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课上出

把语文课上出

ID:32755174

大小:63.8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5

把语文课上出_第1页
把语文课上出_第2页
把语文课上出_第3页
把语文课上出_第4页
把语文课上出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语文课上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新课标的颁布,以及与之配套的新教材的使用,为语文教学创造了相对宽松、理想的环境。许多语文教师都力求抓住契机使教学“旧貌换新颜”,于是语文教学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新气象,那种统得过死、教得沉闷、学得刻板的格局正在改变。“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成了谬误”,令人遗憾的是,一些语文教师一味的为“求新”而“变化”,于是在缤纷中迷失了方向,使得语文课丢掉了魂、气、神,使语文教学失去了“自我”。君不见:为了张扬“人文性”,增大教学内容的“文化含量”,于是一会儿播音乐,一会儿放图像,只见鼠标翻飞,不闻书声朗朗,黑板只字不写,这样的语文

2、课有之;为了实现“拓展性”,只是把课文当成触发点,然后一会儿德育美育,一会儿天文地理,各科知识群而攻之的语文课有之;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一会儿正反方辩论、一会儿课本剧演出,花花哨哨、热热闹闹,一味“放羊”,教师不加引导点拨,处处成为“好好先生”的语文课有之。这些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吗?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更可怕的是,一些语文教师乃至专家被花哨的外表所迷惑,大加赞赏,如果群而效之,长此以往,语文教学将走向何方?万变不离其宗,泼洗澡水不应该连孩子一块倒掉,在求新求变的同时,我们更应时时告诫自己:把语文课上出“语文

3、味儿”。一、怎样理解“语文味儿”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小,通过师生双方的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性质来。语文学科的性质众说纷纭,而新课标所界定的语文学科是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现在为大家所普遍认同。那么我们就可以来这样认识“语文味”,也就是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学习,紧紧抓住语言这个“牛鼻子”,利用有效的训练,切实提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熏陶。这样的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要想更深的理解“语文味儿

4、”,我们就要了解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张楚廷教授的论述也许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当学习语言学的时候,并不特指某种现象,不是就某一类具体的事物来学习的,……也许都涉及到,但都不是特定对象;与其说它因涉及而负载了这一切,不如说一切涉及它自己一一语言;也许通过学习它而涉猎了许多,但主要还是涉猎它自己一一语言,它不拘朿地回到自己。”语文教学的关键,是怎样“从某一类具体的事物”“回到自己”。明确了这些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屮小学设置语文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下一代进行民族语的教育。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民族语教育,即母语教育。既然是母语教学

5、,我们就必须充分重视本民族在长期的民族语教学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我国传统的民族语教学的经验,概括地说,主要是凭借对大量文选的学习,读、悟双管齐下。因此,在语文课上,让学生通过对范文的诵读、品味、赏析,生成语感,积累语料,学习民族语丰富的表现力;同时,也受到范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情操的熏陶,产生想表达感受的愿望,谁能说这样的语文课没有“语文味儿”?归根结底,通过对民族语的学习,体现熏陶渐然、潜移默化的功能,这就是“语文味儿”。也就是通过対最具中国文化内涵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获得思想的启迪和精神

6、的熏陶。二、怎样具有“语文味儿”由于许多教师对新课标理念认识的偏差,对语文学科性质把握得不够准确,以至于“种了他人的地,荒了自家的出”,不能真正体现出语文教师的职责,让语文课不能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语文课。不可否认语文课程内涵极其丰富,但任何脱离了书面语用训练的“合作、探究”、“感悟、体验”,都无异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的假把戏;任何脱离了书面语用训练的“人文性”表演,只能是一文不值的空头支票!要想使语文课具有“语文味儿”,不发生“异变”,必须把握好以下儿个关系:1.媒体使用与课本使用的关系语文课使用多媒体课件,是目前方兴未艾而又能各显神通的新

7、型教学手段。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各种媒介进行教学实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课文学习的背景材料,展示有关教学内容,探索讨论途径,都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媒体用得恰当,能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无需质疑的。然而,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千万不能小视课本,轻待课文,乃至把课文撇在一边。其实,“就人的语文学习來说,信息技术并非必需的。只要传统的纸、笔、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存在,那么,我们就可以仅仅依靠一张纸、一支笔、一本书获得高强的能力,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出高水平的学生”,“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来说就是辅助工具,其意义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之于教

8、学的意义没有本质的不同”「'信息技术不能取代学生对于文字本身的阅读和感悟”。课文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发挥着至为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阅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