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ID:31488150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2

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_第1页
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_第2页
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创设出充满吸引力的数学课堂,以及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观察、猜测、验证、归纳以及反思等活动,使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设置悬念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等.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深度,或者直接给出

2、数学问题的思路,导致学生难以对数学问题产生探究欲望.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大多可以用勾股定理进行解决,且方法简单,为了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提出生活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如图,小明的爸爸在鱼池边开了一块四边形土地种了一些蔬菜,爸爸让小明计算一下土地的面积,以便计算蔬菜的产量.小明找了一卷米尺,测得AB=4m,BC=3m,CD=13m,DA=12m.又知∠B=

3、90°.有的学生通过观察题目,提出解决思路:先将DC、AC连接起来,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分别为△ACD和△ABC,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利用求三角形面积公式迅速求出△ABC的面积.而在求△3ACD面积时,出现了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入“勾股定理”,抓住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通过课堂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二、创设猜想式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数学思  维  猜想是人的生理本能.

4、它是根据直觉思维对问题进行的一系列判断.直觉思维是拓展学生思维的关键,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创设探究情境,抓住学生猜想的生理本能特征,将其融入探究情境内容中,增强探究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学生对问题的猜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讲“命题”时,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证明命题的几种方法,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已知a,b,c∈(0,1).求证:(1-a)b,(1-b)c,(1-c)a不能同时大于14.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直接代入具体数值进行计算.有

5、的学生提出可以先假设(1-a)b,(1-b)c,(1-c)a都大于14,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给出解题过程:因为a、b、c都是小于1的正数,所以1-a、1-b、1-c都是正数.(1-a)+b≥32(1-a)b>214=1,同理(1-b)+c>1,(1-c)+a>1.三式相加,得(1-a)+b+(1-b)+c+(1-c)+a>3,即3>3,矛盾.所以(1-a)b、(1-b)c、(1-c)a不能都大于14.学生的解法对不对呢?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教学内容,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

6、可以适当创设猜想式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猜想中拓展思维,增强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  三、创设故事性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数学  问题  故事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故事启发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达到教学目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创设故事性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在讲“幂运算”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故事:传说中有一位印度宰相向国王请求: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

7、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这样下去,每一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直到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国王认为不会破费太多,就答应了.但是当一袋又一袋麦子被搬到国王面前时,国王才发现即便用完全印度的粮食,也无法兑现承诺.在故事的结尾,教师提问:这是为什么呢?在这样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故事中,学生融入课堂学习氛围,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剖析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