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上网成瘾原因研究

中学生上网成瘾原因研究

ID:32633385

大小:56.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3

中学生上网成瘾原因研究_第1页
中学生上网成瘾原因研究_第2页
中学生上网成瘾原因研究_第3页
中学生上网成瘾原因研究_第4页
中学生上网成瘾原因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上网成瘾原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生上网成瘾原因研究摘要:生活就是一张网,成人总是说人际网、情网等,而现在最流行的就是“上网”。网络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针对现代中学生上网成瘾和网络对学生的正、负面影响,从教育网络环境入手,通过透视现代中学生上网成瘾的现象,正确分析上网成瘾的原因。关键词:中学生;上网成瘾;调查分析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教育部规定,小学三年级起就开设信息技术课,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课中重要的内容,不少孩子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浏览信息,也通过网络聊天、听音乐、玩游戏、看电影等。网络为广大中学增长

2、知识、开阔视野、加强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网络在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截至2010年,中国大型网络游戏用户10〜19岁年龄的用户比例达42.4%,网络游戏用户中学生用户的比例占到40.7%o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网上聊天等的泛滥正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上网成瘾不只是一般性的习惯问题,它已经成为一种疾病。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对现代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一、理论分析1.生理方面从生物神经学理论而言,上网刺激分泌神经性荷尔蒙适应戒断症状,可以得到喜乐或减少不舒服,而成为网络上瘾

3、的成因之一。2.个人心理(1)自制力差网络不向善,也不向恶;它是万物,也是虚无。当它控制你的时候,它就像一只凶猛的老虎;当你控制它的时候,它就像一只温顺的小猫。走在善与恶的边缘,对于网络中的孩子们,70%迷上网是自制力不强造成的。(2)替代在网络世界中是不受现实社会规范制约的,许多人将压抑已久的本我欲望,宣泄在网络世界中,这样的替代作用可从在线世界中充斥着暴力、斗争与许多论坛的火爆言论等或是聊天室的网络中看见。(3)幻想与认同因为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而无法解决,便使自己置身于另一个充满幻想的虚拟世界中,以逃避面对现

4、实世界所产生的压力,或是将自己依附在自己创造的在线角色来逃避真实生活中的角色。(4)安全需求网络的匿名特质也给人在人际交往间和显露出真实自我一份保护与安全感。1.网络特质网络的特质:指网络的交互性、广泛性、多样性、工具性、开放性、便利性与互动性。基于网络特质因素能使人放心地在网上与他人互动,不会有现实世界与他人交际时的陌生与焦虑,也不会有面对接触的危险与压力,同时可以呈现自我,使得个人的自主权扩大。再加上行为的不受限,故可让人在网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尽情地发泄或满足欲望。网络的便利性与互动性使人能轻易地建立起新的社群关系,

5、并置身其中,造成了目前现代学生对互联网的情有独钟,对网络沉迷的现状。二、现实分析现代中学生上网成瘾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孩子们为什么会上网成瘾?”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有迷恋网络的孩子坦称''在网上,没有人问我考几分”"游戏中我可以统率千军万马,攻城拔寨”……大多数上网成瘾的孩子都是因为在学校、家庭找不到快乐、自信,缺乏关爱,无人听其倾吐心里话,才会选择到虚拟世界里寻求慰藉,最终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社会管理缺失我国商业网吧发展太快(基本是个体经营),从一开始办网吧就缺乏科学论证,缺乏网吧

6、数量、地点、规范管理上的控制。目前尽管作出了“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网吧经营时间不得超过零点”等规定,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做到。我们要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管理该做些什么?社会公共服务的责任是什么?不能老是“马后炮”“亡羊补牢”。过后的管理补救,往往难度大,效果不好。1.家庭教育缺失上网成瘾的孩子,一定存在家庭教育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百依百顺,失去了对孩子管理的力度;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或生意,对孩子的行为了解和调控成为空白。由于家庭教育和管理的缺位,一旦孩子上网成瘾、学习退步、性

7、格变异,这时候再来纠正,难度就会很大。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会成为孩子上网成瘾的重要原因。2.学校教育缺失高考制度下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无休止地上课、补课,作业太多,考试太难,缺少文体活动,一旦接触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就很容易上瘾。尤其是在过关游戏中,每过一关都能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而最后的优胜者更是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这正满足了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要,为他们逃避现实提供了去处。网络的普及直接充斥着现代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空间。另外,随着离婚率、犯罪率升髙等社会问题的增多,社会上的“问题家庭”也在增多,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

8、不到温暖。但是在网络上,他们提出的任何一点儿小小的请求都会得到不少人的帮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陷"进网络。参考文献:崔华芳•拯救网瘾少年•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01.(作者单位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