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ID:31376192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_第1页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_第2页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_第3页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_第4页
资源描述: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菌灵、苯甲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3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不同抗性水稻纹枯病菌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多菌灵的抑菌效果最好,其对敏感菌株的EC在0.2931~0.4035μg/mL之间,对抗性菌株的EC在0.4147~0.6457μg/mL之间:甲基硫菌灵的毒力最低,其对敏感和抗性菌株的EC分别在12.0397~26.5971μg/mL和20.7701~36.9533μg/mL之间。  关键词:杀菌剂;水稻纹枯病菌:毒力测定  水稻纹枯病

2、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引起,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严重,导致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大幅下降,给中国及世界各国的粮食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于水稻纹枯病的防控,化学药剂防治是控制该病害发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但由于常规化学药剂如井冈霉素的长期单一使用,使得水稻纹枯病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明显降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一类内吸性杀菌剂,常见的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其能够与病原真菌的微管蛋白相结合,抑制

3、细胞的有丝分裂,可用于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本研究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多菌灵、苯甲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3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为进一步科学合理用药、有效降低抗药性、减少环境污染及高效防治水稻纹枯病提供理论依据。4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和培养基  供试水稻纹枯病菌由长江大学微生物学实验室分离鉴定。供试培养基为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5g、去离子水1000mL。  1.2供试药剂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山东禾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苯甲多菌灵

4、可湿性粉剂(开封市浪潮化工有限公司)、7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徐州润泽化工有限公司)。  1.3水稻纹枯病菌的筛选  在湖北省荆州、武汉、宜昌等地的水稻田中采集水稻纹枯病病株,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其病原菌并进行鉴定。将所有菌株在含1.0μg/mL多菌灵的PDA平板上培养2d,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为抗性菌株,不能生长的为敏感菌株。  1.4室内毒力测定  随机选取各3个敏感和抗性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3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将多菌灵、苯甲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按浓度进行稀释后,配制成质量浓度

5、为0.2、0.4、0.6、0.8、1.0、1.2、1.4、1.6、1.8μg/mL系列含药PDA平板,将水稻纹枯病菌菌块接种于平板中央。培养2d后,十字交叉法测量各菌落的直径,分别测定敏感性和抗性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以不加药剂的空白平板作为对照,每一浓度设3次重复。  1.5数据处理4  通过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各药剂的有效浓度对数值之间的线性进行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ECgo及相关系数。抑制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100%  2.结果与分析 

6、 2.1水稻纹枯病菌的筛选  从湖北省3个地区的稻田中共分离到134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其中103个菌株在1.0μg/mL多菌灵的PDA平板上不能生长,占76.87%,有31个菌株能较好地生长,说明有一部分菌株对多菌灵产生了抗药性。随机选取3个敏感菌株wka5、wkb3、wkc1和3个抗性菌株A111、wka3、wkb2进行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  2.2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由表1可以看出,3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敏感水稻纹枯病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多菌灵的毒力最高,

7、其EC在0.2931-0.4035μg/mL之间,EC在0.5253~0.7356μg/mL之间:毒力最低的是甲基硫菌灵,其ECso在12.0397-26.5971μg/mL之间,EC在24.2295~58.7358μg/mL之间。同样,3种杀菌剂对抗性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大小也是多菌灵>苯甲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其中多菌灵的EC在0.4147-0.6457μg/mL之间,ECgo在0.9285~1.1917μg/mL之间。结果表明,无论敏感菌株还是抗性菌株,3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中多菌灵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最

8、强,甲基硫菌灵的毒力最弱。  3.小结与讨论4  目前,水稻纹枯病的主要防治措施仍然是化学防治,最常用的药剂是井冈霉素,但由于其连续单一使用已产生明显的抗药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内吸性杀菌剂,能够与病原真菌的微管蛋白相结合,具有抑制微管的功能,阻止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控制病原菌的生长。本试验结果表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中的多菌灵毒力较高,而甲基硫菌灵的抑菌效果则较差,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可以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