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卷A

《古代汉语》试卷A

ID:41396097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4

《古代汉语》试卷A_第1页
《古代汉语》试卷A_第2页
《古代汉语》试卷A_第3页
《古代汉语》试卷A_第4页
《古代汉语》试卷A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试卷A》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古代汉语》期末试卷A卷(闭卷)教学中心武安市电大专业语文教育学号姓名杜晓珊成绩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一、选择题(10分)1、下列各字,属于象形字的一组是(D)A.名B.亦C.老D.目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今义比古义范围窄的是(B)A.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B.苹蘩蕴藻之菜C.东至于海,西至于河D.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不属于反义构词的是(B)A.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间B.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C.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入D.动静以礼,则星辰顺序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副词属于自谦的副词是(C

2、)A.寡人闻之,敬以国从B.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5、下列句子不属于被动句的是(A)A.操吴戈兮被吴甲B.虽万被戮,岂有悔哉?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D.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二、填空题目(12分)1、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的文字学著作。2、许慎关于指事字的定义是指事者,示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3、古代动量表示法相对简单,一般不用动量词,直接把数词放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或将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与现代汉语相同。6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3、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5、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6、斧斤以时入山林,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7、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三、释词题(11分)解释下列加着重号实词的意义,说明下列加着重号虚词的词性和作用。1、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听:动词,顺,指随意2、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之:代词,复制前提的宾语"何古"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忠贞不

4、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4、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虞:料想5、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抢:突过,撞上6、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伏:因素,原因7、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挞:鞭打8、尤而效之,罪又甚焉。尤;明知道9、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桡:亦作“不挠”不弯曲。形容刚正不屈10、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6吓:发怒的叫声四、翻译题(22分)1、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知虑材性,固有以贤人矣。”译:小人无不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跟而羡慕地说:“这些人的智慧、思虑、资质、本性,肯定有超过别人的地方啊。”

5、2、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译:可要是把他带到齐国的街巷之间住上几年,那时你就是天天鞭打他,强迫他再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3、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译:国内安定,与别的国家交恶,能得到多少?4、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译:两国为自己的国家着想,谋求宽缓自己的百姓,各自克制自己的忿怒,求得相互谅解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译:天下都明白美的事就是美的时候,美也就不美了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译: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7、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译:大学开学的时候,穿着礼服

6、,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谨慎进行学习教育,反复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斑白的人就不至于在道路上背物负重了。9、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译:子太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用宽和方法施政。10、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译: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1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译:于是河伯才转动面目,望着海洋对海神若(若是海神的名字)感叹说五、简答题(25分)61、古代汉语介词的特点。答:古代汉语介词的宾语通常同现代汉语一样放在介词的后面,但少数介词(主要是“以

7、”)的宾语因表达的需要而放在介词的前面。“吾道一以贯之。”――“一以贯之”即“以一贯之”。介词“以”的宾语“一”前置在介词前面。“何以战?”――即“以何战”。疑问代词“何”充当介词“以”的宾语而置于介词之前。2、省略问题――现代汉语中介词宾语不能省略,古代汉语中“以、为、与、从”等介词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介词“以”的宾语省略。“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介词“与”的宾语省略。3、语法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