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古代汉语试卷

人文古代汉语试卷

ID:32812675

大小:5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5

人文古代汉语试卷_第1页
人文古代汉语试卷_第2页
人文古代汉语试卷_第3页
人文古代汉语试卷_第4页
人文古代汉语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文古代汉语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温州大学期末考试试卷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装--------------------------订---------------------------

2、------线---------------------------------------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考试科目古代汉语考试成绩试卷类型B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对象06中本(三)注:请在答题纸上回答一、综合填空。(10分)1《左传》是春秋时鲁国的史官________所作。《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其注者是晋代的__________。2《说文解字》是东汉的__________所著,清代的段玉裁为其作注,书名为__________。3由两个单音的近义或反义词素构成,且整个词的意义偏向于其中一的一个

3、词素,另一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词称为__________。4《论语》是________集成的。书中辑录了孔子和他的一些弟子的言行,是一部______学派的经典著作。5联绵词是一种双音节___________。6《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西汉________整理过的,共有________国策。二、综合选择。(10分)1以下四组连绵词中都是既非双声又非迭韵的一组是()A仿佛 须臾     B匍匐 婆娑C燕婉 荒唐     D狼藉扶摇2下列四句加点部分为双音词的是()A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

4、东窗日已红。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下列句中的“之”的词性与其它三例不同的是()A从左右,皆肘之。B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C爱共叔段,欲立之。D之二虫又何知。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四个加点字读音分别为()AwùèhàohǎoBwùèhǎohàoCèwùhàohǎoDèwùhǎohào5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是()A陈轸者,游说之士。B颍考叔为颍谷封人。8/8C吾知所过矣。D是非君子之言也。6下列句中的“归”与“归孔

5、子豚”中“归”意义相同的是()A之子于归,宜其室家。B齐人归女乐。C风乎舞雩,咏而归。D天下同归而殊途。7下列句中繁体字使用不当的一组是()A兩世一身,形單影隻。B我隻見汝送人作郡,何以不見人送汝作郡?C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醜。D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8下列句中加点名词作状语不表比喻的是(  )A豕人立而啼。       B嫂蛇行匍伏。C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D其后秦稍蚕食魏。9“莫春者,春服既成……”句中“莫”使用的是其(   )A本义   B引申义 C假借义  D通假10下列四句中,用作介词兼指示代词的

6、“焉”字句是()A姜氏欲之,焉辟害?B制,岩邑也,虢叔死焉。C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D万钟于我何加焉?三、文字。(20分)(一)依照例子,填空并选择。(8分)例:州,造字方式是象形字;本义是:(A) A水中陆地 B古代行政区划 C古代民户编制1牢,造字方式是___________;本义是:( ) A关养牲畜的栏圈。 B古代祭礼用的牛、羊、豕三牲。 C监狱2亦,造字方式是___________;本义是:( ) A副词。也;也是。 B人的腋窝。 C副词。已;已经。3鼎,造字方式是___________;本义是:( ) 

7、A古代炊器,又为盛熟牲之器。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 B古时烹杀罪人的刑具。 C比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4取,造字方式是___________;本义是:( ) A捕捉;捉拿。 B娶。 C割下左耳。5術,造字方式是___________;本义是:( ) A道路。 B方法;手段。 C权术;计谋。6然,造字方式是___________;本义是:( ) A这样。 B燃烧。 C正确;认为正确。7穎,造字方式是___________;本义是:( ) A禾尾;带芒的谷穗。 B指才智出众者。 C毛笔头上尖锐的锋毫。8本,造字方式是_

8、__________;本义是:( ) A草木的根。 B草木的茎、干。 C事物的根基或主体。(二)写出与下列句中加点字相对应的今字、异体字或通假字,并指明二字是古今、异体还是通假的关系。(7分)1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2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弔,主人必将倍殡柩,……”3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5孟尝君为相数十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