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阅读的联想和想像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阅读的联想和想像

ID:31682023

大小:55.4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阅读的联想和想像_第1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阅读的联想和想像_第2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阅读的联想和想像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阅读的联想和想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阅读的联想和想像王莲(荣县高山镇学校荣县643100)阅读是一种演变的境界,拾级而上直达人类真理的殿堂;是一种想像的空间,自由驰骋而凝天地万端;是一片创新的园地,站巨人之肩而筑成功峰峦;是一隅交流的舞台,陶陶然而神交情映……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应把阅读训练当作重点。阅读的过程,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里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说到底,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

2、(意象)、情感思想的想像体会和思考认识的过程,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一种思维的再创造。这种带有读者主观情感和意志的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在创造性阅读中,首先必须借助于联想和想像,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地展开思维,由一个形象创造另一个形象。例如,周汝昌的《浅说一首<清明>绝句》,对“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作者抓住“纷纷”两字,从雨的特征,雨的精神,雨的境界,多层次进行剖析,指出还有一层被读者所忽略的意思,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不同的

3、读者,会因为身份、地位、心境的不同而赋予“清明雨”不同的内涵,会联想到相关的人、事、物,于是山水草木,云气雨丝等都会在读者的脑海里作出新的诠释。而运用这些联想和想像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我们的阅读训练,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在的联想和想像能力,让学牛在阅读过程中,去联想、去想像,海阔天空,甚至是异想天开。《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当代的中学牛们能欣赏其“沉鱼落雁”之美貌,但决不会认同其“小心眼”及病恢恢的娇态,他们会从现代明星中去寻找载体,比如周迅、徐静蕾等,从而形成一个现代版的林黛玉。那是因为同样的作品,随着吋代和社会

4、的变化,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意义,新的见解。所以,阅读是i种主观与客观的融合,是一种整体感知。阅读后所产生的心理感触,是个性化的、人格化的,教师无法用任何标准去统一,否则,就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其次,任何文学作品都有未确定性,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开放的图式结构,它存在的本身并不能产生独立的意义。而作品意义的实现是要靠读者通过阅读使之具体化,即读者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其作品中的空白填充起来,即“排除或填补未定点,空白或文本中的图式化的环节”,使作品的未定性得以确定,最终实现对作品的再创造。课内的阅

5、读训练,就是在教师的带动、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共同实现阅读对象的开放性,并将文中的空白点加以具体化或明确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营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气氛。同时,尽可能多留出时间、空间,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天地。众所周知,优秀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既是鲜明的,又是模糊的,富有张力,它往往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像,而文学作品的魅力也常常就存在于读者的想像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道理就这么简单。如果教师把那些优美的文章进行医学式的解剖,虽则是具体、细致,但却把“活体”分解成“死尸”,学生当然是索然寡味了。面

6、对优秀的作品,教师任何自谓的“精妙”讲解,都是多余的、笨拙的,它不仅破坏了原作的意境,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僵化学生的思维,束缚他们的想像力。比如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点,着重于徐志摩短暂的人生经历与剑桥的关联。至于诗意,教师决不能用"14-1=2"去确定,可通过听录音和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感受“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去体味由“金柳”、“青荐”等组成的意像所蕴含的挚情深意。因为文章的意蕴常常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的,所以说,阅读教育中的“空白”不可缺少,教师可作

7、适当的点拨,更多的则是让学生去“意会”。当然,这种留有空白式的阅读教育,是需要一定基础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五个层次:认读能力→释义能力→解析能力→鉴赏能力→研究能力。这五种能力,既有其阶段性特点,又有其内在联系。从总体上考察,前三种能力侧重于理性的阅读能力,是一种接受性阅读,属于初级阶段。而后两种能力主要是想像中的情感与理性的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属于高级阶段。但如果没有“接受”,也就无从“创造”。接受性阅读是种信息的搜集、积累的过程,是一处积淀,又是一种贮备,是创

8、造性阅读的前提。否则,创造性阅读就会华而不实,甚至成为空中楼阁。任何文章都是人类认识世界万物的结果,它融合了各学科的知识,当我们阅读科技说明文吋,就要借助于生物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当我们阅读朱自清的《威尼斯》时,就需要有地理的概念;当我们欣赏白居易的《琵琶行》时,音乐的旋律就会在我们心中澎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