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思索

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思索

ID:33016362

大小:63.8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9

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思索_第1页
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思索_第2页
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思索_第3页
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思索_第4页
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思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思索摘要: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建设“四化两型”,推动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趋势;是增强发展后劲,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具备农产品保障优势、生产要素供给优势、生态安全优势、产业支柱优势。要构建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必须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产业集群;突出地域特色,发展现代生态旅游业;注重城乡统筹,建设宜居生态城镇集群。关键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四化两型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150-03洞庭湖是国际重要湿地和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十

2、分重要的子系统,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湖南省建设“四化两型”、维护洞庭湖流域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造中部崛起新支点、提高湖区人民幸福指数的重大战略举措。一、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意义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覆盖岳阳、益阳、常德三市及长沙望城区,共25个县市区,总面积4.64万平方公里。洞庭湖区域包括岳阳、益阳、常德3个地级市,24个县市区,土地面积4.5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5%,总人口155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1.9%,2011年三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964.4亿元,占全省的21%。洞庭湖地区一直在湖南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具有重大的战

3、略意义。(一)建设“四化两型”,推动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就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经济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经济的本质是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但是,过去人们对如何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认识不科学,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洞庭湖生态恶化、资源枯竭、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1825年前,湖总面积约为6270平方公里,1983年的时候仅剩2691平方公里。环湖地区每年直接间接入湖的工业废水达5亿立方米,

4、城镇生活污水1.5亿吨。想要发展经济,却由于开发不当。破坏了绿色生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地区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最大化。环洞庭湖区具备形成生态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一是环洞庭湖区根据地理位置,具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自然资源的同构性、环境功能的整体性、产业结构的相似性、社会文化的同源性、人类活动的关联性的特点,尤其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市场经济一体化,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社会劳动地域分工,客观要求在一定区域形成的特定经济功能区。二是近年来,环洞庭湖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

5、战略性调整取得实质进展,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区际、城际交通联系便捷。环湖经济联系与协作日益紧密,经济特色和优势已经凸显。三是为了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实力,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寻求整合资源的有效途径,在区域竞争中实现合作共赢,环洞庭湖区三市之间联合和协作机制已经形成共识,迫切需要政府作为主体,从中长期发展规划层面加以决策和协调。因此,树立统筹发展理念,确保环湖地区可持续发展,是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打好洞庭湖这张湖南最响的名片,争取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湖南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推动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落实主体功能区

6、规划,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安全和构筑长江黄金水道发展轴线,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大意义。(三)增强发展后劲、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越来越显示其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但这种优势只是潜在的,不是必然的。如何变潜在优势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生态经济。根据2005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关于洞庭湖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区域差异研究表明,洞庭湖区蕴含极大的生态服务价值,而且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服务价值还会大幅提高。因此发展洞庭湖区生态经济,有利增强湖区经济发展的后劲。环洞庭湖区是国家商品粮、棉、油最集中的产区之一,也是

7、三农问题最集中、最突出的地区。环湖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信息不畅、供电能力不强、水利排灌设施陈旧、血吸虫防治不彻底、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等问题比较普遍,湖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环湖区农业人口超过1000万,分属渔民、苇民和农民,其民生问题十分突出。他们以渔为生、以船为家,基本上没有上过学,过着'‘起居三尺舱,捕鱼换口粮”的半原始生活。散居在湖中小岛上的湖民,难以享受到惠农政策,农村低保、医保、就学、就业等政策很难得到落实,难以感受公共财政的温暖阳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