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子痫前期胎盘表达的研究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子痫前期胎盘表达的研究

ID:33021309

大小:6.70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2-19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子痫前期胎盘表达的研究_第1页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子痫前期胎盘表达的研究_第2页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子痫前期胎盘表达的研究_第3页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子痫前期胎盘表达的研究_第4页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子痫前期胎盘表达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子痫前期胎盘表达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方医科大学2009级硕士学位论文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子痫前期胎盘表达的研究Theexpressionofthe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inpreeclampsiaplacenta课题来源:自选课题专业名称学位申请人指导教师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成员妇产科学张静嫒教授赵卫华教授李智泉教授秦薇副教授论文评阅人张海鹰教授谢建生教授2012年5月21日深圳丽磊蕊一删戮一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子痫前期刀占盆裘送南研究硕士研究生:林娟指导教师:许多摘要一、研究背景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2、PE)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多系统功能紊乱并血压、尿蛋白水平升高、水肿为主要I晦床特征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血压和蛋白尿等程度,子痫前期可为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特别是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威胁母儿健康。目前子痫前期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PE不是单一病因的疾病,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滋养细胞分化异常导致螺旋动脉重铸失败和胎盘浅着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过度的炎性反应是PE的特征性病理生理变化,在PE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胎盘形成缺陷被认为是子痫前期的源头,胎盘是介于母体

3、和胎儿的一个重要的中介性器官,胚胎依靠滋养层细胞对子宫基质和血管进行侵入,最终形成胎盘血液供应,以保证胚胎正常发育。子痫前期滋养细胞侵蚀能力低下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免疫因素和氧化应激等因素均可导致滋养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和入侵异常,通过对胎盘/滋养层生物学的研究对了解引起子痫前期病理生理机制是必要的。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通过引物特异识别位点,以自身RNA为模板,在染色体末端合成端粒DNA,使端粒得以延长,为后续DNA聚合酶合成完整的染色体提供了平台,抵消或延缓端粒随细胞分裂的不断缩短,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

4、甚至使其永生化。端粒在自身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的催化下,抵消或延缓随细胞分裂而进行性缩短的端粒,因此其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滋养层有迅速增殖和入侵子宫壁的独特能力,这个能力赋予胎盘与肿瘤相似的特点。妊娠早期胎盘端粒酶活性较高,随着妊娠的进展端粒酶活性下调,这种端粒酶活性调节可能在正常妊娠胎盘衰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与胎盘凋亡相关。端粒酶的表达与绒毛滋养细胞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可能是子痫前期胎盘滋养细胞侵入异常的原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5、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主要通过对内皮细胞的直接丝裂原作用而促进血管生成,体内bFGF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在妊娠早、中、晚期,bFGF在胎盘滋养层组织上的表达强度呈逐渐减弱,bFGF可能与滋养层增生、分化、迁移的相关,可能与子痫前期胎盘滋养细胞侵入异常的原因。二、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子痫前期胎盘病理组织学改变,探讨子痫前期胎盘缺血缺氧的病理基础。通过检测足月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足月妊娠,以及早产重度子痫前期与早产对照组之间胎盘组织hTERT、bFGF蛋白及hTERTmRNA的表达水平,

6、了解子痫前期胎盘及正常妊娠对照组胎盘组织hTERT、bFGF蛋白及mRNA的达水平及差异,探讨妊娠期胎盘hTERT及bFGF的表达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三、材料与方法.1、材料来源:选取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孕妇总共72例,按照《妇产科学》第7版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选取例足月子痫前期孕妇29例为研究组,其中包括重度子痫前期16例为研究组Al,轻度子痫前期13例为研究组A2,选择无合并症足月妊娠孕妇的16例为其对照组A,选取早产重度子痫前期14例为研究组B,选取相应孕周无合并症早产孕妇13例,作为早产重度子痫前期的对照组B,各

7、组孕妇之间年龄、孕周、孕产次均无统计学差异(P>O.05)。2、实验方法(1)胎盘病理学研究:胎盘娩出后,于胎盘母体面随机切取2块大小约为1.Ocmxl.Ocmxl.Ocm的组织块,于10%福尔马林液(Formalin)固定24-_48小时,石蜡包埋,取4um厚连续切片,供胎盘病理组织学观察,每张切片在40倍物镜下观察胎盘病理学改变,观察合体细胞结节增多、细胞滋养细胞增生、纤维素样坏死及绒毛血管减少或淤血等情况。硕士学位论文(2)免疫组化:胎盘娩出后,于胎盘中央带(脐带附着部的对侧母体面)切取2块大小约为1.Ocmxl.Ocmxl

8、.Ocm,避开钙化、坏死部位,如胎盘形态学研究制作方法制作蜡块及切片,采用SP法检测胎盘hTERT及bFGF蛋白的表达,最后显微镜下观察hTERT和bFGF免疫组化反应的定位、分布、及染色强度,采用灰度分析法,运用IPP6.0高清晰度彩色医学图文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