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天祥正气歌谈人文化成与道德实践

从文天祥正气歌谈人文化成与道德实践

ID:32812884

大小:62.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2-16

从文天祥正气歌谈人文化成与道德实践_第1页
从文天祥正气歌谈人文化成与道德实践_第2页
从文天祥正气歌谈人文化成与道德实践_第3页
从文天祥正气歌谈人文化成与道德实践_第4页
从文天祥正气歌谈人文化成与道德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文天祥正气歌谈人文化成与道德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從文天祥〈正氣歌〉談人文化成與道德實踐劉智妙壹、研究動機當前許多國家都因應世界潮流,以追求現代化為目標,在追求現代化的同時,總是一切向前看,往往不願回頭重溫傳統文化,如果有人過度強調傳統文化,只會被譏為封建保守。所以現代社會瀰漫著一股反傳統,反文化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優美的文化逐漸流失,於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失去傳統文化的涵養,也失去人格典範的指引,成為無根無方向的一代。在這樣的風潮中,當我們講授著儒家典籍,以及蘊含儒家精神的文學作品時,如何不與時代潮流脫鉤,又能擔負起人文化成的任務,便成為教學上重要的

2、課題。因此如何掌握時代感,如何活化經典,乃是當今教育工作者必須克服的難題。今年五月筆者在講解文天祥〈正氣歌〉時,也曾思考著這個問題:如何讓年輕一代的學生不覺得自己正在被教條訓誨,不會對民族英雄覺得遙遠而嚴肅;於是筆者試著從人的處境去還原文天祥的困境和抉擇,從「氣」的角度去探討如何看待生命,如何提撕血氣生命。當筆者提到如何將「氣」導向正途,不流失,不盲動,不要誤入歧途,以免虛擲生命,走向不歸路,才不致糟蹋上天和父母的所給予我們的生命……就在此刻,教室裡幾個平時不太專心的男生,竟然抬起頭來聽課,而且持續到學期結

3、束。後來,看了其中一位同學的作文,才知這位同學曾經被退學過,他的朋友都在混流氓,後來他不希望父母親傷心,決心回頭學好。看完了作文,稍稍明瞭為何這位同學為何會有感應了。原來藏身於故紙堆中的文天祥,感動了血氣未定,徬徨歧路的年輕人,可見得經典中的古聖先哲是可以和現代青年感通的,只要教師做好搭起「橋樑」的工作。所以經典的活化和傳遞不應因為追求現代化而停滯,只要是經典就應該可以超越時空的隔閡,給出新的意義和啟示的,重點是當代人如何去挖掘經典的現代意義。本文擬就文天祥的〈正氣歌〉探討儒家經典如何落實在文天祥的生命,成

4、為他在生死去就之際的抉擇依據,他如何用血肉之軀去實踐經典中的最高價值,終能垂範後世。最後希望這番研究,能夠找到經典教育負起人文化成的具體實踐之道。15/15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文天祥於宋景炎三年,即元世祖至元十五年(西元一二七八年),兵敗被捕,翌年被押解至燕京,幽囚於土室之中,元人威逼利誘,勸其投降,但文天祥始終不為所動。至元十八年六月文天祥於獄中完成〈正氣歌〉以明志,當時宋室覆亡已三年。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殿勸降,《宋史》:召入諭之曰:「汝何願?」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

5、姓?願賜之一死足矣。」然猶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俄有詔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曰:「吾事畢矣。」南鄉拜而死。數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屍,面如生,年四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七)文天祥一心求死,在從容就義之前已有多次求死不得的經歷:至元十五年十二月,文天祥與其部眾正在五坡嶺造飯用膳,張弘範大兵突至,部眾不及迎戰,便在草莽間被敵軍一舉成擒。在混亂之際,文天祥倉皇出走,最後也被千戶王惟義執伏。文天祥一心求死,吞腦子腦子即龍腦香,是龍腦香樹樹中所含的油脂結晶,味香。文天祥《指南後錄‧

6、臨江軍詩跋》:「予嘗服腦子二兩不死,絕食八日又不死。」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龍腦香》:「文天祥、賈似道皆服腦子求死不得,惟廖瑩中以熱酒服數握,九竅流血而死。此非腦子有毒,乃熱酒引其辛香,散溢經絡,氣血沸亂而然爾。」,卻不死。至元十六年,張弘範勸降不成,將文天祥押解入京,押解途中,連續八日不進食,仍是不死;到達燕京,驛館人員對其供給豐厚,但是文天祥仍是不寢不寐,終宵獨坐達旦。元人只好將他移至兵馬司,設士卒以守之。參見《宋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七(卷四百一十八)。連續多次求死不得,所以〈正氣歌〉便表達岀求死的心願

7、:「鼎鑊甘如飴,求死不可得。」一旦求死可得,心願可遂,自然甘之如飴,所以文天祥便面無懼色,從容以赴。就義之前衣帶間留有贊辭,正是他對自己一生的評價。〈自贊〉收錄於《文山先生全集》,卷十,台北,世界書局,1956.2。:15/15孔曰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所謂贊,乃是史家對於史傳人物一生的評價漢班固《典引》序:「太史遷下贊語中,寧有非耶?」唐劉知幾《史通‧論贊》:「及後來贊語之作,多錄紀傳之言,其有所異,惟加文飾而已。」可見得贊是來自司馬遷《史記》的傳後評

8、語,後世贊語多採紀傳的文辭,稍加修飾而已。,短短四十七年的生命,他實踐了孔孟的道德理想,既「成仁」又「取義」,無愧一生所學。在這段文字中,文天祥自問讀書的目的何在?透過他的價值抉擇和具體行為,已經給岀明確的答案:讀書的目的,就在效法聖賢之道,將書中所教導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實踐出來。文天祥認為一個亡國之臣所該實踐的,正是成仁取義的孔孟遺教。反觀多少士人讀書的目的,卻是為了換取功名,做高官!這樣的士人當然可以為了富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