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工作动机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分析:工作意义的中介作用

员工工作动机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分析:工作意义的中介作用

ID:32220116

大小:1.72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2-01

员工工作动机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分析:工作意义的中介作用_第1页
员工工作动机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分析:工作意义的中介作用_第2页
员工工作动机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分析:工作意义的中介作用_第3页
员工工作动机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分析:工作意义的中介作用_第4页
员工工作动机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分析:工作意义的中介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员工工作动机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分析:工作意义的中介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1.2工作动机的结构就工作动机的结构而言,Hacl(IIIan和01dham(1976)、Deci和Ryan(1985)、Amabile(1994)等心理学家认为工作动机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即内部动机(IntrinsicMotivation)和外部动机(ExtrinsicMotivation)。其中美国心理学家Deci和Ryan(1985)认为,内在动机是指为了体验活动过程本身带给人的快乐感和满足感而从事这项活动,外部动机则是指从事该活动只是因为考虑到想要得到报酬或者避免惩罚等外部的原因。在我国,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工作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维度,如卢小

2、君和张国梁(2007)将工作动机划分为内部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主要强调活动本身是充满趣味、吸引人、令人满意且充满挑战:外部动机则指从事该活动的目的是与活动本身关系不大,如想要获得某些奖赏、在竞争中取胜、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除两维结构之外,一些西方心理学家如Luthans和Kreitner(1985)则持工作动机四维结构的观点,他们认为工作动机包含四类,即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关系动机和贡献动机,这种分类较两维结构而言更为全面,因其除保持原有的内部和外部动机之外,还增加了关系动机和贡献动机两个维度。除以上两种划分方法外,张剑和郭德俊(2003)经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工作

3、动机的五因素结构模型,他们认为员工的工作动机包括了胜任取向、外在报酬取向、他人评价取向、自我决定取向和良好关系取向五个因素,五因素结构模型在反映工作动机的内容方面更为全面和具体,是工作动机分类研究领域的一大进步。本文采用的是工作动机的二维分类结构,工作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主要强调活动本身是充满趣味、吸引人、令人满意且充满挑战的;外部动机则指从事该活动的目的是与工作本身关系不大,如想要获得某些奖赏、在竞争中取胜、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卢小君、张国梁,2007)。1.1.3工作动机的理论1.1.3.1需要层次理论在动机的需要理论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4、(兆slow’shierarchyofneeds)最代表性。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把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3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大类,从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依次排列,从而构成需要的金字塔。马斯洛指出,前三种需要为低级需要,可以通过外部条件得到满足;后两种需要则属于高级需要,只能从人的内部得到满足,而且人们对此类需要是永远不会彻底满足的。因此,如果想激励和培养人们的工作动机就应当了解人们在当前状态下的需要层次,然后以此为依据来满足,但是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忽

5、略了高层需要对低层需要的调节作用(吴海燕,2012)。阿德佛(c.A1derfer)赞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提出了全新的需要理论,这一理论将人类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exsistenceE)、关系需要(relatednessR)和成长需要(growthG)三大类,该理论也被称作ERG理论。1,1.3.2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TwoFactorsTheory)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最初在1959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有两种因素可能会对人们的工作动机产生影响,这两种因素是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激励因素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6、,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而保健因素则只能在员工对工作不满意之时消除其不满,却无法像激励因素那样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对他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因此就无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赫茨伯格认为如果想要调动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只能通过激励因素才能实现。Hacl(1llan和01dh锄在1976年对赫茨伯格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他们认为特定工作特征和心理过程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增强他们的工作动力。1.1.3.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麦克利兰提出的。他认为除生存需要之外,人类还有三种重要的需要,即成就需要(NeedforAch

7、ievement)、亲和需要(NeedfOrAffi

8、iation)和权力(Needforpower)需要,麦克利兰认为这三种需要中成就需要最为重要,因此这一理论也叫做成就动机理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希望能够将工作做到最好,为此,他们会想办法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就,物质奖励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他们只是乐于追求在努力的4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带给他们的乐趣,以及最终取得成功带给他们的成就感。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阿特金森在1963对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进行了修改和发展,在他看来,个人的成就动机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

9、取得成功的内在驱动力(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