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ID:3139501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_第1页
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_第2页
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_第3页
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要让学生直接感知语言,让他们充分地读,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渗情,并形成语感。教师可以采取形象感受、比较朗读、品析关键词句、多样化朗读等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朗读教学语感培养感受形象品析词句比较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31-065  任何一个作家、诗人对语言都很敏感,语言在他们眼里就如同水在我们口中,冷暖自知,感受分明。儿童时期进行语言敏感性的培养很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培

2、养学生的语感。  一、感受鲜活形象,培养学生语感  朗读课文是学生结合已有的认知,运用理智和情感,把文字转换成声情并茂的言语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如《教学卢沟桥烽火》,我让学生静心默读描写敌我双方的句子,并进行批注,再边读边想象当时双方激战的情景。指导朗读描写日寇的语句时,抓住“气势汹汹、恼羞成怒、鬼哭狼嚎、抱头鼠窜”等词语,让学生边读边揣摩日寇个性凶残的特点,读时声音要粗一点,语气强硬一点,内心是憎恶的情绪;读描写中国军队的句子时则抓住“同仇敌忾、冒着、冲出、砍去”4等词语,让

3、学生揣摩军民英勇顽强的精神,从而产生敬仰之情。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走”前面加上“我们”,改成“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我们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揣摩,很快领悟到在当时情势危急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多余的话语,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分展现了班长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二、朗读中作比较,培养学生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朗读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即把课文中的一些精妙的语句或段落进行适当的调整,再引导学生将

4、调整后的语句与原句进行比较朗读。  如《半截蜡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教学中可将句中的“似乎”去掉,改成:“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过去了。”然后让学生比较朗读,细细品味,语感敏锐的学生便会感受到“似乎”一词的妙处。因为“似乎”可以增加文章的真实性。藏着秘密的蜡烛吹熄了,应当是危机过去了。但是,随后德国人又点起了蜡烛,表明危机并非完全过去。此处的“似乎”最准确地表达了这一情况,也表明了当时多变的现实环境。又如《莫高窟》一文。文中有一句:“站在这样的壁画前,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你不仅可以看到优美

5、动人的舞姿,似乎还可以听到叮叮咚咚的乐曲声。”我这样问学生:“‘好像’一词删去行吗?”学生通过比较朗读后明白:“好像”一词不能删去,因为眼前的一切并没有真的变活,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作者对莫高窟壁画入了迷。4  三、品析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反复品读关键词句,这样既能积累学生的语言,还能训练学生的语感。  《荷花》一文有这样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冒”字用得异常巧妙,我这样提问:“可以把‘冒’字换成哪些字?”学生分别换成了“长、伸、探、攀”等字。我让学生把这些字带进句子中进行朗读品味,学生很快就发现它们

6、都没有“冒”字好。因为“冒”字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荷花的动态美。在阅读教学中,对话朗读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去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世界。如教学《两只小狮子》一文,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懒狮子想依靠父母生活的错误想法,我重点抓住了文中对话里出现的“慢吞吞”“凭着”等词语引导学生品析,懒狮子爱炫耀、高傲的形象自然就跃然纸上。  四、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学习文中的遣词造句方法,感知课文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  如教学《林

7、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我就用了多种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从“不敢、不敢”体会林冲的忍让谦卑;从“挺着胸脯,歪戴头巾”4等体会洪教头的粗俗不堪,傲慢无礼。我让学生分角色读林冲、柴进、洪教头的对话,使人物形象和具体情境浮现于眼前,引发学生敏锐的语感。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将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教学《黄山奇松》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带着“黄山奇松‘奇’在哪里?”这个关键问题,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大名松的重点语句,使学生感受到黄山奇松“奇”在位置、“奇”在姿态、“奇”在顽强的生命力。读着读着,学生对黄山的喜爱之

8、情,就自然而然地表达了出来。  总之,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方向,语感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勇于实践。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