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ID:3143975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以初中物理导学案为案例,从教学目标导学、自主向学导学、合作解惑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来研究导学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影响,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物理;教学应用;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3-0072-01  新课改实施以来,导学案教学逐渐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主流的教学方式。导学案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力培养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还能帮助教师积极转

2、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式,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教学目标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4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导学的制定是建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长远的发展之上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物理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能力、领会解题思路的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教学目标导学的制定可以应用于某一节课,也可以应用于某一单元小节,但不论是哪一种,都必须体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要充分凸显其引导作用,也就是所有的后期课堂教学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导学来展开;其次,要充分凸显其激励作用,通过教学目标导学来激发学生的

3、学习兴趣;最后,要充分凸显其评价作用,通过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功”这一课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第一次接触“功”这一专业术语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用学生通俗易懂、且不易混淆的语言来表达,如要牢记机械功的意义、计算公式及物理单位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默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独立找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在找到重难点之后,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课本等方式,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及答案,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核对自己找到的答案是否正确。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

4、学生提前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促进其主动学习。  二、自主向学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主向学导学应是导学案教学方式中最为简单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于课本知识的外延,应是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自主完成的内容。自主向学导学可以用于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教师设计的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自主向学导学的引领下,积极探索物理知识,并为后期的学习作铺垫。自主向学导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认识家用电器和电路”这一课时,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可以将“电源与家用电器之间如何发生能

5、量转化?”这一部分作为自主向学部分,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前设计好的题目,如电灯将()能转化为()能。部分学生会在查阅教材之后得出“电灯是将电能转化为人们需要的能量”4这样的结论,但其具有生搬硬套的嫌疑。此时教师就要对其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知道电源和家用电器之间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进一步引导。例如:“电源可以转化为电能,那家用电器会将电能转化为什么呢?”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物理知识以及物理现象,还能够促进其将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习,并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  三、合作解惑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作解

6、惑导学应是导学案教学方式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合作”既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也包括师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就是“解惑”。合作解惑导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走进物理课堂,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角色,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亲自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此时,学生不再只是聆听者,而是参与者,不仅使得其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其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动能、势能、机械能”这一课的“物体的动能与其速度之间有何关系”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合作解惑导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

7、组,每个小组自行开展实验(铅笔盒撞击橡皮),用于比较物体动能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在学生结束实验之后,积极引导学生回答“物体动能的大小如何进行比较”这一问题。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功与作用力的知识,再结合铅笔盒撞击橡皮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可以使用橡皮在撞击后滑动的距离来进行动能之间的比较”这一答案。通过在合作解惑中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还能积极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探索的科学精神。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学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论是教学目标导学、自主向学导学还是合作解惑导学,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