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语的生命性意义

作文评语的生命性意义

ID:31554622

大小:49.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3

作文评语的生命性意义_第1页
作文评语的生命性意义_第2页
作文评语的生命性意义_第3页
作文评语的生命性意义_第4页
作文评语的生命性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文评语的生命性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作文评语的生命性意义  新的课程理念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把我们的教育对象看作是灵动的生命,教学就是师生的平等交往,生命的共同成长,那么评语的写作就不应停留在传统的评头论足和分值判断上,而应体现出生命的质感和精神的力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认为,学生的写作,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其本质是一种生命行为,而教师的评改,其本质同样是一种生命行为,那么从学生的写作到教师的评改再到学生阅读教师的评语(即实现两者的对话),这个过程更应该视作是一个充满情感、充满个性

2、的生命的活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评语的写作必须改革,朝着“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的方向改革,力图使其体现生命性意义。这就要求教师的批语要建立在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上,是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的欣赏,是在与学生共同感受生活,是情感的共鸣、思想的碰撞。那么我们该如何撰写具有生命性意义的作文评语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谈一些具体做法,以求教于大家。  一.多把尺子,写激励性评语。  激励性作文评语的根本在于让学生在评语的正确引导中激发对自我实现需要的期待。因此,好的作文评语应抓住时机,将学生在每一处的长处与优点抓住,予以肯定与表扬。衡量作文

3、时忌用一把简单统一的尺子,而需要多几把尺子,尺度的高低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大小灵活决定。衡量写作的尺度应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以写作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结合来综合评价,如“体验评价”、“真情评价”“情感评价”等,避免简单地从“主题”、“立意”等纯技巧的概念把握。  学生的作文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创造性的劳动,他们都期待得到老师肯定和表扬,所以教师应该用充满赞赏的眼光阅读每一篇习作,用极富激励性的语言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因此,写作文批语一定要多给些鼓励,让他们时时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觉始终有人关注他。例如,在《心存感激》的话题作文训练中

4、,有一位写作平平的学生这样写道:“如果没有他们(指父母)给予你生命,你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懂。没有人生来就拥有什么,也没有人生来就欠你什么,他们为你做的一切,只是因为爱你!”我透过这些拙朴的文字读到了这位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因此我在这些句子下划上红色的波浪线,在旁边点评:“话语朴实而有力,写出了你对父母的深深感激之情,文字表现力强,好样儿的!”如此评语,哪怕是只言片语,却蕴含着教师真诚的赞许,由衷的喜悦,学生读后怎能不受到莫大的鼓舞,信心怎能不会增强呢?  二.蹲下身子,写对话式评语。  新课程理念倡导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写作评语亦然。对话式评

5、语既能充分发挥教师评语的作用,也能带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它不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的作文大刀阔斧改动一气,也不是隔靴搔痒地作些笼统的判断,而是轻点细拨,巧妙引导,提出建议,启发思考,让学生自觉地根据老师的指导去反思并修改作文,既增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对话式评语富有启发性,也不失指导性,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生改起作文,方向更明确,效果更明显。在“门”的话题作文训练中,一位女生回忆了自己幼时爬院门的趣事,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同学互评时给她的评语是:语言平淡,叙事不生动,有的地方太罗嗦,题

6、目也太直白,没有文学色彩,写作水平有待提高。不能说,这位同学评得没有道理,但是诊断过多,批评过多,而缺少了究竟改如何改进的指导价值。所以,在复评时,我本着善意点拨、启发思考、指导修改的原则,这样循循善诱地跟她“说”:“童年在你的心目中是美好的,爬门一事也是充满情趣的,说明了你是一个纯洁、天真的女孩。可是你可以想一想,我该如何将这些呈现在读者呢?趣事没写出兴味来,我们怎么知道它的趣在哪里呢?你爬门时的动作、神态、心理分别是怎样的,描写出来就能表现出‘趣’字来了;小伙伴们的羡慕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写出来就更能烘托出这个‘趣’字了。”如此评语,实际上体

7、现为师生双方的互动与合作,必将驱散学生心头对作文的恐惧感,增添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良好局面吗?  三.抛弃模子,写个性化评语。  作文评语如果泛泛而谈,结果貌似全面,却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启发。如果忽视学生的个性而始终以千篇一律的习惯用语指出一二,那么评语的启迪作用难以顺利发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在每一个学生(毫无例外的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们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个学生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们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所以,面对个性不同,阅历不同、

8、写作水平不同的学生,教师对其习作的评语也应抛弃僵化的模式,增强针对性,凸现个性化,用一句俗话形容,就是要“看人兑汤”,反而不能“一视同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