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维到王绩——我看于坚

从王维到王绩——我看于坚

ID:32544692

大小:65.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1

从王维到王绩——我看于坚_第1页
从王维到王绩——我看于坚_第2页
从王维到王绩——我看于坚_第3页
从王维到王绩——我看于坚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王维到王绩——我看于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王维到王绩——我看于坚作者:伊有喜    看于坚想到王维这似乎没什么困难,于坚自己也供认不讳。2001年第一期《诗刊》卷首就登过于坚的自白状——《从王维进入诗歌》。这篇小文章比于坚的《棕皮手记》一书更直截了当地揭示了于坚的世界观和诗歌观。从于坚对王维《山居秋暝》的点评中,我们不难找到于坚的“命穴”——    “这首诗是存在之诗,诗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对象,不是主体和客体,而是在世界之中。它歌吟的是世界赖以存在的基本事物,与生俱来的事物,人和世界的不言自明的关系。这不是关于‘活着,还是死去’形而上追问,而是存在者的天真之歌。它的朴素是世界本身的朴素。此诗创作问世已经千年,我依然可以强烈

2、地感受到它,它的境界,它的氛围,不需要任何知识来阐释,它表达的东西像大地一样,自在,自知,自言自语,直接就是。    就像我们头上的天空从来不仅仅是现代的天空,王维们的作品从来不是古典诗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今日看起来是多么诗意,多么遥不可及,当时却是庸常的现实。”    从引文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如下几点:1诗人与世界(社会生活)是温和的包容的,彼此不对立。2诗人不必“形而上追问”,只需把“庸常的现实”像当初的王维一样说出来就可以了。3    社会变迁,于坚和王维所处的场景不同,人们原有的诗歌趣味肯定受到伤害。    当然,除王维外,于坚还受到了外来的影响。在1984年的云

3、南大学,于坚“阅读了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一些理论和剧本”,“我尤其受到一种‘纯客观记录生活’的理论影响。据说这类电影把摄像机暗藏在房间的墙壁上,演员在最无表演的情况下流露的真实行为,被摄入镜头,编成片子。”“此外,舍伍德    安德森的《小城畸人》也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以此类推,于坚喜欢普鲁斯特、史蒂文森、乔伊斯和卢梭,喜欢他们的具象的细节和清楚明白的日常,喜欢他们一如喜欢中国的《红楼梦》。于坚不喜欢庞德、荷尔德林、博尔赫斯、里尔克,也不喜欢那些浪漫、激情的才子式诗人,如拜伦、雪莱等,因为他们形而上的概括,远离形而下、害怕具体的事物。从这里出发,于坚写作了一系列“事件”,如《写作》《谈话

4、》《诞生》《铺路》《寻找荒原》《玻璃屋中的鼠》等等。在这些事件中,于坚跳出自身充当了无所不在的那双眼睛,把摄入的细节一古脑儿的加以记录。    于坚自白:“王维的《辋川集》是对我进入诗歌影响最大的一部诗集。这部诗集像一座桥梁,既指引我通向陶潜、李白、苏轼……也使我明白艾青、胡适、佛罗斯特、金斯堡、加里    斯奈德、拉金、威廉斯们的作品好在何处。越过时空,他们被‘诗’这种东西联系在一起。”(《从王维进入诗歌》)在这儿,于坚清楚明白的勾勒出他的诗歌坐标,王维无疑是于坚自认的纵向承递的源头。    基于此,于坚的一些诗学观念便易于我们接受了。比如他认为“诗言志”的“志”是“记录”,有别于

5、传统的“心意、志向”。(《棕皮手记    谈谈我的〈罗家生〉》)面对这个世界,“不要想,只要看!”然后把看到的加以记录。比如他的《诗歌短篇集之144》(20002《诗刊》)——    老教授    在一棵柏树下    练习太极拳    姿态优美    像一只正在长出羽毛的    白鹤    他忽然摇身一变    像杂志那样打开    于坚我告诉你一件事    我儿子    要到美国去了    整首诗描述的就是老教授的一招白鹤亮翅以及和于坚的对话,甚至连对话都不能算,于坚只是冷静的注视、谛听和记录而已,但这个场景确实给我带来一股真切清新的生活气息。它引领读者返回到存在的现场中,回到当下

6、、手边,让我们再一次接纳了熟视无睹的日常生活。它与《下午    一位在阴影中走过的同事》一样,非常典型的体现了于坚的诗学观念。于坚赞同“一种冷静、客观、心平气和、局外人式的创作态度”,“表面上看起来是冷漠的,非抒情的,毫无意义的,它的客观性使读者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呈现一种多义的审美效果。”(《棕皮手记    诗歌精神的重建》)对于有着强大的浪漫主义和比(暗喻)兴手法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古老国度而言,诗人的看见并不容易,于坚援引维特根斯坦的话感叹:“要看见正在眼前的事物是多么难啊!”这是可以想象和理解的。日常生活就是过日子,与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性恋爱总是有着遥远的距离,与“生活

7、在别处”的诗意想象也格格不入,而“表面上看起来是冷漠的,非抒情的,毫无意义的”写作与一般读者(包括写作者)对诗歌的阅读期待(文以载道、隐喻、象征、想象力等等)也有较大的出入。因此日常生活的被遮蔽被忽视便顺理成章了。于坚的一大发现就是再现了遮蔽以久忽视以久视而不见以久的日常生活。但在理论上,看并且记录日常生活并不难,于坚和他的追随者又面临一个看什么、怎么看的问题,诚如于坚说的“要有看法,看的方法”,“诗歌的标准总是在语言上,如何说上,说得如何上。”于坚自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