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ID:31715070

大小:57.1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中医内科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中医内科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中医内科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内科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1、概述消渴病是膜岛素分泌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病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显著高血糖的症状有多尿,烦渴,多食及体重减轻。2、诊断标准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3.15-2007)。多饮、多食、多尿、体型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屮年Z后发病,且嗜食高粱味厚,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疥、水肿、眩晕、麻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2.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X2007

2、年)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葡萄糖^ll.l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2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中,2h血浆葡萄糖^ll.lmmol/Lo以上三条,具备其中一条,并经另一天复查渴确诊。2.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①阴虚热盛证症状:咽干口燥,心烦畏热;渴喜冷饮,多食易饿,漫赤便秘。舌红苔黄脉细滑数,或细弦数。②湿热困脾证症状:胸腕腹胀,或食后饱满,头身困重;体型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而数。③气阴两虚证症状: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漫赤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

3、力或细而弦。④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症状: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腰膝酸冷,或手足畏寒、夜尿频多;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自汗易感,气短懒言,颜而肢体浮肿,尿多浊沫,或小便量多,男子阳痿,女子性欲淡漠,大便干稀不调。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无力。⑤血瘀脉络证症状:胸痛,胁痛,腰痛,背痛,部位固定,或为刺痛,肢体麻木,疼痛夜甚;肌肤甲错,口唇紫暗,面部瘀斑,健忘心悸,心烦失眠。舌质暗,游瘀斑,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脉弦,或沉而涩。3中医辨证治疗3.1阴虚热盛证治法:养阴清热,牛津止渴。方药:白虎汤、消渴方加减。生石膏,知母,生地,麦冬,天花粉,黄连,黄苓。加减:口渴引饮无度者,加五味子,石斛

4、以甘酸化阴,加强生津止渴之效;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荡涤肠胃,消热泻火;倦怠乏力,渴而汗岀者加人参以益气敛寒,生津止渴。3.2湿热困脾证治法:益气健脾清热祛湿。方药:平胃散、黄连温胆汤加减。苍术,茯苓,半夏,陈皮,枳实,黄连,梔子,厚朴。加减:小便黄赤者加黄柏泻下焦实火;心烦者加竹叶清热除烦;胸闷纳呆者加瓜篓、董香、佩兰,以芳香化浊,理气宽中。3.3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加减。太子参,麦冬,五味子,黄罠,生地,玉竹。加减:口渴多饮者加黄精、天花粉;气短、乏力甚者加白术、茯苓;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汗岀淋漓者加浮小麦、熾龙牡。3.4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治法:滋阴

5、温阳,活血利水。方药:右归饮加减。熟地,山萸肉,丹皮,泽泻,枸杞,附子,肉桂,茯苓,龟板,杜仲。加减:小便频数量多者加桑螺悄、覆盆子、以补肾化气,收涩缩尿;遗精早泄加金樱子、荧实以固涩;浮肿尿少者加车前子、大腹皮、桑口皮等以利水消肿。3.5血瘀脉络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当归尾,川苇,黄罠,桃仁,红花,地龙,赤芍。加减:肢体麻木、疼痛其者加桑叶、桂枝以温通脉络;胸痛其者加丹参、檀香以活血行气止痛;腰痛甚者加牛膝,川断以补肾壮骨,活血止痛。4.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中陕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征候积分减少270%;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血糖

6、及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至6.7%以下,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有效:屮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征候积分减少230%;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未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5入院标准:①新发现的1型糖尿病患者;②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病人;③血糖忽高忽低波动大或血糖长期居高不下者;④合并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眼病、糖尿病足、感染吋;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

7、6出院标准:达到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有效标准者。7中医治疗该病的难点分析:国际性的统计资料表明,糖尿病的发病呈逐渐加重的流行趋势,这与多种因素特别是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有关。因其为慢性病,有多种并发症,更因其是发病年龄大,常与其他合并症同时并发于同一患者,为其综合防治带来立刻困难,在临床中,单一中医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①单纯中医药治疗不能把晚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②缺乏具有循证I矢学证据的中I矢药治疗的研究成果,限制了中I矢的学术交流。③糖尿病是慢性病,病程长,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