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所能给予的自由

哲学所能给予的自由

ID:32552422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2

哲学所能给予的自由_第1页
哲学所能给予的自由_第2页
哲学所能给予的自由_第3页
资源描述:

《哲学所能给予的自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哲学所能给予的自由——海德堡大学:一个思辩之地1806年秋天,耶拿大学城,照常理说,大多数学生和教师此时都应该为新学期做准备,但这一年,学校暂缓开学。拿破仑的军队已经逼近,在大学图书馆的阶梯上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隆隆炮声,法国侦察兵来到城里,在学生酒吧停下来喝上几杯,偶尔也会和当地居民聊上两句,有很多居民都欣赏那个新的法国口号——自由,平等,博爱。战争迫在眉睫,有个年轻的哲学教员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叫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在耶拿战事打响前一天,他那本艰深的《精神现象学》初稿完成。在黑格尔看来,人本质上是精神的主要体现,精神通过我们进行活动,利用我们为它的目的服务。一本通俗的哲学

2、教材这样解释:假如你是某个球队的球迷,为它疯狂加油,你会被一种精神感染,就好像某种东西牢牢抓住你,这里的“精神”并不是什么异己力量,而是你在赛场上与他人同样感受到的情感联系。把这种状态扩展到全人类,扩展到你作为人类一分子所感受到的那种精神,扩展到你对生活的热情,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精神”的意思了。它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要大,又不是某种异于我们的东西,对黑格尔来说,这就是上帝。 我们的“世界大学封面报道”就是一次“精神之旅”。在2009年的剑桥大学、2010年的麻省理工学院之后,我们应该去哪里呢?各式各样的现代大学都可以追溯到三种原型:英国式大学,法国式大学和德国式大学。黑格尔在耶拿大学和海德堡

3、大学的经历能说明德国大学的某种特性:德国学者通常就是一名大学教师,德国的思想家和研究者不仅要著书立说,还是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授课的教师。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等,主要是作为大学教师来影响他们所处的时代的,他们的很多著作是在去世后出版,一般由他们的讲义和笔记整理而成。康德也是大学教授,在他眼里,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都体现了统治者的意志,和对于信仰、法律及身体的控制。但哲学院不同,理性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因此哲学院独立于政府的意志,享有评判一切的自由。康德的思想类似“君子不器”,认为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的学生不过是政府的工具,这三个学院低于以理性为依归的哲学院。 弗里德里希·包尔生著有《德国大

4、学与大学学习》一书,他这样说:“在德国人的一生中,那些在大学里的岁月总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教授的影响而决定学生一生思想倾向的情况并不少见。对于学者和研究者们自身而言,这样一种关系也是愉快而有益的,与年轻人密切接触,使他们延长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听众的存在还使得教师总是专注于那些最本质和最普遍的东西。德国思想家的哲学化倾向,其实是与这样的一个事实相联系:在德国,人们创造知识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口头传授,这是与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不相同的。在德国,学习为全民所高度重视,科学的伟人曾经为我们的年轻一代面对面讲过课,而大学自身也期待在他们之后能够人才辈出。这些伟人们具有超凡的力量,其秘密在于他们能够聚拢和维

5、持这个国家的前沿精神,而且,只要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就能稳固他们在德国人民中业已赢得的崇高地位。” 德国大学的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现象是“Bummelstudenten”。这个词指那些不毕业的学生,德国高校会允许他们拖延多长时间呢?据说,目前最长的一位是基尔大学的医科生,他是54年前开始上大学的,学了108个学期。席勒在1789年谈到过两种治学态度,一种是为谋生而求学,一种是为学术而求学。席勒倡导后一种,他认为,那些掌握着科学这一高贵的武器却无高尚的追求的人是悲哀的。由此在德国的传统中,国家对大学权力的放任使得学术自由超出了一般理解的“自由”,使得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产生一种特权意识,并以追求知

6、识为荣,学术不是达到世俗目的的手段。尽管这些永远不毕业的学生是个例,更多人走出校门成为社会精英,但人们喜欢这样的故事,永远待在校园里读书好像是我们的一种白日梦。 另一个好事情是大学之间的自由转学之风,这使得德国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完全是自由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去拓展真理的疆域,那些教授担任领导者的角色,但他们的地位并不是高踞在学生之上。每个学生不仅可以选择大学,还可以选择教师,如果他不愿意跟随那些教师,他随时可以离去另觅他处。在洪堡看来,任何实用性的学习会使人偏离通向修养的征途,唯有探求纯科学的活动才能达到修养的彼岸。老师和学生共同要遵守的原则有二:一是宁静,二是自由。对学生而言,大学的意义在

7、于使他“在中学和步入生活之间,在具有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地方把数年的岁月完全地用于科学的思考”。如此说来,大学更像是一段通向修养的时间,而不是一个教学楼和宿舍组成的空间。 不过,现在,席勒和洪堡的观念已经都是一种美丽的过去了。如今的德国大学无可避免地正在进行艰难的改革。所谓“博洛尼亚改革”是1999年7月在意大利提出的,主张在2010年建成欧洲统一的大学教育区,使46个国家之间拥有统一的学制和互相承认的学位。如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