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写作之用 品读文章之美

巧借写作之用 品读文章之美

ID:31397426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巧借写作之用 品读文章之美_第1页
巧借写作之用 品读文章之美_第2页
巧借写作之用 品读文章之美_第3页
巧借写作之用 品读文章之美_第4页
巧借写作之用 品读文章之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巧借写作之用 品读文章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借写作之用品读文章之美  通过自己的个性化写作来进行文本品读,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文本中来,读一读,品一品,比单纯让学生背诵答案来得更为有效。在品读中,学生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挖掘文本内涵,深入解读文本,根据现成的文本素材,有感而发,抒发自己的情感,抒写自己的个性理解,进行生成性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学用能力,培养写作和文本解读能力。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立足情节,品读文本整体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一方面是通过学生的朗读完成的,另一方面则需要学生立足情节,通过自己主观感知完成情节梳理。因而,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

2、文本改写,也就是说,要通过自己的理解,重新阐释文本情节,把握文本情节,打通语言训练和文本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提升对文本情节的认知。5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学生已经对安徒生的童话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把握。此时引导学生: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这个童话故事的情节吗?学生立刻有了兴趣,有的采用七字句来进行改写:虚荣皇帝爱虚荣,爱穿新衣爱显摆。频频换装只为美,引来骗子耍花招。精心酿制迷魂药,要将昏君骗到底。渎职蠢人不见真,奇谈怪论无人破。昏庸皇帝多盘算,为试臣民愚到底,骗子新衣皆为空,一场闹剧小孩明。也有的学生采用两幅对联来改写:对联一:皇

3、帝昏庸上当受骗自觉自愿,官员虚伪阿谀奉承该当何罪;对联二:皇帝爱新衣,被骗子骗得赤身裸体,小孩说真话,将假话戳得石破天惊。还有学生这样改写:皇帝是个爱穿新装的帅哥,为了穿新衣被骗得一丝不挂,众官员担心被看出来不够忠贞,只能硬着头皮装作新衣存在,小孩子用一颗纯真的心识破了大人们玩的鬼把戏,揭穿了人们身上的假新衣。  通过对《皇帝的新装》一文的改写,一方面学生能够调动积极性展开想象,采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进行自我表述,丰富自己的语言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根据句子再造加工,有效加深对文本情节的理解,使其充分领略文本的情感和审美,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深刻的把握。  二、立足表达,品读文本意境  在文

4、本改写的整个环节中,除了学生能够感知文本情节之外,还要能够从中体验到文本的内在之美。因而,教师在进行引导时,就要立足文本的表达形式,从字句中感知其中的韵律、语感等,品读文本意境。  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熟读,然后引领学生对陶渊明这篇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进行理解。疏通文意之后,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对文本进行个性化改写。有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诗情画意,体会陶渊明内心世界里的美。学生这样写道:在桃花源里,桃林是那么的美,就像是仙女一般,长达二三里,都是桃林,粉红色的桃花,烘托出一片绚烂的晚霞。地上的花草就像是开心的小孩子,在风中轻轻摇摆,跳着欢快的舞蹈,在阳光下闪烁摇曳

5、。树上的花瓣纷纷扬扬,凌乱地落下来,像飞舞的粉蝶……5这里的土地多么美丽。一望无垠,就像一张舒适的大毯子,给人们带来多么美妙的体验;这里的田地平阔,一马平川,到处都是清澈的池水,庄稼茁壮成长,鱼儿悠然自得,欢快地游动,就像是生活在幸福的天堂里;这里的屋舍排列整齐,看起来就像是孩子摆出来的玩具,黄昏的时候,会升起袅袅炊烟;这里的桑林一片片,风吹过来,发出哗啦呼啦的声音,就像是弹奏醉人的乐曲,更像是一群好友在密谋着一场远行;这里的桃源多么美啊,环境清幽雅致,风景秀丽多姿,田园风光无限,却又那么静谧安详,自在逍遥。  在学生改写的过程中,能够设身处地走进文本,将自己的全部感官调动起来,切身感知

6、桃源环境的幽深静谧,感受桃源人的怡然自乐。这些都是在平时的朗读中所无法实现的。只有通过改写,学生才会代入整体感觉,将自己的想象和诗意慢慢打开,呈现出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学生欣喜地发现,原来陶渊明是如此诗意地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感受着平淡生活的美好。很多学生通过改写,品读到文本散发出来的意境之美,感知到课文之中蕴藏着的美丽,因而也能够潇洒地行走在课文之间,品读文字的韵味,感知文本的境界。  三、立足形象,品读文本人物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解读人物形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立足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带领学生进行改写训练,以此展开品读。在进行文本内容改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采取一些特别的

7、形式,进行课堂语言的锤炼,提取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展开性格解读。5  例如,在教学《阿长与》一课时,这篇散文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经典作品,描写的是他对往事的回忆,记录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阿长。学生在进行改写之前,我带领大家梳理这篇散文的关键要素: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事件?阿长是什么性格?鲁迅先生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样的情感?你认为这篇散文的写法有哪些?哪种写法是你最喜欢的?在学生整体理解了本文的四个要素之后,我让学生围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