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联合西肽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心理干预联合西肽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ID:31759786

大小:55.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心理干预联合西肽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_第1页
心理干预联合西肽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_第2页
心理干预联合西肽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心理干预联合西肽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干预联合西肽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冉超群黄燕(通讯作者)(重庆市精神卫牛中心重庆400036)【摘要】目的比较心理干预联合西肽普兰与单用西肽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8周。釆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之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GI-SI)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和CGI-S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o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西

2、肽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优于西肽普兰。【关键词】心理干预西肽普兰脑卒中抑郁【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388-01脑卒中后抑郁是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之一,其发生率为20-79%o目前临床多用SSRIS类治疗抑郁,其中西肽普兰疗效确切。而心理干预也被认可是治疗抑郁的一种良好辅助手段。木研究采用心理干预联合西肽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症进行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取自西南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3月年5月住院病人。按住院序号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男18例,

3、女12例,平均年龄(58.5±19.15)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25)岁。两组在年龄、性別、文化程度、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o1.2入组标准60例均符合以下条件:(1)CT报告均为脑溢血或脑梗塞;(2)符合ICD-10中关于抑郁发作的诊断;(3)病期大于30天;(4)HAHD17评分&洋;17分;(5)无其他精神疾病及无其他躯体疾病,无药物依赖史;(6)意识清塑、查体合作;(7)入组前2周内未使用其他抗抑郁药物;(8)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本研究征得患者及其监护人的同意。1.3方法治

4、疗方法:两组病人均接受内科治疗,研究组接受西肽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接受西肽普兰治疗。心理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认知治疗,心理支持,行为干预。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共8周。疗效评定采用HAMD及CGI-SI进行疗效评定,两名高年资医生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8周末各评定一次。在评定前,评分者统一培训并进行一致性测定,评定者不参加治疗。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安全性评估。临床疗效评定按HAMD减分率〉75%<100%为痊愈,>50%<75%为显著进步,>25%V50%为进步,<25%为无效。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

5、0进行统计处理,采用X2检验和t检验。2结果2.1研究组治疗后各吋点HAMD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末HAMD评分比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时点两组减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表1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x-±s)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2.2两组治疗前后CGI-SI评分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各吋间CGI-C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对照组治疗后第1周末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第2周末开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治疗各吋点两组间减分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2.3不良反应比较研究组头疼2例,口干4例,恶心3例,出汗2例;对照组头疼4例,口干5例,恶心6例,岀汗4例,腹泻2例。继续治疗后好转。两组TESS评分研究组(3±2)分,对照组(5±3)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8,p<0.01)o提示研究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小。两组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检查未见异常。3讨论本研究单用西肽普兰及其联合心理干预两种方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有效,但研究组抑郁分值、疾病严重程度分值都明显低于对

7、照组,提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效果明显提高,而且起效快,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强,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李玉卿,李玲,赵毅民•卒中后抑郁及其诊治的相关研究概述•四川精神卫生,2005,18(2):附3・⑵朱荣鑫,张向荣,侯钢•脑梗塞后患者负性情绪与人格特征研究卩]・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267-26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