、氢十•燥器、发电机氢冷却系统等)•可燃气体(乙烘、甲烷、螺栓松动剂)•发电机、电动机•电缆•照明•蓄电池•电器(控制室、通信室、办公室、资料室、档案室、)•焊接与切割•可燃固体废弃物(木质包装箱、纸张、抹布、废旧电池、塑料等)•油漆•静电•遇水燃烧的金属(钾、钠、锂等碱性金属和铝、镁、锌等轻金属粉末)•遇水燃烧的物质(生石灰、浓硫酸)•雷电•电击影响及危害程度•爆炸性火灾、尘肺病、大气污染•火灾、员工健康、水土污染•爆炸性火灾、人员伤亡•爆炸性火灾、•危及人身设备安全、人员中毒窒息、环境污染•威胁机组和人员安全。HC1气体对设备有腐蚀,对人生命构成威胁,污染环境•火灾•火灾、人员伤亡、空气污染•火灾•火灾、矽肺病、环境污染•火灾、环境污染•火灾、人员伤亡、空气污染•火灾•火灾•火灾、人员伤害、大气污染•火灾•火灾 表4:重点防火部位及其控制措施重点防火部位控制措施•燃料油灌区•建立岗位防火责任制、消防管理制度和落实消防•控制室措施,制定灭火预案,做到定点、定人、定任务。•调度室•设立醒目的“防火重点部位”标志。•通信机房•定进行防火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火灾隐患•计算机房整改通知单”,并限期整改,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档案室•防火重点部位实行动火工作票制度。•锅炉燃油及制粉系统•重点防火区域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汽轮机油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氢气系统及制氢站•电气楼5.4米的电气(子)设备间内设置有低压•变压器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电缆间及隧道•燃料油罐区设置有泡沫灭火系统和冷却水系统。•蓄电池室•油区泵房内设置有推车式灭火器和蒸汽灭火装•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场所置。•空预器•磨煤机、煤粉仓和给煤机设置有蒸汽灭火装置。•送引风机•储煤场设置有喷水降温系统。•密封风机•设置有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输煤皮带•定期进行防火培训、演习。•储煤场•电气(子)设备间 附页5火灾的预防控制措施5.1燃油系统5.1.1油区必须制订出入管理制度,进入油区必须登记,交出火种,不准穿钉有铁掌的鞋和容易产生静电火花的化纤服装进入油区。5.1.2油区内的一切电气设备维修,都必须停电进行。5.1.3油区内应保持清洁、无朵草、无油污,不应储存其他易燃物品和堆放杂物,不应搭建临时建筑。5.1.4油区内的泡沫、干粉灭火设备或设施的压力、容量应满足火灾状态下的要求。5.1.5火车机车进入卸有站台时其行进速度应小于5Km/h,不准急刹车,挂钩要缓慢,车体不准跨在铁路绝缘段上停留,以避免电流由车体进入卸油线。5.1.6打开油罐车盖时,严禁用铁器敲打。开启上盖时应轻开,人应站在侧面。卸油沟的盖板应完整,卸油口应加盖,卸完油后应盖严。卸油过程中,值班人员应经常巡视,防止跑、冒、漏油。5.1.7卸油区的避雷装置和接地装置应有明显的接地点,每年雷雨季节前应认真检查,并测量接地电阻。防静电接地电阻值不应超过30Q,防雷电感应的接地电阻值不应超过10Q。5.1.8油区内的双道铁轨绝缘必须保持其绝缘强度,油区轨道跨接的金屈导体应牢固并良好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大于5Q。以防止滚地雷进入油区。5.1.9输油软管应接地良好。5.1.10卸油过程中遇有雷雨天气或附近发生火灾,应立即停止卸油并快速地将油罐车驶出卸油站台。5.1.11防火堤应保持坚实完整,不应有孔洞。如工作需耍在防火堤上挖洞、开孔,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并经批准。在工作完毕后及时修复。5.1.12呼吸阀或透气孔、阻火器等应保持灵活完整,阻火器金屈丝应保持清洁畅通。运行人员应定期检查,使其经常保持良好状态。5.1.13油罐的冷却水和泡沫灭火装置应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5.1.14油罐测油孔或量油孔、油位计的浮漂、采光孔、开启孔、门等的金屈部位必须保持良好。5.1.15油水隔离阀应方便的开启与关闭。确保火灾状态该阀门关闭,以防止油从下水道流出扩大火灾事故。5.1.16油泵房及油罐区禁止安装临时性或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和敷设临时管道。5.1.17油区设备检修时,应使用有色金属制成的工具。如使用铁制工具时,应采取防止产生火花的措施,如涂黄油、加铜垫等。5.1.18在油区工作需要动火时,应办理动火工作票并加派监护人员。5.1.19在燃油管道上和通向油罐(油池、油沟)的其他管道(包括空管道)上进行电火焊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靠油罐(油池、油沟)一侧的管路法兰应拆开通大气,并用绝缘物分隔,冲净管内积油、放尽余气。5.1.20采用良好接地、等电位跨接等方法来导出静电,防止静电积聚、电位升高或产生电位差而产 生电火花。5.2锅炉燃油及制粉系统5.2.1严禁在运行中的制粉系统设备上进行动火工作。5.2.2在停用的制粉系统进行动火作业,必须将此设备处积粉清除干净,并采取可靠的措施,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5.2.3在煤粉浓度大的场所,经测试粉尘浓度合格后,并办理动火工作票手续,方可进行动火作业。5.2.4制粉系统的防爆门动作后,应立即检查及清除周圉火苗与积粉。5.2.5在启动制粉系统和设备检修之前,应仔细检查设备内外有无积粉口燃,若发现积粉口燃,应予以消除。5.2.6运行中的磨煤机应严格控制出口温度。其温度不得超过煤种要求的规定。5.2.7磨煤机出口气粉混合物的温度不能超过表5的规定。表5:磨煤机出口气粉混合物的温度数值制粉方式干燥方式煤种温度限制仓储式空气无烟煤不受限制贫煤130°C烟煤80°C褐煤70°C空气和烟气烟煤90°C褐煤80°C直吹式空气贫煤150°C烟煤130°C褐煤和油页岩100°C空气和烟气烟煤170°C褐煤和油页岩140°C5.2.8检修停炉前,煤仓应清理干净。5.2.9每次大修煤仓应清仓,并检查煤仓内壁是否光滑,有无积粉死角,否则应修理。煤仓四角拼缝应能符合承受一定的爆炸压力的设计要求。5.2.10制粉系统应执行定期切换制度。避免在停用出现积粉口然。清除积粉时,不得使用氧气管及压缩空气吹扫。5.2.11清仓过程中发现仓内残余煤粉有自燃现象,清扫人员应立即退到仓外,将煤仓严密封闭,用蒸汽、氮气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进行灭火。在磨煤机清扫积粉时,严禁在煤粉温度没有下降到可燃点以下时打开人孔门清扫。 5.2.12清仓时,煤仓内必须使用防爆行灯。铲除积粉时,工作人员应穿不产生静电的工作服,使用铜制或铝制工具,不得带入火种,禁止用压缩空气或氧气进行吹扫。5.2.13发现煤仓自燃要妥善处理。应同值长联系,用适量消防水浇灭,并将仓内原煤烧光。经检查后,方可再次上煤。5.2.14随制粉系统定期检修,做好煤仓的清洁工作,特殊情况可向值长提出巾请,安排检查。5.2.15锅炉系统的油管、煤粉管道等应防止泄漏,应勤检查,发现泄漏及时消除。5.2.16人孔门、看火门、防爆门周围不应有其他可燃物品。5.2.17停炉后,应严格监视尾部烟道各点的温度,发现异常,迅速分析,判明原因。如果温度仍急剧上升,则立即采取灭火措施。5.2.18完善自动控制和安全保护装置。•炉膛火焰监测装置有足够的灵敏性和抗干扰能力。•炉膛压力和灭火保护装置及主燃料跳闸系统满足设计要求。•炉膛定时吹扫装置的吹扫质量、连锁程序应满足规程要求。•自动点火和油枪点火程序控制系统工作正常。•各风量控制档板工作正常、自如。•燃烧器的投入和切除控制、油系统的控制、燃煤系统的控制应能口动管理。5.2.19炉膛安全保护装置、灭火处理应按照“运行规程”进行操作。5.2.20锅炉启动前应注意检查:5.2.20.1炉膛下部(冷灰斗)有无沉积的固体或液体燃料,有无可燃气体积聚。5.2.20.2检查煤仓到给煤机的挡板及一次风门挡板,应严密不漏,防止煤粉堵管或煤粉进入炉膛。5.2.20.3检查容易积粉的部位,发现积粉和自燃现象应及时消除。只有一次风管中无积粉并消除了火源,才允许启动。5.2.20.4全行程的转动和检查所有空气和烟气控制挡板,然后放在启动规定的合适位置上。5.2.20.5点火器及其系统应正常可用,点火器油、气系统的截止阀门在关闭位置时应无漏油、漏气现象,点火的油温、油压达到正常值。5.2.20.6所有的检测设备,包括炉膛负压开关、火焰监视器、氧量表、可燃物分析仪、飞灰取样器和各种传感器等应处于好用状态。5.2.20.7控制系统和炉膛安全保护装置应能正常投入。5.2.20.8大修或重大维修后,应对安全连锁系统和点火系统进行检查、调整和功能试验,证明启动可靠。5.2.21锅炉正常运行时应5.2.21.1精心进行燃烧的调整,及时、准确地进行风、煤调整,认真监视炉膛燃烧及负压变化情况,时刻注意煤粉细度、温度、湿度、粉位、煤质的变化,维持炉膛稳定燃烧,保证负压、水位、汽温、 火焰燃烧稳定,减少并防止锅炉灭火。5.2.21.2运行过程中做到“四勤”(勤检查、勤分析、勤调整、勤联系)“五稳”(汽温、汽压、水位、负压、燃烧稳定)“一集中”(集中精力监盘)。做好事故预想,随时准备应付不测,处理事故做到正确、果断、迅速,防止事故扩大。5.2.21.3锅炉燃烧不稳定、负荷过低、负荷变动大、炉内严重结焦、媒质低劣、煤种变化大、油压变化大、设备出现异常、低于稳燃负荷下运行或其他需要投助燃油的情况时,应及时投助燃油。5.2.21.4锅炉进行负荷调整时应采用同时增加或减少一组或一层燃烧器的燃料量或空气量来调整,保持正常的风煤比。5.2.21.5运行中应注意保持规定的煤粉细度和过剩空气系数以及一次风速。5.2.21.6炉膛安全保护装置、燃烧自动控制装置不得任意解列,有不正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5.2.21.7制粉系统应注意保持一次风温不超过80°C。对给煤机应加强定期检查。出现异常时,应停用相应的给煤机,查明原因,及时处理。5.2.21.8对受热面吹灰和炉膛下部放灰斗放灰,应在炉膛热负荷较高和燃烧稳定时进行。5.2.21.9加强制粉系统的运行监视,及时查看并分析系统各个部位参数的变化,防止制粉系统堵塞导致燃烧异常。5.2.21.10制粉系统断煤事故应及时处理,以免影响燃烧。5.2.22不正常运行工况5.2.22.1一次风管堵粉,应停止相应的一次风和磨煤机。5.2.22.2由于煤种变化或给煤受阻,或燃烧不稳时,可将运行燃烧器的点火器立即投入,以支持燃烧。5.2.22.3锅炉运行中,如需对磨煤机、一次风管及给煤机进行维修时,必须采取按照工作票要求,可靠的措施把有关设备与炉膛隔离。5.2.22.4送风机和引风机故障时,应减少燃料量,然后按风量大小维持可稳燃的负荷运行。5.2.22.5确认炉膛灭火而主燃料未自动跳闸时,应立即手动跳闸并按规定进行炉膛吹扫。5.2.23正常停炉5.2.23.1按运行规程的规定先把锅炉的负荷减低到相当吹扫风量以下的负荷,当所有制粉系统停运后,保持吹风量进行吹扫。5.2.23.2应注意将磨煤机内煤粉抽空和冷却,如需向磨煤机内送入惰性气体时,应予投入。5.2.23.3当停炉时间较长时,应注意将粉内的煤烧完后再停炉。5.2.23.4在停用燃烧器和磨煤机过程中,可视需要投入助燃油枪。5.2.24紧急应变停炉5.2.24.1在锅炉主燃料跳闸、系统甩负荷及其他危及设备与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应紧急应变停炉。 紧急应变停炉必须立即切断进入炉膛的所有燃料,关闭有关阀门,停止有关设备的运行。5.2.24.2主燃料跳闸后,如送、引风机仍然在运行且风量大于吹扫风量时,可缓慢调至吹扫所需的风量。5.2.24.3紧急应变停炉后,如在一定时间内不在启动,应保持最大自然通风量,避免可燃气体的积聚。5.2.24.4由于失去全部引、送风机而紧急应变停炉时,应关闭烟气再循环风机的挡板,缓慢全开空气和烟气通道上的所有扌当板,进行自然通风冷却。如引、送风机可恢复时,应调至吹扫风量,完成停炉后吹扫。5.2.24.5磨煤机紧急应变停用后,对易着火的燃料应采取通入惰性气体或其他措施,防止积粉口燃。5.2.24.6打开磨煤机前应注意检查有无积粉自燃,清扫时要小心进行,避免阴燃煤粉烧伤。5.2.25加强对锅炉设备、部件及各辅助系统的管理,搞好设备维修,及时消除设备缺陷,预防锅炉爆炸和灭火放炮。5.2.26加强对锅炉热负荷调整控制装置,机炉协调控制装置,汽温自动调节装置,水位自动控制装置,弓I、送风机调整机构和挡板,炉膛负压表,一、二、三次风压水柱表、给粉机滑差控制和同步器、给粉机的交直流电源和控制电源的维护,热工自动装置调整应灵活对靠,确保燃烧稳定。5.2.27确保炉膛安全监控装置、炉膛灭火保护装置、锅炉连锁保护装置、火焰监视装置、炉膛压力监视装置、信号及报警装置、主燃料跳闸及炉膛吹扫和连锁装置、反光镜、工业电视、负压表等灭火保护和监视装置的完好。5.2.28应对灭火报警、水位超限保护、燃烧不稳自动投油、炉膛正负压保护、自动吹扫、自动点火等功能进行定期试验,确保灭火保护装置动作对靠、准确,防止灭火保护误动或拒动。5.3汽轮机油系统5.3.1经常检查油管道的支吊架,应确保管道不晃动。5.3.2经常检查油系统管道、阀门、接头、法兰和紧固件,应连接严密,无渗漏现象。5.3.3经常检查调速汽门、主汽门油动机压力油管的压力,应满足设计要求。5.3.4经常检查密封垫料和填料,应无老化、龟裂等现象。5.3.5经常检查轴承箱、阀门门杆、油泵轴、轴承油档、热工引线等处,应无渗漏现象。5.3.6定期检查高压油调节系统中的防火门。5.3.7定期检查主油箱声、光油位监视信号。5.3.8主油箱和油管路的接地电阻应<100,并定期测试,确保油箱油位波动时所产生的静电及时排掉。5.3.9定期巡视汽轮机平台下、汽轮机机头等处的电缆阻火设施,应保证电缆的阻火设施完好无损。5.3.10时刻监视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报警信息。5.3.11润滑油、调速油、保安系统、大轴顶起油管、油箱、油槽、回油管和前箱附近的汽伦机缸体、蒸汽管道系统、疏水管道系统、蒸汽阀门等热体的保温,应坚固完好。5.3.12汽轮机油系统动火检修时,应填写动火工作票,制定安全防火措施,经领导批准,有安全消 防人员监督并准备好灭火器材,方允许工作。5.3.13凡需耍动火或拆卸和**件及油管前,应放尽存油,并用蒸汽或100°C左右的热水将沉积的油垢或赃物冲净。保证不残留任何可燃气体、蒸汽,经气体检测合格后才允许动火或工作。5.3.14进行可燃气体管道检修前,应将检修的一段管道与仍运行着的管道进行可靠的隔离,然后用蒸汽清洗,将残留的可然气体完全排除,并用仪器测试,证明管道内确无可燃气体时,才允许工作。5.3.15浸过油的蒸汽管道保温层应拆除,并将其放到室外的指定地点。更换新的保温层,保温应包牢扎好,外用白铁或铝皮包扎。5.3.16需要动电火焊设备时,应采取防止明火、焊渣或高温将电缆等可燃物引燃的措施。5.3.17润滑油系统、调素油系统、密封油系统等的管道或设备,应无振动和磨擦。5.3.18汽轮发电机组的各道轴承及接合面,应无渗漏油。5.3.19定期进行主汽门、调速汽门和抽汽逆止门的关闭试验。5.2.20严密监视汽动油泵的进汽压力、进汽阀开度和油箱油位,防止超速将油管振裂。5.3.21坚持进行调速系统的静态特性试验,调速系统的性能应满足发电机满负荷运行突然甩负荷时,能自动调节使飞升转速控制在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以下的要求。5.3.22保证透平油(或抗燃油)的油质清洁良好,不含杂质,油中不进水。5.3.23防止主汽门、调速汽门和抽汽逆止门卡涩不能关闭严密。5.3.24调速保安系统不合理的,要采取措施改进、完善。5.4发电机、电动机5.4.1在发电机及其氢冷系统上不论进行动火作业还是进行检修、试验工作,都必须断开氢气系统,并与运行系统有明显的断开点。动火前或检修试验前,应对检修设备和管道用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吹洗置换。5.4.2气体介质的置换避免在启动、并列过程中进行。氢气置换过程中不得进行预防性试验和拆卸螺丝等检修工作。5.4.3不得在室内排放氢气。5.4.4放空管附近禁止明火作业。5.4.5在经过气体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明火对凝汽器铜管找漏。5.4.6当发电机发生火灾时,应迅速切断氢源和电源,是发电机解列,并使用固定灭火装置进行灭火。发电机旁应设置大中型二氧化碳、1211或干粉ABC等灭火器。5.4.7每周对制氢站空气中的含量进行一次检测,最高不得超过1%。5.4.8每年对储氢罐的防雷设施进行检测。5.4.9制氢设备耍动火检修,或进行能产生火花的作业时,应尽可能将需要检修的部件移到安全地点进行。如必须在现场动火作业,应按照“动火工作票制度”执行。 5.5电缆5.5.1电缆的管理、维护、检查、定期测温、定期做预防性试验。5.5.2保护好电缆隔离、绝热等防火设施。5.5.3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检修、维护,加强对电缆终端头或中间接头运行监测。5.5.4有重大缺陷的电缆,应制定反事故措施和技术改造计划。5.5.5密切注意火灾口动报警系统报告的电缆火灾信息。5.5.6完善汽轮机油系统、燃油系统、变压器、互感器、锅炉制粉系统、输煤系统、水、气、烟、风、煤粉仓平台、制粉系统及氢气系统附近电缆的隔离、绝热措施。5.5.7凡穿越墙壁、楼板和电缆沟道而进入控制室、电缆夹层、控制柜及仪表盘、保护盘等处的电缆孔、洞、竖井和进入油区的电缆入口的纺火堵料,必须完好无损。靠近充油设备的电缆沟所设置的防火阻燃措施、盖板和封堵材料都必须保持完整无损。5.5.8如在己经完成电缆防火措施的电缆层上新敷设电缆后,必须及时地补做相应的防火措施。5.5.9电缆夹层、隧(廊)道、竖井、电缆沟内应保持整洁,不得堆放杂物,电缆沟内严禁积灰、积水、积油、杂物和易燃易爆物品。。5.5.10采取防止鼠害、小动物及各种杂物对电缆危害的措施。5.5.11电缆沟道附近作业,严禁将火种引进电缆沟内。5.5.12对汽轮机油系统、燃油系统、变压器、互感器、锅炉制粉系统、输煤系统、煤粉仓平台、制粉系统附近的电缆应定期清扫。5.5.13电缆夹层和沟道内的照明灯具和照明线路应定期检查,防止灯具和线路故障产生火花。5.5.14电缆沟内作业应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有关防火规定。5.5.15经常检查电缆沟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的工作状态。5.6变压器、油浸电抗器、消弧线圈和互感器5.6.2瓦斯保护、速断保护、差动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或过负荷保护、轻瓦斯保护、油位下降、油温升高、冷却器全停、过励磁保护等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应良好。5.6.2防雷保护装置应性能良好。5.6.3变压器油保护装置的性能应完好,符合设计耍求。5.6.4变压器的油温测量装置应功能完好,符合设计耍求。5.6.5变压器的通风装置应功能完好,符合设计要求。5.6.6反应绝缘情况的在线监测装置应功能完好,符合设计耍求。5.6.7变压器检修吊罩时,应严防绝缘受到损伤,认真检查夹件、垫块和螺栓松紧情况,认真检查相间隔板和围屏有无破损、变色、变形、放电痕迹。对于经受过出口短路和异常运行情况的变压器,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防止缺陷扩大。安装、检修需要更换绝缘部件时,必须采用试验合格 并经过干燥处理的材料和部件。5.6.8变压器检修扣钟罩前应彻底进行检查,用油冲洗干净焊渣、油泥、棉纱等杂物。5.6.9精心维护、认真调整、严格控制变压器顶层油温几各部温升在规程允许的范禺内,防止绝缘加速老化。5.6.10油浸变压器在各种负载状态下的负载电流、热点温度及绝缘材料接触的金屈部件温度应严格控制在表6规定范围内(或按规程要求执行)。5.6.11变压器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应加强监视,最大一相电流不得超过允许值。5.6.12油冷却变压器运行时,必需投入冷却器,空载或轻载时,不应投入过多的冷却器。风扇停止运行或冷却器故障时,顶层油温不得超过65°C5.6.13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点不接地运行的变压器,其过电压保护装置必须性能完好,且符合设计要求。5.6.14采取防止变压器套管闪络爆炸措施,如经常清洁套管;认真检查套管密封情况;运行中经常检查套管出线端子的发热情况;定期进行绝缘电阻、介质损失因数、电容量和色谱预试。表6:变压器负载电流和温度最大限值负载类型配电变压器中型电力变压器大型电力变压器正常周期性负载电流(标么值)1.51.51.3热点温度及与绝缘材料接触的金属部件的温度(°C)140140120长期急救周期性负载电流(标么值)1.81.51.3热点温度及与绝缘材料接触的金属部件的温度(°C)150140130短期急救负载电流(标么值)2.01.81.5热点温度及与绝缘材料接触的金属部件的温度(°C)1601601605.6.15采取防止引线事故的措施。如吊芯吊罩检查时保持足够的绝缘距离;认真检查接头、引线、夹件的焊接和连接情况等。5.6.16采取预防分接头开关事故的措施。如测量各分接位置的直流电阻;多次转动无载分接开关的分接位置;认真检查分接引线距离、固定状况、动静触头间接触情况及操作机构位置指示的正确性;定期检查触头烧毛情况等。5.6.17采取防止油质劣化、变质,保持绝缘水平的措施。如严格进行运行监视和负荷调整,在各种运行方式下,控制温升和热点温度不超过表XX的规定值。 5.6.18变压器干燥、试验或在本体工作时,应做好防火安全措施。5.6.19加强运行维护,认真巡视检查,及时发现隐患,防止变压器火灾事故的发生。如检查变压器油枕和充油套管内的油色、油位和油温;检查变压器套管是否清洁、有无油污、破裂、放电痕迹;电缆和母线有无变色、冒烟等缺陷;运行中的变压器有无异咅和不正常的振动、放电响声;冷却装置运行是否正常;瓦斯继电器油面和连接门是否打开;检查变压器周围是否堆放杂物等。5.6.20加强变压器油的色谱分析工作。5.6.2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误操作。5.6.22加强技术管理工作。5.6.23采取防止断路器灭弧室烧损及爆炸措施。如定期核算最大运行方式下断路器的短路容量;按规定的检修周期和开断次数进行检修;经常监视灭弧室的油位;发现油温过高及时停运检修;断路器每次开断故障后,及时检查喷油情况和油位变化等。5.6.24采取预防断路器拒分、拒合、慢分、慢合、误动等机构故障的措施。5.6.25采取防止套管支持绝缘子及绝缘提升杆闪络及爆炸的技术措施。5.6.26采取防止直流操作电源故障引起断路器拒动及烧损事故的技术措施。5.6.27采取防止液压机构损伤、漏油、内部进水及慢分事故的技术措施。5.6.28对可能进行就地手动或电动合闸的断路器,不允许就地手动合闸。5.7蓄电池5.7.1蓄电池室应“严禁烟火”,不准引入明火或火星,照明和通风设备采用防爆型设备。进出蓄电池室的电缆、电线应作好防火封堵。检修用的行灯,应采用12V防爆灯。5.7.2蓄电池室必须保证通风良好。室内氢气浓度不得超过0.7%,酸气浓度在2mg/m3以下。5.7.3蓄电池室内应保持干净、整洁,不得堆放棉纱、刨花、油料等易燃物质。5.7.4蓄电池室内不准用明火取暖。5.7.5蓄电池室内通风量应保证室内氢气浓度不得超过0.7%计算。5.7.6蓄电池室内应配置足够的灭火器材5.8控制室、计算机室、通信室、计量室、档案室5.8.1进入控制室、计算机室、通信室、计量室、档案室等处的电缆孔洞的按照防火要求进行防火封堵。加强防火阻燃检查。5.8.2控制室、计算机室、通信室、计量室、档案室等严禁吸烟,禁止明火取暖,各种溶剂限量(100克以内)使用。5.8.3严禁将带有易燃易爆介质的仪表带入控制室、计算机室、通信室、计量室、档案室等处。5.8.4室内使用的测试仪表、电烙铁、吸尘器等用完后,及时切断电源,并放到固定的金屈架上。5.8.5控制室、计算机室、通信室、计量室、档案室等处的配电线路应进行绝缘定期测试,严禁乱拉 临时电源。禁止随意增加电气设备、加大负荷。5.8.6做好等处的防尘、防潮、防蚀、防暑降温工作。对负荷较重的线路和设备加强监视。5.8.7雷雨季节到来前应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并测试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值应满足设计要求。5.8.8雷雨季节到来前应对防雷元件进行检测。5.8.9控制室、计算机室、通信室、计量室、档案室应配备足够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的消防器材。5.9照明系统5.9.1在火灾危险和爆炸危险坏境中使用的照明灯具、开关、插座等应选择防爆型的。5.9.2电气照明设备或设施的各部件的电压、电流、功率应匹配,不应过电压或过电流使用。5.9.3照明器具表面高温部位接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5.9.4超过60W的白炽灯、卤钩灯、荧关高压汞灯(包括镇流器)不应装在可燃物件上。5.9.5功率在150W以上的开启式或200W以上的其他类型灯具,不应使用塑料灯座,应使用瓷质灯座。5.9.6重量较大的灯具应采取防止松脱、坠落的措施。5.9.7在正对灯泡或正对着镇流器的下面,严禁堆放可燃物品。5.9.8灯具的防护罩必须保持完好无损,损毁时及时更换。5.9.9所有的照明线路或回路均应有短路保护装置,严禁用铝、铜、铁丝代替熔丝。5.9.10定期检查照明灯具、接线盒、开关及插座的金屈外壳、照明专用屏、照明配电盘、降压变压器及其支架、电缆接线盒外壳、导线和电缆的金屈外包皮及金屈保护管的接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5.8.11运行过程中的照明线路,应加强维护、监督、检查,定期测量线路的绝缘强度,发现绝缘层损毁、腐蚀或老化,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5.9.12照明线路不准乱接电线,不准随意接入大功率的负荷,如电炉、电热、空调和大功率的灯泡等。5.9.13定期检查和核对线路的断路器、熔断器、保险、刀闸和连接部位的运行情况。5.9.14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的照明系统,应适当调整,使三相负荷基本平衡,防止其中一相或两相过负荷。5.8.15经常对照明的运行线路和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巡视,发现过热情况应及时处理和紧固。5.9.16对于振动场所的电气照明设备应采取防震措施,防止连接部分松动。5.10乙烘5.10.1使用前必须按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严格进行技术检验。5.10.2应检查安全装置(回火防止器、减压器、安全阀、泄压膜、压力表等)、胶管、焊枪等必须是合格的。5.10.3乙烘气瓶在储存、使用中保持直立,不能横躺卧放,以防止丙酮流出引起燃烧爆炸。开启阀门时应缓慢,供气速度一般不超过2.0M3/(h・瓶),使用压力不超过0.15MPa。使用过程中,瓶体温度不得超过 40°C。5.10.4乙块气瓶周围严禁烟火,与明火距离不得小于10mo夏季严防暴晒,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5.10.5乙块瓶在搬运时应避免受到强烈的冲击、碰撞、摩擦。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5.11静电5.11.1降低生产场所混合性爆炸气体、液体的浓度极限,使静电放电所产生的点火能,不能满足燃烧爆炸条件。5.11.2减少生产工艺或物体运动过程中静电产生的条件。5.11.3对有可能产生静电积聚的物品进行接地处理,防止其静电场强度超过介质的击穿强度。5.11.4尽量选用静电序列相距较近的两种物质进行摩擦或接触,以减少静电的产生。5.11.5在生产工艺过程中,设法降低两种接触、分离、摩擦的速度、面积和压力,以减少静电的产生。5.11.6在可能产生易燃、易爆蒸汽和气体的场所或容器内,应防止喷放高压水蒸气或水喷雾,以防止火灾爆炸发生。5.11.7易燃、可燃液体输送、混合、搅拌时,应防止进入大量空气、水或其他杂质颗粒;禁止局部高速搅拌、混合,搅拌应长时间、大范围进行。5.11.8在氢气、乙烘、液化气等使用中应尽量减少杂质颗粒,防止泄漏喷气,排放时应严格控制排放压力(不超过0.15MPA),管道应接地良好,从而控制静电产生。5.11.9测量液位(油箱或油桶的油位测量)时,应采用不易产生静电的工具(如木尺、竹尺等),避免用金屈测尺且快速测量油位,一般采用液位计测量。5.11.10凡能产生静电的所有金属容器、输送机械、管道、工艺设备等都应良好接地。5.11.11输送、储存、使用油类等易燃易爆液体的管道、储罐、漏斗、过滤器以及其他有关的金属物体、设备和用具都应良好的接地。5.11.12处理对燃气体或物质的机械外壳,转动滚筒及一些金属设备,都应良好的接地。5.11.13所有金属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W5Qo5.11.14采取等电位措施,以降低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管道、管道与容器等相互之间产生电位差。5.11.15采用降低带电物体电阻率(如添加导电材料、采用防静电剂、加导电覆盖层、增湿等)的措施,以减少生产工艺过程中静电荷的积聚,而消除静电危害。5.11.16采用用电离的方法(如使用感应式静电消除器、高压式静电消除器、放射线式静电消除器等)消除静电。对以有效的消除物体表面的静电荷,而不致积聚起来造成危害。5.11.17对可能带电物体采取屏蔽措施,限制带电物体静电积聚、静电电位升高和静放电电火花产生的作用。5.11.18采取防止和消除人体带电的措施。如严防人体处在高压电场或接近高压带电体、带电粉尘;防止与可能带电的物体进行直接摩擦和快速分离:服装、劳动保护用品应严格避免产生静电;人体良 好接地;工作地面导电化等。5.11.19加强易产生静电工序和场所的安全技术管理,避免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消除爆炸产生的根源。5.11.20采取防止雷电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的措施。如易燃油、可燃油、天然气和氢气等储罐、卸油站台、铁路轨道、管道、鹤嘴及管、建筑物及构筑物等,按照《电力设备接地技术规程》和《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的要求,装设防雷电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的接地装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