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范式及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范式及途径

ID:32979075

大小:58.9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8

上传者:U-991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范式及途径_第1页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范式及途径_第2页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范式及途径_第3页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范式及途径_第4页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范式及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范式及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范式及途径【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这样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现代社会倡导终身学习,那么教师作为教书育人这一职责的主要承担者,其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担当起重任。【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范式途径【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08-02教师专业发展兴起于60年代末的美国,兴盛于70-80年代的欧美。随着世界范围内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学者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有很多种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延续,伴随这一历程的是教师专业内涵的持续改变。[1]从个体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被定义为:'‘通过系统的努力来改变教师的专业实践,信念,以及对学校及学生的理解。”[2]根据舒尔曼(Shulman)的教学理念: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性知识;教育脉络知 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3]这就全面地概括了教师专业发展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内涵,方式方法及其行为过程中的良好策略。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比较单一,狭窄,强调教师专业结构中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而很少深入到教师专业结构的情意方面。[4]教师是专业人员,是服务于公众的形态,是发展中的人。在现代教育理论中,无论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还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都只强调了学生的发展,造成了教师发展的旁落与教师自我的迷失,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提出无疑会使教师在当代教育学中崛起。[5]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学者们有多种不同的论述。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和弗拉恩(Fullan)(1992)指出,教师发展可以从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自我理解和生态改变三个方面来理解。[6]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是教师这一职业最基本的能力,自我理解和生态改变指的是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正如哈格里夫斯(1995)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维度,还应广泛考虑道德,政治和情感的维度。[7]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这样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何为“范式”?范式的概念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的。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 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一)国内学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界定有的学者在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哲学主体性思考中提出了教师主体性集中体现在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创造超越性和独特性四个方面。同时存在着发展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和主体价值四个层次,从而构建了教师的主体性结构。[8]教育心理学在研究操作技能形成过程时发现:新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发展以及专业成长历经四个阶段。即始发阶段、速发阶段、高原阶段和再发展阶段,而高原阶段中的"高原现象”会直接制约教师今后的专业发展。[9]所谓高原现象,在教师发展中指教师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而导致其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二)西方学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界定西方社会学者对教师社会化的研究可划分为功能主义研究范式、解释主义研究范式和批判理论研究范式。[10]这三种研究范式各有其利弊,对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很多启示;以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颇有新意,有学者应用哈贝马斯关于技术兴趣、实践兴趣和解放兴趣的三个不同等级的人认识兴趣,提出教师专业发展要从"技术兴趣”走向"解放兴趣”。[11]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内 学者还是西方学者,方法论不同,会导致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范式不同,也会由此而产生不同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取向。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斯帕克斯(Sparks)和赫希(Hirsh)(1997)指出,如果要为学生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做好生活准备,学校成员的专业发展以及组织的重要变革都是必要的。教师专业发展在所有教育改革策略中居于中心地位,没有它,改革策略就仅仅只是理想而不能变为现实。[12]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Hargraves,1994;Day,1999)□[13]因此,必须通过一定途径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通过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人之所以成长,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交流的结果。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成长发展,促进自身修养的提高,同样需要交流。交流包括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优秀的教师之间的交流,以此来达到信息交换的目的。(二)通过思考提髙教师的专业发展思考的面很广。包括对人的思考,对事的思考,对自我的思考,对他人的评价思考,、对一种行为的思考。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离不开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行为,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审视、分析、探讨、研究,通过这一系列的环节,最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通过参与各种专业培训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不仅自身需要努力去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修养。同时,要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培训中去,积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广泛地'‘与名师,名家对话”,听取名家的经验,汲为己用。(四)通过中西交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当前状况下,中西方都在进行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西方侧重于加强基础知识概念教学,我国在课程设计上更加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在各自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互相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五)通过变革现行的教育改革及方法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在不同国家,地区有不同的形式和导向,研究者与实践者对此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世界范围来看,欧洲国家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反映了一种国际化趋同(convergence):都日益走向同一,一致和服从。[14]因此,教育改革及方法需要不断改革,不断洗礼,与世界教育发展相接轨,相融合。在后现代社会,教育系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改革成为一种持续的状况。在改革的条件下,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参考文献:[1]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9,6. [1]GRIFFING.Introduction:theworkofstaffeddevelopment[G]//GRIFFING・StaffDevelopment:Eighty?WsecondYearbookoftheNationalSocietyforthestudyofEducation.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3:2.[2]L・S.Shulman:knowledgeandteaching:foundationsofthenewreform.HarvardEducationalReview.Vol.57No.1.February1987.[3]宋文广,魏淑华•论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5,7.[4]韩冬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问题与趋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5,3.[6]Speck.&Knipe,C.(2001).Whycannotwegetitright?Professionaldevelopmentinourschools・ThousandOaks,Calif:CrowinPress.[7]Hargreaves,A.(1995).Developmentand andM.Huberman(Eds),ProfessionalDevelopmentinEducation:NewParadigmsandpractices(p.9-34).NewYork:TeachersCollegePress.[8]Shulman.L.S.andShulman,J.H.(2004).HowandWhatTeacherLearn:ashiftingperspective.JourmanofCurrilumstudies,36(2),257-271.[9]李俊骑•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性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9):33-34.[10]苏虹•新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高原现象”分析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03(4):48-53.[11JZEICHNERKM,GOREJM.TeacherSocialization[G]//HOUSTONWR,HabermanM,SILULAJ.HandbookofResearchonTeacherEducation.NewYork:MacmillanPublishingCompany.1990:329-332.[12]刘曙峰•教师专业发展:从技术兴趣到解放兴趣[J].教育研究,2005(6):15-19.[13]袁贵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一在2005年度教师教育工作会上白勺 讲话.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010410.htm.[14]卢乃桂•信息社会的人才要求〔J】•教育研究,(11):8T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