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观察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观察

ID:33134196

大小:3.25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2-21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观察_第1页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观察_第2页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观察_第4页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方医科大学2009级硕士学位论文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观察ClinicailObservationonPatientswithPost·-ApoplexyInsomina--SomnolenceIrregularSyndromeTreatedbyNajia—MethodofMidnight-noonEnn-flow课题来源:自选专业名称学位申请入指导教师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成员针灸推拿学张晓燕王升旭教授符文彬教授唐纯志教授赵仓焕主任医师黄泳教授周国平教授论文评阅人唐纯志教授黄泳教授2012年5月

2、25日广州硕士学位论文㈨IfI

3、fJIffIfIffIIfI

4、

5、棚f

6、fIIJJI

7、IJIf

8、I啪{Y2257742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观察硕士研究生:张晓燕指导老师:王升旭教授摘要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脑卒中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脑卒中相关性睡眠障碍是指在脑卒中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关睡眠紊乱,有文献报道睡眠障碍在脑血管病中发生率约占98%,表明睡眠障碍已经成为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继发症状。不同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主要有

9、失眠、睡眠延迟/提前综合症、睡眠节律紊乱、多眠、嗜睡等等。睡眠倒错正是睡眠节律紊乱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昼夜睡眠的颠倒,白天呈多眠、不清醒状态,夜晚则异常清醒,难以入睡,总睡眠时间相应缩短。严重的睡眠障碍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及神经功能的康复,又会加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症状,甚至再次诱发脑出血或脑梗死。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重视对睡眠的“生物钟"机制的研究。科学研究证实,人类几乎所有的生理机能都有着以一日为周期的节律性变化。体内如同藏有钟表一样有规律地活动,故称之为“人体生物钟”。人类的呼吸、脉搏

10、、月经、激素的分泌、觉醒与睡眠等,都有周期性的节律现象,其中觉醒与睡眠,正好与昼夜的交替一致,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人为改变的昼夜节律就可能产生睡眠障碍。摘要本课题因应近年国际上对睡眠的“生物钟"机制与时间医学越来越重视,故选取了在古代中医学中的时间医学针法“子午流注纳甲法",与常规针刺法进行比较,探讨按时选穴的疗效是否优于常规治疗法。二方法与内容临床观察于2010.03-2011.07在南方医院完成。严格遵循纳入和排除标准,将40例来源于南方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

11、法,将患者随机分配为子午流注纳甲组(治疗组)和常规取穴组(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徐凤《针灸大全》中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开穴法取穴,计时间以当地时间为准,依“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的原则,于每日辰时或巳时纳甲法按时开穴,闭穴时辰根据“合日互用’’原则增加开穴,保证每个时辰皆有开穴。对照组取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穴为主穴。在上述基础上两组同时针刺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以治疗脑卒中症状,并随证加减穴位,如痰热腑实加丰隆、曲池,气虚血瘀加气海、关元,风痰瘀阻加风池、合谷等。选用一

12、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规格:0.30×40mm,苏州天协针灸器械有限公司)。操作时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针刺部位使用75%酒精消毒;取一次性针灸针按上述穴位顺序进行针刺,治疗组先针开穴,再针配穴;进针后施以补虚泻实或补泻兼施的手法,以得气为度,得气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卜2次;取针时按压针孔,防止出血。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护理治疗,包括合理降血压、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脑保护剂等治疗。针刺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的睡眠率、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所

13、有数据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士S)进行描述性分析,性别、原发病等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先做正态性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协方差分析(排除基线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H硕士学位论文三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共收集40例病例,其中治疗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1-79(58.5±2.53)岁,病程4-27(12.7±l-46)天,脑出血5例,脑梗塞15例;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38-75(58.9±2.73

14、)岁,病程4-26(13.O±1.53)天,脑出血6例,脑梗塞14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等方面基本相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年龄比较F=O.169,P=O.683;病程比较F=O.189,P=O.666;性别比较X2.O.000,P=I.000,原发病比较X2=0.476,P=O.490),具有可比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