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

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

ID:38050964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_第1页
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_第2页
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_第3页
资源描述:

《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把语文课上除语文味儿洪艳华鲁迅先生忘不了三味书屋中寿镜吾老先生读书读到动情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扬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魏巍的老师蔡芸芝“爱用歌唱的音调”教孩子们读诗,以至于魏巍认为她是最美的教师;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课,“连声音都发抖了”,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这些语文课之所以深深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中,我想很大原因是这些老师的课堂充满了语文味。清朝袁枚说:“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遗憾的是,读书不知味,在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里还大量地存在着。单调沉闷的讲解,机械乏味的训练,抛开语言而进行的空洞的人文讨论,割裂语言工具和人文内容的联系,使本该有

2、味的语文享受变成了乏味的习题训练,如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是我们中学语文目前最需要发展的方面。有情方有味。“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刘勰认为文章无情即无味。我们中学语文课本里所选的文章都是编者精心选编,都渗透着作者的爱憎情感和审美态度,多是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作品。那么我们要对每一篇课文都情深似海,自己先要与作者产生共鸣,然后找准课文的情感点,充满激情地与学生一道欣赏,一起与作者共鸣。教师教得神采飞扬,学生学生才能兴致高昂。有美才有味。语文教学本身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美学因素,语言教学与美育之间是鱼水相依,密不可分的。引导学生关注美、感受美、审

3、视美、创造美、表达美,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目的和内容。《大纲》规定:“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语文教材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包含着大量美的信息。美在语文课堂的体现主要是渗透。课堂对美的渗透是多渠道的,如导入时的创设气氛,激发情趣,引起联想。文本诵读、品味时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感受了美,领悟了美,并由美而悟道,既理解了作品的深刻内涵,又进行了美的创造。当然,想要学生感受美、欣赏美,教师的审美修养和对美的传达能力,也不容忽视。语文教师,既是课文的欣赏者,又是学生欣赏美的引领者。就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对课文的美进行再创造,用富有魅力的方式,积极地实现教学目

4、标。不仅要善于传授美感,还要善于创造使学生易于接受、能引起美感的情景。这正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需要的一种美感效应。语文不缺少美,但如果语文课缺少美的气氛,学生就得不到审美的愉悦和享受,这也是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不喜欢学语文的原因之一,也是语文缺少语文味的原因。语言蕴滋味。“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语言有温度,字字都关情。语文味不只是动情地读,不只是培养审美能力,更重要地还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文,从而获得言语智慧,更好地运用语言。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尽可能地挖掘课文中的语言因素,抓线索词句,抓中心词句,抓含蓄词

5、句,抓特色词句,推敲揣摩,变换比较,想象词语的言外之意,画外之音,使学生习得语言的能力。余映潮教师、李镇西老师这些大家的语文课堂上,品味美的语言,常常是课堂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因为学生只有亲自体验感受到课文的美,他才会真正地爱上语文,而不是消化我们硬塞给他们的语言训练、模式化的答案。这是语文味教学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智慧的必需。上出文化味。语文这一古老的学科,是与中国文化一道成长的。翻开中国的文化史,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从深厚的文化底蕴里散发出来的阵阵书香,启人心智,悦人心情。我们课本中那一篇篇的作品,那优美雅致的文言、铿锵有力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婉转自如

6、的韵律,构成了我们语文学科的独特风貌。然而,当下受制于应试思想的语文教学,使语文的文化功能早已臣服于语文的工具功能,机械烦琐,毫无生气。从小学到初中8年的工具训练,把一个个灵性的孩子麻木成机械的做题工具,这是我们语文的悲哀。语文教师要领悟作品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带领学生在语言的海洋里捡拾智慧的贝壳。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街头的吆喝、元宵的春酒、俗世的奇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如果我们能依托文本美丽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内涵,挖掘到富贵的文化资源,关注我们的民族文化,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相信一定会有惊

7、喜的发现,一定会美不胜收,一定会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里有一幅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把有味的诗书读出味道,把语文课教出语文味,将语言教育、审美教育和文化熏陶融为一体,使学生在令人陶醉的语文课堂里学习,是我们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