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桥隧车间论文-钢筋混凝土圆管顶进法浅谈

原平桥隧车间论文-钢筋混凝土圆管顶进法浅谈

ID:32640185

大小:63.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4

原平桥隧车间论文-钢筋混凝土圆管顶进法浅谈_第1页
原平桥隧车间论文-钢筋混凝土圆管顶进法浅谈_第2页
原平桥隧车间论文-钢筋混凝土圆管顶进法浅谈_第3页
原平桥隧车间论文-钢筋混凝土圆管顶进法浅谈_第4页
原平桥隧车间论文-钢筋混凝土圆管顶进法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平桥隧车间论文-钢筋混凝土圆管顶进法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钢筋混凝土圆管顶进法浅谈原平工务段原平桥隧车间技师小组2015-12-15钢筋混凝土圆管顶进法浅谈薛新良桥隧工技师小组涵洞损坏无法整修,或孔径不足,以及为满足农田水利灌溉的要求,往往需要进行更换或增设,有时也有将原涵洞填塞废弃,在附近另行新建涵洞。在运营线上增设和改造小桥涵,由于耍求不干扰或少干扰铁路运输就比较困难。目前增设小桥涵的方法一般有四种。即明挖法、坑道法、顶进法和牵引法。实践使我们尝试到:顶进法具有施工简单、经济、对行车影响小,安全有保障,且不受路堤高度的限制,所以被广泛采用。顶进桥涵的施工方法有

2、:一次顶入法、对顶法、中继间法、对拉法、解体顶进法、开槽顶入法、斜交圆涵顶进、多箱分次顶进、在厚覆土内顶进、顶拉法、牵引法等。其共同点是先在桥址路基一侧或两侧设置工作坑,坑底修筑底板,在底板上预制钢筋混凝土箱身,在箱身前端两侧墙及底板,安设刃脚。其相异之处,是在箱身尾部适当的位置修筑后背,以抗衡顶进反力,亦有利用路基或箱身自重,将箱身顶拉入路基。顶进时,随箱身前端刃脚嵌入路基不断的挖出土方,随顶随挖,直至箱身全部就位为止。钢筋混凝土圆涵顶进方法一般是在第一节涵管的头部安装切削环,在涵管的后部以适当的压力把涵

3、管顶入路堤,在切削环内进行挖土,多次顶进,挖土工序的循环进行,将涵管全部顶入路堤。按设计要求就位。本文就钢筋混凝土圆管顶入法进行了归纳分析,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做法。1顶进圆涵施工前期工作1.1核对设计文件顶进圆涵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对下列内容进行周密调查核对:1.1.1土质情况桥涵地址及附近的水文和工程地质情况;地基土壤种类及物理性质;各层土的密实度、高程和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地下水位、流量和地表水排水情况等。1.1.2铁路、道路及建筑物等的情况列车通过次数及间隔时间,股道数、道岔及其使用性质,线间距及高公路的

4、交通状况,以及改线的可能性。需要拆迁建筑物种类、面积。所属单位及对拆迁的要求等事项。1.1.3铁路路基地下物情况铁路路基中埋设的地下管线、电缆及其它障碍物等的种类、结构、位置、用途、使用情况、拆迁方法及所屈单位对施工的要求。1.1.4了解施工现场的水、电源情况根据设计文件和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提出施工方案,按工期要求、工程量大小、材料、劳力、设备能力等因素,做出具体施工安排。1.2钢刃角钢刃脚通常用10〜20mni厚钢板制成,宽50〜60cm。钢刃脚与箱身前端预埋螺栓相联结,耍拧紧牢固,并使上、底刃脚保持水平

5、,刃脚边的外框尺寸不应出现负误差,以免增大顶进阻力。刃脚安装准确与否对顶进中高程变化的影响较大,如在有覆盖地的情况下,上刃脚稍带俯角,顶进时不但不“抬头”反面“扎头”。如在基底土壤较干硕的条件下底刃脚具有适当的仰角则可造成“抬头”为防止路基在顶进施工中塌方,保证施工安全,在顶涵前端周边加设钢刃角,顶涵的高度如超过4米,应视路堤土质和掏土方法,应增设中间钢刃角和平台。钢刃角的构造最前端为刃角,后端为刃角座与顶涵相联接,用厚钢板制成,其断面尺寸大小应按施工垂直荷载和土对刃角的正面阻力试验决定。一般可采用砂粘土为

6、50-55吨/平方米,砂卵石为150-170吨/平方米计算其强度。安设刃角的边墙端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视土质情况而定,一般不大于60度。该匡涵的顶板标高与路肩标高相平,施工前对线路采用抬轿式扣轨加I古I,道床石磴顶进前挖空,路基土质屈坚硕黄粘土故未设钢刃角。1.3顶进圆涵的预制现场预制的圆涵,因受灌注、气候、气温、养生等条件的限制,很难达到标准要求,为保证质量,钢筋混凝土的标号不应低于250#。的混凝土。表面平顺、光滑、无裂纹,及粗糙不良等缺点,两端平面与其轴线90度以利顶进。顶进的圆涵应做好防水层,顶板上面为

7、甲种防水层,为防止顶部防水层顶进中脱落和免受道床石確的直接冲压,而造成破损,在防水层上面加注100号钢丝网混凝土保护层两侧墙涂刷乙种或丙种防水层即可。为使顶涵的管节缝密不渗水,管节接口处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内套环接口,钢板内涨圈接口,企口等接口。1.4加固线路铁路加固方案应视圆涵孔径、路基土质、地下水位等情况确定,一般可采用43kg/m或50kg/ni3-3X3-3吊轨形式加固线路。吊轨长度应仲出圆涵边缘3米以上。1.5工作坑的布置顶进施工的圆涵预制工作坑,应根据线路平面、地形、地物选择工作坑的位置。按工作

8、坑的开挖深度、路基土质及坑壁的安全坡度确定工作坑顶进边对线路的最小距离。但工作坑的顶边距线路外侧钢轨不应小于2.5米。工作坑的尺寸应按顶进圆涵的设计宽度,分段长度,后背墙尺寸和操作空间等因素决定。冬季施工的工作坑两侧应适当加宽,以利安装火炉保温。工作坑位置应根据管线坡度和线路两侧地形确定,一般应选在高程较高、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施工障碍较少的一侧。在地下隐蔽物不明的情况下,要先挖探坑,探明并采取相应措施后,再按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