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征文

2006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征文

ID:33087508

大小:309.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2-20

2006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征文_第1页
2006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征文_第2页
2006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征文_第3页
2006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征文_第4页
2006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征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6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征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袅肆节蕿螁膅莄莂蚇膄肄薇薃膄膆莀羂膃莈薆袈膂蒁蒈螄膁膀蚄蚀螇芃蒇薆螇莅蚂袅袆肅蒅螁袅膇蚁蚇袄艿蒃薃袃蒂芆羁袂膁薂袇袁芄莄螃袁莆薀虿袀肆莃薅罿膈薈袄羈芀莁螀羇莂薇蚆羆膂荿蚂羅芄蚅薈羅莇蒈袆羄肆蚃螂羃腿蒆蚈肂芁蚁薄肁莃蒄袃肀肃芇衿聿芅蒂螅聿莈莅蚁肈肇薁薇肇膀莄袅肆节蕿螁膅莄莂蚇膄肄薇薃膄膆莀羂膃莈薆袈膂蒁蒈螄膁膀蚄蚀螇芃蒇薆螇莅蚂袅袆肅蒅螁袅膇蚁蚇袄艿蒃薃袃蒂芆羁袂膁薂袇袁芄莄螃袁莆薀虿袀肆莃薅罿膈薈袄羈芀莁螀羇莂薇蚆羆膂荿蚂羅芄蚅薈羅莇蒈袆羄肆蚃螂羃腿蒆蚈肂芁蚁薄肁莃蒄袃肀肃芇衿聿芅蒂螅聿莈莅蚁肈肇薁薇肇膀莄袅肆节蕿螁膅莄

2、莂蚇膄肄薇薃膄膆莀羂膃莈薆袈膂蒁蒈螄膁膀蚄蚀螇芃蒇薆螇莅蚂袅袆肅蒅螁袅膇蚁蚇袄艿蒃薃袃蒂芆羁袂膁薂袇袁芄莄螃袁莆薀虿袀肆莃薅罿膈薈袄羈芀莁螀羇莂薇蚆羆膂荿蚂羅芄蚅薈羅莇蒈袆羄肆蚃螂羃腿蒆蚈肂芁蚁薄肁莃蒄袃肀肃芇衿聿芅蒂螅聿莈莅蚁肈肇薁薇肇膀莄袅肆节蕿螁膅莄莂蚇膄肄薇薃膄膆莀羂膃莈薆袈膂蒁蒈螄膁膀蚄蚀螇芃蒇薆螇莅2006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征文还“我”本来面目——从“经济人”到“注目礼人”欧阳君山提要:经济学帝国高耸入云,蔚为壮观,但作为经济学基石的“经济人”却陷入精神分裂,物质动机与非物质动机,理性与非理性,自私自利与“集

3、体行动”,各说各话,正严重地威胁经济学的逻辑一致性和科学性,重新审视“经济人”已经刻不容缓。审视表明,人们在财富上自利、追求财富最大化只是一种表象,真正的用意是在于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注目礼,“经济人”原本是“注目礼人”。事实上,“注目礼人”原本是最最普通不过的常识,要不然,人类社会就不会形成,人也根本就不会走到一块。将“经济人”还原为“注目礼人”,实际上是为“经济人”作出了证伪,并为创建真正的经济学帝国奠基。关键词:自利;经济人;注目礼;注目礼人;逻辑一致;经济学帝国专家评论:择优分配原理发现者、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

4、2005年8月30日在给欧阳君山的回信中评论本文说:“我再一次读了你的文章。你能够统观全局,审视过去大家们的成就,用批判的眼光回顾学术的发展,并且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文章具有非常的重要性。”经济学帝国1776年3月9日,亚当·斯密历经十二年写作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问世,这部被简称为《国富论》的遑遑论著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种学科的正式诞生,亚当·斯密也因此而被尊称为“经济学之父”。打那开始,二百三十年以降,经济学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穷尽了一切与经济学直接有关的领域,生产、消费、分配、管理、物流、发展、

5、改革、滞胀、转型、生态、资源……也探索了几乎一切与人性有关的社会科学领地,伦理、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社会、历史……乃至迳直睡到心理学的卧榻之上,如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纳曼就认为自己是心理学家,而不是什么经济学家。1页:1经济学甚至也直将剩勇追穷寇,推进到一些既无关经济学也非关人性的一些自然科学的地盘,如美国耶鲁大学一位叫吉雷特·弗迈吉的古生物学家,他就用经济学的视角与方法来观察和研究生物圈的稳定及进化问题,并对世界经济与生物圈进行了有意思的对比。2对经济学在哲学社会科

6、学领域高歌猛进的态势,学术界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这就是“经济学帝国主义”。别的帝国主义应当谴责,但经济学帝国主义应该喝彩!因为经济原本就是大学问,在中华语文中,所谓经济,乃经世济民,可谓大矣;经济学实在是应该大搞帝国主义。当今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壮大也在用事实为“经济学帝国”作出了雄辩。事实上,这似乎也是在回归经济学之父当年的梦想。亚当·斯密晚年曾经对朋友说过,他不只是有经济学与伦理学的思想,而且试图创建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从而系统地阐明人类活动这个大体系的整个过程,人类社会这架大机器的全部机制,并揭示作为自然的人和作为社

7、会的人的本性及其生活的终极目的、过程和形态。3只可惜经济学之父当时已是廉颇老矣,徒留憾事。长江后浪推前浪,倒是后辈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似可告慰斯密先生的在天之灵,“经济学帝国”已经有目共睹,经济学也成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显最摆的学科,其分析工具和方法受到思想界的普遍垂青。万丈高楼起平地万丈高楼起平地,常识告诉我们,建立大厦必须夯实地基,要不然,大厦越是高大,就越是危险。但遗憾的是,在人类的思想和科学史上,万丈高楼一夕倾塌的事并不少见。正是十九二十世纪交,辞旧迎新,展望正到来的二十世纪,绝大多数物理学家们都信心满满,物理学的

8、基本原理已经在握,不再可能有什么突破,余下要做的也就是细节的补充。作为当时最权威的物理学家之一,英国的开尔文爵士(即威廉·汤姆逊)把小小小的希望寄托在“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上,其话是这样说的:“物理学的大厦已基本建成,后辈要做的只是零碎的修补工作,把实验数据搞得更精密些。”4即是说,就物理学而言,前人树已栽好,后人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