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ID:32959786

大小:56.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8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_第1页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_第2页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付海珍徐世林王建国(新媼巴里坤县人民医院839200)【摘要】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ml+舒血宁注射液20ml。对照组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ml+丹参注射液20ml,均每日一次。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效16例,有效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5.5%o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o治疗组心电图恢复: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3例

2、,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关键词】舒血宁心绞痛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193-02冠心病心绞痛大多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高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心绞痛由心肌缺血引起,是血液(血氧)供应不足以维持心肌代谢需要的结果,各种减少心肌血液和增加氧消耗的因素,都可以诱发心绞痛。舒血宁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

3、均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物,为了比较舒血宁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疗效,现将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舒血宁组(治疗组)45例和丹参组(对照组)45例,其诊断均符合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1]。治疗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51〜71岁,病程4〜23年。其中心慌、胸闷42例;静息状态下心电图呈缺血性改变39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49〜73岁,病程3〜25年。其中心慌、胸闷41例;静息状态下心电图呈缺血性改

4、变41例。其两组资料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治疗组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ml+舒血宁注射液20ml(黑龙江珍宝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3022003)。对照组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ml+丹参注射液20mL均每天1次,两周为1疗程。两组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扩血管药物,若出现典型心绞痛发作,含服消心痛或硝酸甘油缓解症状。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后详细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含服抗心绞痛药物数量以及其他变化情况,治疗前、后分别行常规心电图检查,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1.3疗效评定标准心绞痛疗效评定心绞痛及其他症状消失,未用硝酸甘油等药物为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其他

5、症状有较人改善,硝酸甘油等药物用量减半为有效;心绞痛及其他症状未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一半为无效。心电图疗效评定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为显效;ST段回升05mm左右,T波倒置变浅50%以上或由平坦转为直立为有效;ST段、T波不变化为无效。1.4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结果2.1临床疗效见下表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P治疗组451626393.3P<0.05对照组4512221175.5上表可见,两组间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2.2心电图疗效见下表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P治疗组

6、391521392.3P<0.05对照组419201270.7上表可见,两组间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o2.3副反应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偶有轻度头昏、颜面部潮红等不适,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未特殊处理。3讨论舒血宇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银杏叶提取物的复合制剂,其有效成分为黄酮、银杏苦内酯及少量潘生丁,疗效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主,实验表明,舒血宁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还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表面活性及聚集作用,能抑制血小板因子的释放,抑制过氧化和抗氧化损伤,

7、消除氧自由基,降低血脂血液粘稠度、抑制血管内凝血、和促进纤溶活性的功能⑵。本组资料表明舒血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组,且副反应轻,是治疗心绞痛较满意的药物之一,值得推广。参考文献⑴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9(1):75.⑵陈可冀,廖家桢,肖家镇•心脑血管病研究•上海止海科技出版社,2003,41-4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