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ID:32346948

大小:4.54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9-02-03

上传者:U-22505
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_第1页
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_第2页
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_第3页
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_第4页
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摘要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潜质的描述,它系统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持续性。本文认为,上市公司的资源获取能力、社会责任能力、经济适应能力和公司治理能力是构成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四个重要维度。本文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三个原则:注重研究的年限、注重指标体系的应用性、注重非财务评价的可测量性。本文以在中国A股市场的信息产业、房地产业和煤电产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应用。同时,本文对信息产业和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公司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本文认为,这两个产业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公司价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最后,本文从产业创新、跨国经营、发展循环经济和承担社会责任四个角度,阐述并总结了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和策略。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市公司、指标评价、公司成长 TheevaIuationoftheabilityofsustainabIegrowthofchina’sIistedcompanyAbstractThispaperarguesthattheabilityofsustainablegrowthoflistedcompaniesisthepotentialabilityofdeveloprhentofthelistedcompanies.ThisPaperconsidersthattheabilitytoobtainresource,theabilityofsocialresponsibility,theabilitytoadapttheeconomyandtheabilityofcorporategovernancearefourkeyfacetsoftheabilityofsustainablegrowthoflistedcompanies.Thispapermakestheevaluationvaluationmodeloftheabilityofsustainablegrowthbasedonthesefouraspects.AndthisPaperarguestheprincipleoftheevaluation:focusonthecycleoftheresearch,foCUSontheapplicabilityandfocusonthemeasurableoftheindexes.Thispapermakespracticalresearchbasedonthelistedcompanyfromchinacapitalmarket.Moreover,thepaperprovestherelationsbetweentheabilityofsustainablegrowthandthevaluationofthecompany,andconsidersthatthereispositiverelationbetweenthem.Finally,thispapersummarizestheapproachesofthedevelopmentoftheabilityofsustainablegrowthofchina’Slistedcompanyfromfouraspects:innovation,multinationaloperation,recycleeconomymodelandsocialresponsibility.KEYWORDS:sustainablegrowth,listedcompany,evaluationofindex,corporategrowth. 独创性(或创新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邮电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本人虢锄宝本人签名:f碰j[!之日期:7∥乡g-·弓.12-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邮电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北京邮电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一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本人签名:导师签名:盟盔日期:三!!竺:呈:!兰日期:矽◆_,6 中凰1..市公司町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第一章问题的提出1.1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背景进入20世纪下半叶,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明显加快,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也不断加剧,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都受到了严重威胁。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长期以来,生态环境资源一直作为一种非经济的自由取用物品而成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必要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人们把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视为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志。但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发展观逐步暴露出缺陷,它误认为物质财富增长所依赖的资源是不会枯竭的,然而现实中我们却正面临着淡水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等资源危机。同时,社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全球变暖、大气污染等问题正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继续发展。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增长模式,一方面导致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也使得负荷过重的生态环境资源的供给能力相对偏小,从而使生态资源的供需缺口越来越大,人类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促使人们对传统的发展观进行了反思,开始寻求实现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国外的研究者对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通过了《人类环境行动计划》,并于1973年1月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NationsEnvironmentsProgram),旨在促进环境领域内的国际合作并提出政策建议;1980年,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UnionforConservationofNatureandNaturalResource)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及世界野生基金会(WorldWildlifeFund)等国际组织一起,发表了《世界保护策略》的报告,该报告分析了资源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初步给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轮廓。随后,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CommissionOil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在最广泛意义上的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重要文件,明确把发展与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截至200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第1页 北京邮电人学硕上研究生论文中周一卜.市公司可持续发腱能力评价研究员会已经先后召开了14次会议,这些会议厂‘泛地探讨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问题,各国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寻求有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法。正是在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和不断互促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观的概念逐渐被社会接受并开始得到了广泛地应用。1.2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在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传统概念掩盖了人均资源不足的事实,实际上,中国人均资源并不丰富,甚至可以说是极为贫乏,尤其是近些年在追求经济飞速发展中牺牲了巨大的资源和能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l/4;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到2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只有30%,中国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21。在环境方面,据国家环保局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工业三废”中的废水排放总量比上年增加4.7%,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比上年增加12%,据分析,到2020年,在45种重要矿产资源中,可保证的仅有6种,到2050年则完全没有保证【3j。可见,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之路所呈现的环境与资源危机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多方“共赢”。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人类的延续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每一代人的发展都应该为下一代人的更好生存和发展留下空间和条件。因此,我们推进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既重视经济增长指标,又重视环境资源指标;必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既积极满足人民群众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又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科学发展观所要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j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微观主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世界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呼声日益强烈,这迫切要求作为可持续发展微观主体的企业真正实现自身的可第2页 北京邮也/J、!;÷颂Ij研究牛论文中田一}:市!÷司叮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正处于攻坚阶段,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国有企业改革,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等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微观层面上最终依赖于企业。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而且更关系到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这其中,综合实力较强的上市公司作为重要的微观元素将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因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状况不仅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而且决定其质量和能力(余琛,2001),上市公司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和环保的主体。因此,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吸收和借鉴国外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成果,揭示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运行机制和一般规律,不仅对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具有现实理论价值和战略指导意义,而且为国家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以及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上市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公司运作日趋规范,公司质量逐步提高,上市公司已经逐渐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和带动行业成长的中坚力量。但是,随着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深,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上市公司不可避免地面对更为广泛的竞争环境,上市公司不仅要与国内的公司竞争,更要与来自国外的企业竞争。在新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保持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实现公司长期繁荣,已经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研究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对我国上市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实中,我们也发现一些的上市公司由于运作不规范,债务负担沉重、缺乏盈利能力,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以ST板块为例,统计显示【41,ST公司资产负债率平均高达94%,净资产收益率为一140.6%。如*ST猴王,其大股东猴王集团从上市公司掏走近8亿元资金,ST猴王沦为猴王集团圈钱的工具,四次重组仍没有挽回退市的命运。*ST闽电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没有把大量资金投入水电主业,而是进行随意更改肆意变更募集资金使用范围,大举投资房地产、火力发电、钢铁、公路建设、船舶制造、酒店建设经营和农产品加工等数个陌生领域,多元化经营耗费了公司上市募集的ll亿元资金,却未能给公司带来相应的效益。另外,一些上市公司由于在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问题,也陷入危机当中。以民丰农化(000950)为例,自从企业污染被曝光后,英国合资方提出,如果不妥善解决相关事宜就要撤资,而且不愿兑现以前承诺的工艺和设备投入;企业的信用下降,各个银行天天追着催还贷款;原材料供应商害怕企业破产丧失支付能力,也不再赊欠货款;客商开始寻找其他生产企业,企业销售总量开始下滑;企业职工思想波动大,另谋他路的不少。可见,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对企业带来巨大的危害。第3页 北京邮电大学硕十:研究生论文中团上市公刊可持续发展能力泮价M究作为上市公司,企业规模大、效益好,完全有能力、有实力做到治理污染达标排放,但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忽视污染治理,污染治理设施不能与生产设施相匹配,甚至为经济利益偷排偷放、违法排污、污染环境。这无疑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什么样的上市公司才是令人尊敬的,才是具有投资价值的,衡量标准不应只是业绩高低和分红多少。~旦社会责任感缺失,必将牺牲公众利益,也将损毁自身的声誉,拿公众利益换取利润的买卖终究不能长久。可见,可持续成长问题是任何一个上市公司不可避免和回避的问题,可持续成长范式也逐渐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理性选择。实现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有相应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指导和支撑,还需要一套完整科学客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然而,尽管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但从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多侧重于从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进行研究,而从微观层面研究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则较为薄弱(刘帮成、姜太平,2000;刘思华,2001)。即使有一些微观层面上的研究,也只是比较孤立的从某一个角度进行研究,立足于微观层面完整、系统的阐述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文献和研究成果仍不多见。这使上市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缺少适当的指导。.本文试图通过建立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分析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系统的评价,进而揭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为上市公司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第4页 北京鲫jlU/Ij’#俩f:Wfj£生论文中因I-市公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第二章文献综述弟一早义吼跞怂2.1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论研究2.1.1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TheWorldCommissionOn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该委员会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以外,可持续发展还包括【5】: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扶贫减灾、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卫生医疗等众多内容。另外,在中外有关企业的研究中,也有一些词汇包含了“可持续发展”意思,例如【bj:1、可持续性,可持久性:指一家公司、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达到了使其现在进行的活动能够得以长期持续的程度。2、利益兼容的公司:指那些能够深化与雇员、顾客、供应商、投资者和社区之间的关系,在维持公众信任的同时,足够快地预知未来、创新进取、适应变化的公司。3、公司社会责任:企业组织承认并在行动中反映出它们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尽管对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是上述词汇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做出了解释。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层面:侧重于生态方面的定义有:(1)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世界自然保护联盟,l991);(2)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71。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1)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保护地球——第5页 北京邮电大学硕J_/iJf宄生论文中国上市公i≈町行强伐键能力评价研究可持续生存战略》,该文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8J,,。(2)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口规模处于稳定、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生态系统的基础得到保护和改善、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新的工业和新的工作、经济从增长到持续发展、政治稳定、社会秩序井然的一种社会发展[91。侧重经济方面的定义有:(1)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Io】;(2)自然资本不变前提下的经济发展、或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J;(3)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121。国内研究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有:(1)可持续发展既不是单指经济发展或社会发展,也不是单指生态持续发展,而是指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13J;(2)可持续发展是指不断提高入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14】;(3)可持续发展是指一个系统全方位的趋向于组织优化、结构合理、运行顺畅的均衡、和谐的演化过程【l引。2.1.2国外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西方主流经济学者致力于研究在市场条件下如何有效进行资源配置,早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建立在“自然资源稀缺性”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家主要论述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对“过度使用自然资源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这~结论达成一致意见。但是,早期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关注于宏观经济的范畴,并未从企业的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一部份西方经济学家从很早就开始关注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亚当嘶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认为道德人所有的活动是为了有利于社会,为了他人的幸福和社会的整体利益【l引。马尔萨斯在《人121原理》中对资源稀缺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人口的指数增长速度与自然资源的数量不相称,人口数量将超过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如果人类不能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自然环境和资源将遭到破坏,而且人口数量将以灾难性的形式而减少,,【17】。李嘉图以资源的相对稀缺作为其经济分析的出发点,提出了资源的相对稀缺模式【l引。穆勒在总结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绝对稀缺论和相对稀缺论的基础上,将资源稀缺论扩展到非物质生产领域,将环境保护及其影响的时闻尺度拓展到了更为长远的未来。他认为“自然资源、人口和财富均应保持在。个稳定的水平,而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的极限水平”【”】。1864年,乔治·马什在《人与自然》(ManandNature)一书中提第6页 北京邮f乜大学坝I’tiff'9"‘牛论文中国f: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他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与自然开发利用相对立的自然和谐模式。他认为“自然界是有秩序地,并且有其内在的稳定性。对某一种资源的过分使用必然会对其他的自然资源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必须保持生态平衡”【20】o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现代发展理论,其直接理论来源是罗马俱乐部的思想和观点【Z11。罗马俱乐部是1968年成立于意大利罗马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该俱乐部从人类生存角度出发,以“人类困境”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大量学者、专家,以系列报告形式向人们发出了世界未来潜伏危机的警告。1972年,在由美国、法国、挪威等西方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提出的关于世界发展趋势的报告一一《增长的极限》中,首次提出了“地球极限论"。该报告认为“如果目前的人口和资本的快速增长模式继续下去,世界就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崩溃一。而避免这种灾难的最好办法就是限制增长【221。因其问题的新颖性和结论的悲观性,使得该报告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争论。随后,罗马俱乐部以《增长的极限》为基础,把对“人类困境”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涉及人类未来发展前景的报告:《人类处在转折点》(1974)、《重建国际秩序》(1976)、《人类的目标》(1978)、《通向未来的道路》(1981)、《在增长极限的边缘》(1988)、《国际合作涉及的概念》(1992)、《可持续国家收入》(1995)等,其发展观也从“零增长观点”转向“有机增长观念”,放弃了绝对悲观的论点。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以及世界野生基金会(WWF)等国际组织,于1980年发表了《世界保护策略》(TheWorldConservationStrategy),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但未给出明确的定义。1983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完成了《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Future)的研究报告【z3|。该报告第一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该报告同时指出,世界各国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共同认识出发,来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21世纪议程》是一个涉及内容广泛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该议程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将可持续发展理论推向了实践。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仅从经济的角度讨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还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讨论了如何保持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其理论的突破在于提出了“增长的有机性”,这对于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奠定了基础。但是,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仍旧是主要从国家的角度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且着重于宏观的描述,较少在微观层面进行理论研究。第7页 北京邮电大学硕上研究生论文巾罔J:市公司可持续发腱能力评价研究2.1.3国内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国内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继承了国际研究的思路,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思路进行了探索。参照联合国《21世纪议程》的框架和格式,我国于1994年在国务院16次常务会上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包括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全面地规划了我国今后发展方向。在理论研究方面,中科院马世骏提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进而提出“效率、公平、可持续"三者组成的“生态序”理论[241。1994年,李政道、周光召两位教授委托牛文元在北京组织了“21世纪中国的环境与发展”专业研讨会,100多位国内高层次专家发表了精辟的见解f2卯。1997年,由张坤民主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者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十多个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26】。曹利军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和评价模型。王克敏从经济伦理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271。叶文虎对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和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281。中国从1999年开始研究出版《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2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方程,可持续发展能力方程具有三大本质识别体系,其一是必须表达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度”,主要表达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数量维”,其二是必须表达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协调度”,主要表达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质量维”,其三是必须表达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持续度”,主要表达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时间维"【291。{2003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着重对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概念及测算进行了研究【301。{2005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集中讨论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设计。2.1.4小结从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还多集中于国家层面,尽管在研究对象、范围和关注点上不尽相同,但国内外的研究者都一致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地、系统地、综合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强调发展的数量,还关注了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不论是西方还是国内的理论研究都认为,无节制的经济增长最终会对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若希望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在经济保持增长的同时关注社会、资源、环境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保持经济持续繁荣的一种发展模式,它更多地强调了“成长性与持续性相结合”以及“时间维度’’的重要性。 北京邮电人学硕‘t:研究生论文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2.2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研究2.2.1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研究现状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是指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所确定的对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或程度进行衡量的途径,包括判别方式、步骤或模型等。从现有的文献看,对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上,例如,绿色GNP等。对于当前的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两种模式:货币评价模式和非货币评价模式(曹利军,1999)p¨。货币评价模式是通过模仿市场,把市场价值延伸到非市场范围,促使人们以“支付意愿”的方式来显示他们对非市场产品的偏爱,将可比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赋予诸如安逸、环境和安全这些非市场成果,从而对不同领域里的发展活动加以比较,即用共同的货币单位对它们加以衡量,并将这些成果聚集为一个全面的发展指标。与货币评价模式相反,非货币评价模式不是通过价值聚集发展的成果,而是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满足人们多方面需要的多维发展,试图建立一套多维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对发展的多个截面进行评价。货币评价模式比较客观,通用性好,其局限性在于许多环境和其它非经济的因素是难以定价的,不易完全纳入货币体系。与货币评价模式相比,非货币评价模式的优势在于针对性强,处于不同空间位置、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可以有不同的评价体系。非货币评价模式把难以用货币术语描述的现象引入环境和社会的总体机构中,但其局限性在于容易出现指标信息覆盖不全或指标间信息的重叠[32】。2.2.2几种典型的指标体系目前,对于可持发展能力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多集中于国家层面,现有的权威指标评价体系主要是从如何提高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影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进行评价。从非货币评价的指标体系构成来看,对于影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各个权威机构达成了基本的共识,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三大要素,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区别主要在于采取何种可量化的指标,以及统计口径与统计方法的差异。第9页 北京邮|乜人学硕ij研究生论文中同f+市公id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1)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SD)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成立的机构,其任务是审议各国执行《2l世纪议程》1的迸展情况,并对联合国系统有关环境与发展的项目和计划在最高层次上进行协调。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是该委员会完成的重要工作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对各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进展情况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衡量和分析标准。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牵头组织,并与联合国的相关机构、其它国际组织、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及许多专家学者等在1996年共同制定了一个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体系是以《21世纪议程》为依托,一是按照“经济、社会、环境和机构”四大系统的概念模型将评价指标划分为社会指标、经济指标、环境指标与机构指标四大类,由130多项指标组成,覆盖了可持续发展多有主要领域;二是按照环境经济的驱动力(DrivingForc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的概念模型(DSR),将每一领域的评价指标按表征分为驱使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在这一框架体系中,驱动力指标是表征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行为、过程和方式等的指标;状态指标是表征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系统或是某些方面所处状况的指标;响应指标是表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各系统或是某些方面所处状态,而采取的政策选择和其他的措施等。CSD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框架及部分指标见表2.1【3引。表2一lCSD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摘要整个国际社会存1992年里约地球问题首腑会议.I:通过了《2l世纪议程》。《2l世纪议程》载有2500余项箨种再样的行动建议,’包插如何减少浪费承l消费型态、扶贫、保护大气、海洋和生活多样化、以及促进可持续农业的详细提议。第10』1 北京邮电欠学砸L研究生论文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在《全球21世纪议程》分类驱动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中的章节(1)按人口计算的贫困指数(2)贫困差距社会第一章:消除贫困(1)失业率指数(3)基尼系数(4)男女平均工资比例(1)人均GDP(2)在(1)经环境调整的国第二章:加速可持续发GDP中净投资所占的份内生产净值(2)在总经济展的国际合作额(3)在GDP中进出的出口商品中制造业口总额所占的百分比商品所占的份额第十八章:淡水资源的(1)地下水和地面水(1)地下水储存量(2)的年提取量(2)国内淡水中粪便(3)大肠(1)废水处理率(2)质量和供给的保证杆菌的浓度(4)水体水文网密度人均耗水量中的BOD第十章:陆地资源的统(1)土地利用的变化(1)土地状况的变化(t)分散的地方水平筹规划和管理的自然资源管理资源环(1)受管理的森林面境第十一章:森林毁灭的(1)森林采伐强度(1)森林面积的变化积(2)受保护森林面防治积占森林面积的百分比(1)温室气体的释放(2)硫氧化物的释放(1)城市周围大气污(1)消减大气污染物第九章:大气层的保护(3)氮氧化物的释放(4)消耗臭氧层物质染物的浓度的支出的消费(1)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八章:将环境与发展(2)结合环境核算和机构纳入决策过程经济核算的计划(3)环境影响评价(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从1989年开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实施其“OECD环境指标工作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跟踪环境进程;保证在各部门(运输、能源、农业等)的政策形成与实施过程中考虑环境问题;主要通过环境核算等保证在制定经济政策中综合考虑环境问题。1991年,OECD提出了初步环境指标体系,1994年出版了其核心环境指标体系,1998年开始发布OECD成员国指标测量结果。在环境指标重要性凸现的20世纪90年代,环境指标在OECD国家的环境报告、规划、确定政策目标和优先性、评价环境行为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3)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世界银行在评价指标方面提出了重要而独特的体系。其特点是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时,一改传统的以收入为中心的做法,而是以财富作为出发点。世界银行第1I页 北永11:1;,Lj.i硕-t:{『ijf究生论文中用I:iii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对财富的定义也大大超出了传统的思维,超越了货币、投资和财产的范畴。从芬察各国或地区的实际财富以及可持续能力随时I'uJ的动态变化这一宗旨出发,世界银行将可持续发展指标分为四个要素:一是自然资本(土地、水、森林等以及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价值);二是生产资本(使用的机器、工厂、基础设施等);三是人力资源(以人为主体如教育、营养、医疗等所反映的价值);四是社会资本(以集体形式出现的家庭和社会之类的人员组织和机构生产的价值)。综合这四种要素就可以对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判断或者评价。(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系统学方向,设计了一套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层五个等级。总体层综合表达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能力,代表着可持续发展总体运行态势和战略实施的总体效果。系统层将可持续发展总系统解析为内部具有逻辑关系的五大子系统,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状态层在每一个子系统内能够表征系统行为的关系结构。以某一时刻为断面,表现为静态,而随着时间的变化,他4f]N呈现动态特征。变量层采用45个“指数”加以代表,它们从本质上反映、揭示状态的行为、关系、变化等的原因和动力。要素层采用可测得、可比的、可以获得的指标及指标群,对变量层的数量表现、强度表现、速率表现给予直接地度量。(5)国家统计局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联合成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该课题组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从.大的领域看,包括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及科教六部分。这六部分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该课题组设计的指标体系基本框架为:(1)经济(总量水平、结构、效益、能力);(2)资源(水、土地、森林、海洋、草地、矿产、能源、综合利用);(3)环境(水、土地、大气、废物、噪音、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4)社会(贫困、就业、人民生活、卫生健康、社会保障);(5)人口(规模、结构、素质);(6)科教(投入、发展程度)。第12页 北京邮电大学硕L^研究生论文巾同f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2.3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及评价研究现状2.3.1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研究的现状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国际上也获得共识,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如何将自身的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发展和谐地统一起来。从国外的相关文献来看,持续性和成长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核心命题。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进而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3制。国外理论界从企业微观的不同角度论述了企业持续发展问题,如波特的竞争战略研究【35】分析了市场结构因素如何影响产业绩效;哈默和钱皮从业务流程再造分析了如何改进企业的经营绩效【361。这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得出的结论不仅丰富了理论,更在企业中得到了实践应用。西方研究者不仅从经济环境、盈利模式的角度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研究,还从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行了阐述。他们认为[371,企业既然是一个社会组织,就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平衡的结果,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要把企业生产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增进社会福利,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从而促进销售的增加和利润的增长,进而使企业有更多的财力为社会作贡献。国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等。国内研究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如下表所示:表2-2国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学者时问观点从效率解释、平等解释、极限解释三个方面广阔地解释企业可持续发彭育新、后先荣2000年展的内涵。企业在追求长盛不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近期的利润增加和市场容量扩‘芮明杰、孙继伟2000年大,又要考虑持续的盈利增长,并且要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是企业形象的延续。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变李占祥2001年革的过程。指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顾一希、孙继伟2001年不以牺牲人类生存环境与过渡消耗小可再生资源为代价。第13页 北京邮电人学硕十研究生论文中固I:市公司可持续发瞩能力评价研究孙孝科、盛昭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经营条件,长期安全、稳定地生瀚、朱晓东2003矩产经营,全血持续提升企业生存与发展质量,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协同优化的发展。一种超越企业增长不足或增长过度,超越资源和环保约束,超越产品钟陆文2003年生命周期的企业生存状态。陆国庆2003焦上市公司业绩的稳定性和成长性,具备有核心能力是其发展的机制。资源配置能力的不断增强,持续的取得不低于市场平均利润率的收益,肖海林、王方华2004年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利益需求。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狭义层面足指上市公司自身如何快速健康地成长;广义层面是指上市公司作为宏苏东蔚、吴仰儒2005矩观的微观主题,如何与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和谐统一。目前,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一方面主要是对上市公司的业绩状况和成长性等方面进行论述,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对影响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某个地方或者某个行业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如陈端(2004)、贾炜(2000)、陈晓禹(2000)等;(2)对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不强的成因进行定性分析,如李长安(2001)、黄速建(2002);(3)通过构建评价指标或建立计量模型,定量研究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如黄永红(2002)、周水银和陈荣秋(2000)、苏冬蔚和吴仰儒(2005)。国内学术界另一个主要研究是从专题上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如从宏观主体层面或者从微观主体层面,二者侧重于不同的研究对象。从宏观主体层面讲,主要有南开大学“证券与公司财务研究中心”(2002)从上市公司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胡汝银(2003)从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和政府干预政策方面研究上市公司成败的宏观因素;从微观主体层面研究的内容就比较多,如金晓斌和吴淑琨(2002)以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吴斌和段志刚(2000)从并购方面、吴修进(2001)从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陈亮(2001)从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成因、周春生(2005)从企业的风险管理分别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定性、定量的研究。2.3.2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的现状从实践中看,西方国家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衡量业绩的指标。一些“社会责任型投资”研究机构及国际知名投资指数纷纷创立“社会责任型投资’’指数,!zn-V表‘38j所示:表2-3“社会责任型投资”指数 北京邮l乜久学顺1:研究生诊文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1990年由KLD所创立的Domini400社会型指数(DSI),展示了如何应用社会责任型投资准则来影响投资绩效,它的目的是提供一支美国普通股票的市值加权指数。该指数以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Oomini400社会型指数为蓝本,再从这500家大型企业中选择250家符合社会型投资准则的公司,再补上其它100家符合准91【l的公司与50家具特定社会性质(DSI)的公司而构成了400家的指数组成成份。这400家企业在社区、平等机会、雇员关系、环境及产品安全等方面有良好表现,且均不涉及酿酒、烟草、赌博、军工和/或核能发电等行业。股价低于5美元的企业也被排斥在该指数之外。该指数是道琼斯公司在1999年与位于瑞士苏黎世的可持续资产管理公司(SAM)合作创立的,该指数以道琼斯工业指数之成份股(约DJSGI指数3000多家公司)为基础,挑选各产业在可持续性上表现最好的前1/10的公司为此DJSGI指数的成份股。目前已有15个国家的数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使用道琼DJSGI作为其SRI基金选股的依据。2001年伦敦证交所与金融时报合作在原有的伦敦金融时报指数FTSE4Good指数(FTSE)中,创立了另一系列的可持续性投资指数,名为FTSE4Good指数。不仅如此,一些以社会公益、财务与环保表现绩优企业为对象的基金也纷纷创立,如下表所示:表2-4国外社会责任型投资现状美国的第一支社会责任型共同基金发行于1971年。根据社会投资论坛、总部设在香港的ASrIA等社会责任型投资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1995年美国美国社会投资的金额是6.390亿美元.1997年增至1.185万亿美元,1999年又达到2.16万亿美元。2001年时更高达2兆300亿美元。加拿大社会责任型投资基金约有500亿美元。1998年6月以来,社会责加拿大任型投资互助基金增长了75%,而一般互助基金只增长了30%。英国在1989年时仅有1亿9930万英镑投资于“社会责任型投资”的衍生基金,但至2000年时已有37亿英镑的规模。同时因为法令的要求,英国国内目前已有50支以上的退休基金采用“社会责任型投资”的投欧洲地区资准则。在德国,仅2000一年社会责任型投资基金就增加了两倍,由5亿欧元增至15亿。法国在2000、2001二年中有关SRI基金的产品数目也从4支成长至17支。在另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也纷纷发表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年度报告,例如,欧莱雅((2006年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从公司治理、经济活动、研究、社会活动、社区活动、供应商关系、健康和安全、环境以及社区活动九大方面报告了欧莱雅公司在2006年所进行的活动。国内学者主要从指标评价的角度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一种从环境指标、企业业绩指标、人力资本指标等综合指标进行构建。如王爱华(2000)提出要从环境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全面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余琛、沈峰(2000)第15页 北京邮}}f大学硕jj研究生论文中国,J:市公=J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认为一个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应包括经济状况指标、人力资源状况指标、技术状况指标、和谐状况指标等。另一种指标评价方法则单从上市公司的绩效方面考虑,主要以财务指标来考察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周水银、陈荣秋(2000)以单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苏冬蔚、吴仰儒(2005)则以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润率、每股净利润、应收账款周转率等15个指标综合来评价。国内研究者对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的研究观点如下表所示:表2-5国内对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观点学者时间指标体系彭新育、侯先荣2000年经济学指标、强可持续指标经济状况指标(年销售额、年生产总值等)、人力资源状况余琛、沈峰2000年指标(员工满意度、员工凝聚力等)、技术状况指标(R&O投入等)、和谐状况指标(顾客退货率、环境污染度等)反映企业经济增长指标、劳动效益指标、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徐云庆2001年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财务效益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运营指标(总资产收杨雷、洪元义2001年益率)、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发展能力指标(营业增长率)。秦拯、陈收、邹建军2002年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润率、每股净利润、应收账款周转苏东蔚、吴仰儒2005正率等15个指标。本文认为,国内对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方法可以归为4大类:一是以财政部等部门1999年颁布《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为基础,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采取多层次指标体系和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二是如杨宗昌【”】等采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对上市公司绩效进行评价;三是如卫民堂m】等采用以经济附加值(EVA)作为上市公司新的评价绩效工具;四是如赵新伟【4l】等采用平衡计分卡对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本文认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应反映评价对象与企业目标的相关性,即关键成功因素,这些因素具体表现在评价指标上,有财务方面的,也有非财务方面的。上述前3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局限在财务指标上,但财务指标是一个静态指标,只是企业一系列行为的最终结果(目标),用财务指标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只能得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率”,而不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平衡计分卡"方法,虽然从企业的战略和远景出发包含了非财务方面的因素,但衡量方法繁琐,适合单个企业管理使用而不适用于一般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第16页 北京邮电大学硕jj研究生论文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2.4本文的观点2.4.1本文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义关于能力的概念【4矾,最初来自于心理学:能力是指由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它是在个体中固定下来的所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这里所指的能力通常被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前者指进行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后者指从事某些专业性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等。能力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具体的活动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能力实际上是指个人从事相应活动的能力。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431,能力(Ability)反映了个体在某一项工作中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这是对个体能够做什么的一种现实的评价。.·从企业“存在"的角度看,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只要它想保持“存在”(维持或成长),就必然需要进行各种活动,并表现出各种不同形式的能力。企业通常能够进行诸如研究开发、生产制造、营销推广等多种活动,从而表现出研究开发能力、生产能力、营销推广能力。然而,当我们深入企业内部时却发现,卓越的研究开发能力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一流的技术人才,是否拥有良好的研究开发设施和工具等技术条件,以及企业是否建立了良好的促进研究开发和创新的制度机制。由此可见,企业能够进行什么样的活动,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的水平和层次,都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的类型、数量和水平层次,资源是企业能力赖以形成的基础。在这里,“资源”的概念并非局限于物质资源,还包括非物质资源(例如企业的制度、治理结构、声誉等)。企业能力的发挥效果,受到企业现有资源的约束,因此,本文认为,企业具备多种形式、多种水平和层次、质量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企业作为资源有机结合体的外在表现,如果企业拥有的资源不同、或所拥有的资源的水平层次及质量不同,或者企业资源的结合方式不同,企业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能力。资源差异是企业间差异的本质原因,能力差异是企业问资源差异的表现。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上市公司发展的潜质,这种潜质通过企业完成某些活动的可能性和效率来衡量。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既非某种资源,也非某种动力,而是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潜质的描述。其次,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量度性质的概念,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对上市公司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能性的度量,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小则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效箱17页 北京邮电大学顾一卜研究生论j:c:中固j: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率和效果的度量,不同上市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效率和效果不同,这是由于相应的资源及其结合差异所决定的。大多数已经消亡的企业抑或是不能适应改变了的周围环境,抑或是虽然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却未能随之改变。长寿企业与大多数已经消失的企业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作为“生命型企业”而存在,而后者是作为“经济性企业”存在削441。经济型企业追求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获得最大的利润,而“可持续成长型”企业则属于生命型企业,它以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不仅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也不仅为投资者(股东)带来利润回报,其存在的目的是使企业能够长期生存和繁荣。不可否认,利润是上市公司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利润本身并不能预言上市公司未来是否能够健康。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企业长期在实现利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或特征),正因为如此,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更应关注上市公司的长期业绩表现。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足上市公司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它系统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持续性。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是对上市公司进行的综合性、系统性、全面性的评价。资源l;资源2;资源3;业绩的可持续性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的业绩活动1厂—]一耋翌L活动2活动3⋯⋯活动n企业长期存在和繁荣图2’.1本文研究方法与思路2.4。2本文采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应基于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义。目前尽管国际或国 北京邮电大学硕J:研究生论文中国J: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内对于“可持续发展”有基本的统一,但是对于“可持续发展能力”或“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没有在实践层面达成共识。研究者们从k可持续发展率”、“企业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进行研究。基于对“可持续发展能力”定义的侧重点不同,产生出不同的评价模型,尽管评价的数学方法基本相同,但由于理论模型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仍有差距。本文认为,从不同的学术理论角度出发,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认识必然不尽相同,所构建的理论模型也肯定各有千秋,但在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时,仍有一些必要原则需要统一。◆对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应基于长期的研究。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2个关键要素:企业的成长性和持续性,企业的成长性强调了企业的发展速度的快慢,企业的持续性强调了企业保持繁荣的时间长短。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对企业持续性能力优劣的评价是基于对企业长期的研究的基础上,但是在做具体研究时,一些研究却没有把上市公司的时间考虑进去,甚至出现一些仅上市1、2年的公司也包含在样本中的现象。·应注重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以往的很多研究在评价公司(更多的研究是以更为一般化的企业的概念为出发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时,仅仅停留在指标的构建上,并没有对指标体系应用的普遍性进行研究,这使得很多指标体系不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关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研究并没有对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验证。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公司价值的重要组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能解释部分公司价值。因此,应检验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应检验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本文运用归纳比较法对国内外公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评述,采用逻辑推理演绎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模型,进而建立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并针对不同的行业设计具体的测量指标,最后对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上市公司价值的相关性进行检验。2.4.3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点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分析影响中国上市公司长期业绩的关键因素,构建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设计具体的指标,同时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进行检验。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第19页 北京邮电人学硕J:研究牛论文巾f习l: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图2-2本又的研究结构·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本文从公司“异质性”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进行了理论演绎,在兼顾上市公司“成长性”和“持续性"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理论框架进行并对具体指标的测量进行了设计,在评价因素中同时考察了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同时本文提出了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原则:注重观测年限、注重应用性、注重非财务评价的可测量性。(2)本文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上市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第20啖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中国.卜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详价研究第三章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理论研究3.1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3.1.1企业的经营资源理论企业经营资源理论从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出发,把企业看作具有各种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例如,杨杜的研究从经营资源的数量、性质、结构和支配主体四个方面考察企业的成长,并认为企业成长主要取决于经营资源的积累,企业成长是新创造利润和企业累积率的函数【4”。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并非都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因为在竞争充分的市场上,资源是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获取,真正成为企业竞争优势决定性因素的是能够有效利用、开发企业内部资源的能力。资源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认为企业的竞争地位是由其独特的资源条件决定的,企业之间是存在异质性的。因此,企业不仅仅只是一个投入要素的结合者,它更应当是独特投入要求的寻求者,是产出和配置效率的追求者,并且不论是要素结合者还是要求寻求者,其成功运作都要依赖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3.1.2企业的核心能力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建立在核心能力基础上的企业竞争力优势具有持久性,即核心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这些核心能力包括:人力资本、核心技术、声誉、网络、渠道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核心能力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大致可归为九种观点一6l:(1)整合观,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不同技能与技术流的整合;(2)网络观,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各种技能及根据其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网络;(3)协调观,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各种资产与技能的协调配置;(4)组合观,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企业核心制造能力、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企业核心营销能力、企业组织管理能力的组合;(5)知识载体观,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指企业所具有的难以为其它企业所模仿的隐性知识;(6)元件——构架观,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元件能力与构架能力;(7)平台观,该观点认为企业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对第2l页 北京邮哇三夫学硕,lj研究生论文中国.1: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产品平台的作用,包括用户洞察力、产品技术能力、制造工艺能力、组织能力;(8)技术能力观,该观点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用专利指标的相对技术能力;(9)能力系统观点,该观点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能力系统,由能力源和能力结构组成。虽然不同学者对核心能力的论述不完全一致,但关于核心能力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即企业的核心是企业所特有的、能为企业及顾客创造价值且不易为竞争对手所模仿的技能、资源或知识的组合。3.2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理论框架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两重性”的发展,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业绩的关键因素)本身就是去寻找那些能够保证上市公司兼顾成长性与持续性的因素,并且这些因素的作用在长期是稳定的。本文对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理论研究首先构建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通过对上市公司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或特征)进行衡量,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作出评价,并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从研究的基础出发,本文认为公司之间的异质性(即从公司发展的历史来看,有些公司是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些则不能)来源于公司内外部环境,外部的因素包括了公司所处的行业的经济环境、公司能够利用的各种资源,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各种关系;内部因素包括了公司的股权结构、制度等方面。以往的关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研究过度地关注了评价全面性,这样做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对评价框架/理论科学性的检验方法——这源于将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作为一项孤立的研究;另一方面这些评价缺乏了对指标体系适用性的思考。基于上述对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思考,本文将从四个层面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包括:资源获取能力、社会责任能力、经济适应能力以及公司治理能力。3.2.1上市公司的资源获取能力上市公司的资源获取能力是指上市公司控制、开发各种资源的能力。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能够支配和控制的各种资源和条件都是有限的,资源的稀缺性 北京邮电大学硕‘lj研究:I二论史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计价研究成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拥有更多的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获取的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I)财务资源;(2)技术资源/自然资源。(1)财务资源上市公司区别于一般非上市企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拥有了更优越的融资平台,上市公司能够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为其发展提供了财务支持。然而,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是一项非常市场化的行为,如果投资者不看好上市公司融资计划和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上市公司的融资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上市公司若希望以较低的成本在资本市场中获得财务支持,就必须保持相对高的投资回报率,这对于企业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源获取能力与公司的经营发展密切相关,财务获取能力强表示上市公司可以轻松地从资本市场中募集资金,以支持其发展项目和战略。(2)技术资源/自然资源正如前文所述,企业所能控制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对于公司而言,所掌握的资源必然会成为其在竞争中的优势,正如企业资源理论所强调的,资源是公司异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认为企业的竞争地位从长期来看是由其独特的资源条件所决定的,正因为获取这些资源的难易程度不同,企业之间才存在异质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不仅仅是投入要素的结合者,亦是独特投入要素的寻求者,是产出和配置效率的追求者,并且不论是要素结合者还是要素寻求者,其成功运作都有赖于企业所处的外部资源。企业所需要获取的资源随着行业的变化而具有不同,这本身就是由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同时,在获取资源的性质上也随着行业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变化,例如对制造业而言,一些公司由于拥有技术专利而获得在产品上的巨大的优势,进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这一点来说,获取资源的优势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可持续的重要因素。‘3.2.2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能力(1)自然环境环境革命进行了近三十年,它已经永久地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方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企业都矢口否认自己对环境造成了危害。但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灾难,.如美国伊剩湖失去生机,欧{!}{{的莱因河污染严重,日本有入因为汞中毒而生命危险,导致人们强烈要求政府对环境污染严加控制。第23页 北京h:乙,、‘≯硕.1j研究生论文中圉卜ffi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㈨今,许多企业担负不起再危害环境的责任,使自己的产品和生产流程变得更为“清洁999从而使局部环境同渐好转。在工业化国家,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减少污染与增加利润可以兼而得之,所以逐渐转变为“绿色企业”。但是,在企业实现环保之后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是如何建立一个可以让地球永远都能承载的发展模式。有研究者认为【4。71,尽管发达国家的生态环境日渐好转,但事实上即使发达国家的所有企业都能实现零排放,地球的环境负担也仍然会超过它的承载力。保罗·埃尔利希(PaulEhrlich)和巴里·康芒纳(BarryCommoner)等环境学家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提出”8】: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环境总负荷(totalenvironmentalburden,EB)是三个变量的函数。它们分别是:(1)人口(P)、(2)富裕程度(A)——代表消费水平;(3)技术(T)——表示创造财富的方法。它们的乘积决定了环境总负荷,即EB=P幸A宰T。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稳定甚至减轻环境负荷。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减少人口、降低富裕程度(消费量)以及彻底改变创造财富的技术手段。第一种选择,即减少人口,似乎不可能,除非采取严厉的政治措施或者发生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否则不可能导致人口大量减员。第二种选择,即降低富裕程度,只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因为贫困与人口增长总是如影随形,根据有些人口学家的研究【4引,人口出生率与教育水准呈负相关关系。因此,要保持人口数量的稳定,就必须使全世界贫困人口——尤其是育龄妇女——的教育水平和经济地位得到提高,这只要通过大规模地创造财富才能实现。‘.第三种选择,就是彻底改变用于创造财富(商品和服务)的技术手段。尽管人口与消费可能属于社会问题,但技术纯粹是个商业问题。但是,迄今为止没有几家把可持续发展纳入它们的战略思考。相反,许多企业实施的主要是一些零星的环保项目,旨在控制和防治污染。如果企业将重点放到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它们的商业战略就要经受新的考验。企业必须审视自己是参与了各种社会和环境问题的解决,还是成为造成环境问题的一分子。只有以这种方式来思考,企业才能够开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愿景——更关注外部环境,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战略的重点。很多企业认为减少污染会增加生产的成本(特别是对于某些生产行业,例如造纸业、化工业、印刷业而言),但是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污染往往某种形式的浪费[50】。这些研究认为,当废料、有害物质或能源作为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时,这是资源利用不充分、低效率或者无效果的标志。同时,企业还要进行一些额外活动,比如处理、储存和处置排放物,这些活动增加了成本,却没有为消费者创第24页 北京邮t乜人学硕十研究生论丈中固,I:市公司bf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造任何价值。‘本文认为,防治污染不仅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必须的责任,而且更是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体现。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对不同属性的资源要采取不同的对策。如对矿物、油、气、煤等不可再生资源,要提高其利用率,加强循环利用,尽可能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对可再生资源,要通过人工措施促进其再生产。企业对于防治污染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治理与避免的层面上,而更应当注重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更多的收益。(2)社会环境除了自然环境外,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社会环境是指与企业相联系的外部关系,例如企业所处的行业、消费者的认可度、与政府的关系等等因素。企业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实现经济利益并非其行为活动的全部,根据西方有关研究的结论【511,经济业绩是实现其他社会责任的前提,但是在履行经济业绩与其他社会责任方面,企业是同时履行的而不是存在某种先后顺序。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能够促进上市公司的盈利,企业如果能够承担消除贫困,提高生活质量等责任,就可以避免政府部分、公益团体、社会公众的指责和惩罚以及行为上的限制,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干扰,使决策和经营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同时,企业的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能否拥有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对于社会关系较差的企业,消费者将不屑购买其产品(或服务),企业失去顾客的同时也就失去立身之本。在网络、电视等传媒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企业应尽力避免“公众事件”诱发的信任危机带给企业的巨大负面影响。本文认为,企业经营的利润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对该企业的认可和拥护,因此积极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应当成为企业谋求发展的努力目标。3.2.3上市公司的经济适应能力企业的经济适应能力是指公司对所处市场的政策及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我国的企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任何政策的变化都会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产生影响,例如房地产业的调控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模式产生了一定的改变。同时,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市场的逐渐成熟使产品的开发周期大大加快,同时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使得上市公司必须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任何经济实体、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会因经济周期而产生波动,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不可能永远位于上升繁荣的阶段,只有那些能够在经营环境出现衰退时仍能保持增长的公司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第25丽 北京邮也大学坝一Ij研究生论文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制约,但是任何希望成为“长寿企业”的公司也不能完全被外部环境所限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二重性”,而持续性正是企业发展稳定程度的表现,当企业对经济波动的敏感程度越低,企业的发展会越稳定,也就可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增长。从实践的角度看,企业一方面通过多元化的战略手段使其尽量减少因某一行业衰退所带来的业绩亏损,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也通过不断的创新,使其在某一行业内保持持续的竞争能力。3.2.4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能力关于公司治理或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最初是从国外引进的,相应得英文词叫“CorporateGovemance”,国内经济学界通常将其译成“公司治理结构”,也有人将其译成“公司督导’’。对该概念的内行,国外经济学界有诸多不同的理解1521。同样,我国经济学界对此也有相当不同的理解,从而出现了不同的定义。根据有的研究者统计,国内外有关公司治理或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定义多达22种【53J。还有研究者将这些众多的定义分成函大类别:制度安排说,相互作用说,组织结构说,决策机制说【54】。本文认为,公司治理不但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而且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首先,公司治理强调的是股东、出资人、所有者(委托人)对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代理人)管理,按照代理理论,就是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管理,可以讲,公司治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没有好的公司治理,很难有好的企业管理。其次,公司治理注重的是治理效率,尽管本文没有找到关于治理效率权威的解释,但是可以认为治理效率是指在经营过程中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与稳定性。由于公司制这种关于企业委托——代理制的制度安排可能会诱发代理人以额外津贴的方式占有资源,由于代理人的收益不直接与股权收益相联系或很少联系,从而引致了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目标存在分歧,所有者通常以利润最大化(或股东价值)为目标,而管理者则有其他的利益目标2。因此,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监督是必然的,这种监督既是保障公司在重大决策上的科学合理,也是对小股东的保护。因此,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公司治理本身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最狭义的界定,只局限在董事会的制度安排上;广义的包括股权结构、资本结构、银行体制、企业购并、公司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竞争度、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兼顾等【551。本文选取了公司治理概念中的两个层面——股权结构和投资者关系——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2比如高报酬、较低的努力程度、支出偏好、豪4芦的办公条件等。第26页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中固l一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1)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治理结构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一方面,股权结构反映了上市公司基本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股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治理机制。对于股权结构和企业经营绩效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分别得出了各自的研究结论。美国法学家Berle和G·Means(1932)在《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一书中公布了对美国200家最大的非金融公司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561,其调查显示,在200家大公司中,由没有掌握公司股权的经理人员控制的有88家,约占公司总数的44%,占公司资产控制额的58%。他们认为:现代公司的发展,股权的高度分散化,使公司的控制权已经由所有者手中转移到经理手中,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观点。从国外的研究文献看,对所有权与控制权结构以及股权结构方面的研究,都最终与公司业绩相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对所有权与控制权结构的分析基本上沿着两个相互关联的方向发展,一是股权集中度;二是控股股东的类型。McConnell和Servaes(1990)认为企业价值是股权结构的函数【5”,其研究表明企业价值与企业内部人持有股份之间具有曲线关系。Jensen和Meckling(1976)的研究认为【581,提高对企业有控制权内部股东的股权比例,能够有效地产生管理激励,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基于上述对股权结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本文选取股权结构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重要因素。对于如何研究股权结构,国内外的研究给出了丰富的实践应用,本文将在下一章中详细说明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2)投资者关系对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关系的研究最早开始与欧美国家,研究者认为投资者关系的基本职能是为确保上市公司股价公平合理地反映公司真实价值(Ellis,1985),使上市公司拥有公平的市场价值(Savage,1970),因此对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方面。Leuz和Verrecchia利用德国证券市场市场公司的样本,论证了在排除各种公司特性和披露政策影响以后,国际会计准则(IAS)与通用会计准则(GAAP)相比,大大降低了公司股票的买卖差价,提高了股票收益率p引。Eccles和Mavrinc发现公司披露信息质量的提高幅度与“耐心的投资者”数量之闻的正比关系[60J。Copeland和Galai(1983)以及Diamond和Verrecchia(1991)则相继指出透明度的提高将提升公司股票的流动性。Healy,Huron和Palepu也指出,公司披露水平的持续、稳定提高有助于提高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和资金配置效率16¨。此外,Elliotthe和Jacobson(1994)以及Lev(1992)还发现了信息披露于资本成本降低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证实,随着分析是和投资者拥有更加准确、及时和前 北京邮电人学硕一L研究生论文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瞻性的战略和财经信息,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将逐步降低,从而也会减少为防范风险而准备的额外资金储备,因此能有效降低资本成本,提高公司潜在收益。从根本上讲,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将会影响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而资本市场不仅是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资平台,而且还是上市公司重要的特有资源。而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关系的管理最根本地是提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这一方面有赖于上市公司自身的经济成果表现,另一方面在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与可信性。3.3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目前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论研究著作颇丰,但是一些理论研究仅从一个方面检验了某一个因素对可持续发展(或公司业绩)的影响。’同时,一些研究没有考虑企业成长周期的因素,因而建立了一般化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企业在不同的成长周期所表现的特点不完全相同,因此一般化的评价体系不能准确突出企业间的差异。本文结合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与上市公司的“异质性”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在兼顾上市公司“成长性"与“持续性”的基础上,突出了上市公司间的特点,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I·’。。‘。。。·。一·一‘-。’‘’;资源获取能力:}!(1)财务资源;i!(2)技术资源;;:(3)自然资源。●Il‘’。一’。‘‘。。一-一。-。!经济适应能力:;(1)经济环境●上市公司可持发展;社会责任能力:i!(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i(3)经济环境。iIr⋯⋯⋯⋯⋯⋯I公司治理能力:}图3一l: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度威瀚~中诚灞一集忠吲~麓一肪脱信一))).&一D””范一00规~_---iI-力匕匕厶阿口 北京邮电大学硕上研究生论文中国一I:市公i-jfIr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表3-1: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目标层因素层因素解释财务资源反映了上市公司获得财务融资的能力。资源获取能力上市公司控制的非财务资源的多少,反映了上技术资源/自然资源市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根据不同行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对企业臼然环境污染排放程度或节能技术使用程度考察)。根社会责任能力据不同的行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社会(主要是消费者)对上市公司的认可程度。社会环境包括公众的认可及消费者的认可。公司对政策及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反映了上经济适应能力经济环境市公司对社会经济波动的敏感性,反映了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股权结构反映公司基本制度安排。公司治理能力反映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关系。一方面体现在投资者关系大股东的稳定性,一方面体现在公司的诚信水平。 北京邮电火学硕--t:ti)D'‘生论义中国}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汗价研究4.1实证研究的目的第四章实证研究本文选取了在上海A股市场上市的信息产业、房地产业和采掘业的公司和在深圳A股市场上市的房地产业公司,在确定了观测年限后形成样本。本文进行实证研究部分对具体的测量指标进行了设计,进一步说明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同时给出评分的方法和标准。另一方面,本文通过对信息产业、房地产业和采掘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对比,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途径提供参考。本文在实证研究的最后部分,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检验,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4.2指标设计及计算方法4.2.1指标的设计及计量方法指标的设计是理论框架的具体体现,如本文前文所述,上市公司因所处行业的不同,指标在测量层面上会有一定的差异,但各个测量的指标所表示的理论含义却是一样的。·资源获取能力的指标设计与计量本文选取“融资次数”和“净资产收益率”表示财务资源的获取能力。“融资次数”是上市公司在观测年限内的股权融资的频率,“融资次数”越多表示上市公司融资的能力越高,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资金需求,也就是上市公司的发展速度,融资频率高说明上市公司发展越快,同时也表示上市公司被市场认可。“净资产收益率"表示公司潜在的融资能力,“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表示公司在增发股票的时候越会被投资者所认可。第30页 北京邮电大学硕Ij研究生论文中陶一f:市公司百,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在指标的计量处理上,以观测年限内上市公司融资的次数表示“融资次数”指标;以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概率表示“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将各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与该年行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相比较,统计出上市公司在观测年限内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比率,以5个级别分别打分,级别的标准如下:表4-1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计量方法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平均值的比例分数80%.100%5分60%.79%4分40%.59%3分20%.39%2分0—19%1分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净资产“融资频率”指标的级别标准如下:表4-2融资频率指标的计量方法融资频率分数50%以上5分30%.49%4分20%.29%3分’10%一19%2分0—9%1分本文选取“无形资产”中“专利技术”表示通信制造业公司的技术资源3。“无形资产”反映的上市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资源,它的大小代表了上市公司获得技术资源的能力。在计量上,本文比较样本上市公司在观测年限内无形资产价值与行业平均水平的高低,统计出上市公司在观测年限内无形资产价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例,以5个级别分别打分,级别的标准如下:.表4-3无形资产指标的计量方法3在考察上市公司“技术资源/自然资源”指标时,对不同产业采用了不同的指标,旨在休现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特点,例如在评价房地产上市公司时,本文主要通过“存货”来考察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开发能力;在评价煤电类.卜市公司时,本文通过“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来考察煤电类.【:市公司的资源储备和开发能力。第3l页 北京邮电大学硕上研究生论义中国}:市公司Ⅳ持续发眨能力伴价研究无形资产价值高于行业平均值的比例分数80%.100%5分60%.79%4分40%.59%3分20%.39%2分0.19%1分资源获取能力/财务资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