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朔到孙睿看80后写作

从王朔到孙睿看80后写作

ID:41395191

大小:72.9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24

从王朔到孙睿看80后写作_第1页
从王朔到孙睿看80后写作_第2页
从王朔到孙睿看80后写作_第3页
从王朔到孙睿看80后写作_第4页
从王朔到孙睿看80后写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王朔到孙睿看80后写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王朔到孙睿看80后写作在中国当代文坛,谁也无法忽视王朔的影响力。作为从部队大院走出的作家,王朔的身上凝聚了太多的时代印记。作为一名北京作家,王朔的成长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老北京文化。这一点在他的代表作《顽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的作品始终贯彻着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影响了新一代的80后作家。受到王朔影响最深的无疑是青年作家孙睿。从王朔的开创到孙睿的承继,我们看到了80后作家们身上独特的精神追求,他们的写作并非如评论界所认为的那样简单、浅薄,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审美追求的。一、承继与再创造的80后文学作为一种

2、文化现象,同时也作为一种创作潮流,80后文学的出现是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存在紧密联系的。在当今学术界,习惯上将1999年举办的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视为80后文学的萌芽。由于这一创作群体都是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代际作为分类标准就成为比较可行的方法。当我们仔细审视80后作家走过的创作道路以及他们所完成的作品时,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他们并非只是按照这一代人的审美方式去处理生活素材,在他们的作品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前代作家及作品的影响。以韩寒为例,他的代表作是《三重门》,在这部讲述高中校园生活的小说中,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批判、对

3、传统的颠覆中,除了有韩寒本人的情感因素,分明可以感受到自五四以来既有的反叛传统。在鲁迅的《狂人日记》、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中,狂人、觉慧、繁漪的身上所涌动的正是试图发现自我价值的“人”。因此,他们才会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吃人”,才会坚决反抗自己的父亲,才会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而疯狂。对于既定社会架构“强加”在年轻一代身上的条条框框、清规戒律,“五四”的文化干将们无一例外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反叛”的意愿。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执行不仅使得中国社会的经济迅速进入繁荣的春天,也为中国人解除了思想的枷锁

4、。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80后作家们,他们的童年是在相对稳定、单一的家庭与校的两点一线之间度过的。没有了政治话语的强化,没有了历史使命的召唤,没有了物质生活的贫乏,80后的一代是在意识形态话语的控制相对宽松、个人人生追求得以彰显,并逐渐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开始追求自我意识的自由表达。从《三重门》到《草样年华》,我们看到了80后对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叛逆,从《我是你儿子》到《悲伤逆流成河》,我们看到了80后试图回归的“忧伤”。当我们发现80后文学在逐渐摆脱初登文坛的稚嫩时,他们的作品中越来越多地表现

5、出对传统文学的回归。这一点在孙睿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他的处女作《草样年华》是典型的80后文学作品,不仅主题延续了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人一贯的校园题材,其表现的主题也主要集中在对教育制度的反抗和对校园爱情的描绘。正当读者和批评界都以为80后文学增添了一位“幽默”的新作家时,孙睿的新作《我是你儿子》横空出世。在这部小说中,他一改原有的创作题材,不仅将小说的主要表现对象从校园调整为父子亲情,题目更直接化用了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赫然就是《我是你儿子》。孙睿本人对于自己受到王朔的影响丝毫不加避讳,他坦言:“我就是很喜

6、欢王朔,也的确拿了人家的东西,不承认就不好了。”[1]一位作家承认自己确实受到他人影响的情况在文学创作中并不多见,孙睿的直言不讳让我们看到了80后作家们身上独特的气质,也看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希望。二、《草样年华》系列的王朔式幽默小说《草样年华》是孙睿正式出现在80后作家群体的作品。这部小说最早是以网络小说的形式在新浪网连载。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读者开始关注这部小说,它所反映的问题和表现的主题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很多读者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感受到最多的就是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对于80后作家来说,独特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赋予了

7、他们不同于父辈的思维模式。在他们走向成熟的人生道路上,来自于身体的痛苦已经离他们远去,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了对国家荣誉的维护、社会发展的走向和个人理想的实现之中。当新千年的大门向他们敞开之际,他们曾经体验的所有人生都转换为这一代人独特的人生选择。《草样年华》使得原本籍籍无名的孙睿一夜之间成为了红遍校园的80后作家,他的作品依旧选择了80后作家们最为擅长的校使他获得如此巨大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正是孙睿独特的语言表达。在孙睿的小说中,没有了王小波小说的大肆铺排与知识炫耀,有的是80后的青春睿智;在孙睿的小说中,褪去了石康

8、的“市井泼皮”气息,有的是颓废、荒凉中尚存一息的希望之光。我以为在上大学,现在才知道是我被大学上了。[2]除开王小波、石康式的语言,在小说文本中我们感受最强烈的就是王朔的身影。所不同的是,王朔的幽默中带有一种部委大院和知青岁月赋予的油滑、老练;在孙睿的身上,他的幽默则明显带有一种大学校园的青春活力。当小说的主人公在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