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认知偏差及路径探究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认知偏差及路径探究

ID:31674519

大小:63.1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7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认知偏差及路径探究_第1页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认知偏差及路径探究_第2页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认知偏差及路径探究_第3页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认知偏差及路径探究_第4页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认知偏差及路径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认知偏差及路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认知偏差及路径探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止腐败。十八大闭幕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指出要研究并实施制度创新,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因为王岐山主持专家座谈会时专家的建言以及广东试点的消息而引起社会公众高度关注。财产申报制度(PropertyDeclarationSystem),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依照规定的期限和方式向有关机关申报规定范围内的财产并接受其监督检查的制度

2、。财产申报制度作为民主政治的机制之一,已被当今国际社会普遍作为监督政府及其官员廉洁从政的重要举措,是得到世界公认的“终极反腐利器”,素有“阳光法案”之称。我国领导干部财产申报首次提出是在1987年。由于这项改革涉及的主体是各级领导干部,因此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各种讨论和争议。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财产申报法》正式列入立法规划。1995年和1997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和《关于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的规定》,首次要求县处以上领导干部申报收入等重大事项,接受社会监督。2000年和2001年,中纪委要求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首先实行家庭财产报告制度

3、。2004年以后,中央有关部门在多个文件、规定中对财产申报进行重申。2010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从2009年开始,新疆阿勒泰、浙江慈溪、四川高县、重庆江北区、湖南浏阳、宁夏银川、广东广州等一些市县相继“破冰试水”,作了有益的前期探索。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推进工作形式大于内容,有效遏制腐败的最终目的与社会公众期盼相去甚远,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认知偏差和共识难以形成是重要原因。认知偏差一:现阶段推行财产申报制度时机不成熟。有学者认为,推行财产申报制度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大都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各项制度和法

4、律法规比较健全。我国改革开放才30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现阶段实行财产申报制度的基础条件,如金融实名制、现金流通、财产登记、监管等制度目前还不完善,境外资产、珠宝、古董等财产的技术清查和核算更是一片空白。还有人认为,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立法虽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但现阶段可操作性还不够成熟,现有的银行信息体系、司法制度和方式、社会监督体系直接制约了财产申报制度的实际操作。银行信息体系不完备,就无法确知官员的财产动向和相关信息;司法制度和方式不先进,则无法确保对官员财产的调查制度得以落实;社会监督体系有漏洞,则财产申报制度再完善,腐败者也完全可以规避这些制度。还有研究者认为

5、,我国在公职人员收入透明化方面积弊很深,有相当多灰黑色收入难以定性和界定。草率实行财产公示制度必然触动许多“既得利益”,会使其成为政改的阻力者和对立面。为减少执行阻力、取得扎实成效,只能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也有人认为,财产申报公开和加强舆论监督能够弥补配套措施不完备的问题,配套制度不能成为拖延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的理由或借口。认知偏差二:侵犯公职人员个人及家庭隐私。推行财产申报制度,必然涉及公职人员的家庭成员、婚姻状况、家庭财产等个人隐私。隐私权是公民权利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含蓄、内敛,反对张扬、显摆。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新的利益群体出现和两极分化的日趋严重,'‘仇富”“仇官”进

6、一步加重公职人员公开财产的心理负担,甚至出现集体抵制。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杰主持的一项调查显示,97%的官员对财产申报公开制度持反对意见。而人民网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90.1%的公众认为有必要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民”和“官”之间截然对立的态度,正是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20多年“难产”的重要原因。但现代民主政治强调公法优先和公共利益优先,要求公职人员不能以自己拥有隐私权对抗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抗拒财产申报制度。认知偏差三:影响政党威权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特定历史时期,公职人员消极腐败现象呈现出阶段性多发、高发态势。因此,有学者认为,

7、在公职人员和公众之间信任度缺乏、共识尚未形成的社会变革时期,推行财产申报制度,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风险。特别是在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弱势群体生存权益保障不力的情况下,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势必会查出一批一定级别的官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典型案例,必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使执政党的权威和公信力受到巨大挑战,直接使民众对公职人员产生信任危机。还有人担心,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