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2014606

大小:160.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1-30

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客观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迁说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这反映了当时A.百家争鸣的结束B.思想兼容的走向C.国家统一的实现D.各种学派的诘难【答案】C【解析】《吕氏春秋》收录了很多家的学说也就说明了当时的思想是兼容的,即这反映了当时思想兼容的走向,选B

2、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战国后期百家争鸣尚未结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思想只是兼容而未统一,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意思是学派的兼容而非诘难,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经史子集,泛指我国古代典籍。《新唐书》载:“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下列属于“经”部的是(  )A.《道德经》B.《楚辞》C.《汉书》D.《中庸》【答案】D【解析】【详解】古代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道德经》是子部,故A项错误;《楚辞》是文集

3、,故B项错误;《汉书》属于史书,故C项错误;《中庸》是四书之一,是儒学经典著作,故D项正确。3.《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20-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先秦时期,土阶层崛起,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命题与“突出人的地

4、位”“强调民的作用”相符合,而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故A项正确;B项出现于汉武帝时期,当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涉及的对象是皇帝,与“人类与自然关系”不符,B项错误;C项出现于两宋时期,当时出现了程朱理学,而程朱理学侧重于对人性的思考,明显与“在人类社会关系(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不符,C项错误;D项出现于明清时期,强调限制君权,具有启蒙性质,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民本思想【名师点睛】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1)孔子的民本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

5、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与人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心。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反映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2)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削他们;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衰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在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民本思

6、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3)荀子的民本思想: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他主张“仁义”“王道”,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著名观点。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思想,对后世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后来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0-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4.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

7、,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社会秩序B.强化中央集权C.构建平等社会D.缓和诸侯纷争【答案】A【解析】依据题中荀子的“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可知社会秩序的混乱是制定礼义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A项。B、C、D三项在题文中没有相关表述,不符合题意。5.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鲁国季氏采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非常生气;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求鲁国出兵去

8、讨伐田氏。材料表明孔子的立场是A.行仁政,反对刑罚和战争B.法先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变C.重礼乐,以礼乐教化百姓D.正其名,端正宗法等级秩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因为周国的实力下降,并不被诸侯重视,孔子提出了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