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耶利哥的玫瑰》有感

读《耶利哥的玫瑰》有感

ID:33238227

大小:57.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2

读《耶利哥的玫瑰》有感_第1页
读《耶利哥的玫瑰》有感_第2页
读《耶利哥的玫瑰》有感_第3页
读《耶利哥的玫瑰》有感_第4页
读《耶利哥的玫瑰》有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耶利哥的玫瑰》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读《耶利哥的玫瑰》有感-大学语文论文读《耶利哥的玫瑰》有感鲁美慧(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摘要]布宁是20世纪俄国文学杰出的小说家,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在其文学创作生涯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耶利哥的玫瑰》是布宁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篇幅短小,却饱含深意。本文从布宁的宗教观、人生观、爱情观三方面分析《耶利哥的玫瑰》,以深入了解布宁的思想及创作特点。[关键词]布宁;耶利哥的玫瑰;基督教;爱情[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1-0085-02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是20世纪俄国

2、文学杰出的语言大师,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布宁成功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描绘了细腻的自然风光,表现了复杂的内心思想,反映现实的朴实语言,揭示深刻的哲理内涵。《耶利哥的玫瑰》就是一篇篇幅短小,但饱含深意的创作,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布宁的宗教观、人生观和爱情观。读《耶利哥的玫瑰》有感-大学语文论文读《耶利哥的玫瑰》有感鲁美慧(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摘要]布宁是20世纪俄国文学杰出的小说家,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在其文学创作生涯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耶利哥的玫瑰》是布宁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

3、一,篇幅短小,却饱含深意。本文从布宁的宗教观、人生观、爱情观三方面分析《耶利哥的玫瑰》,以深入了解布宁的思想及创作特点。[关键词]布宁;耶利哥的玫瑰;基督教;爱情[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1-0085-02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是20世纪俄国文学杰出的语言大师,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布宁成功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描绘了细腻的自然风光,表现了复杂的内心思想,反映现实的朴实语言,揭示深刻的哲理内涵。《耶利哥的玫瑰》就是一篇篇幅短小,但饱含深意的创作,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

4、解布宁的宗教观、人生观和爱情观。布宁深受列夫·托尔斯泰影响,认为基督教不应该成为沙皇暴虐统治的工具,而应该成为规范个人行为和保障社会正常运行的必要道德准则。如果一个人没有精神支柱,他就会变得虚伪、冷酷、残暴与自私;如果一个社会失去道德约束,它必将走向混乱。在布宁看来道德的缺失是一切悲剧的根源,神圣的准则不仅可以净化心灵,而且可以拯救深陷危机的劳苦大众。这个神圣的准则正如布宁文中所述,是“永恒的生命”和“复活的信念”的基督教。诚然布宁这种反对暴力、反对革命的思想注定被大气候所不容,无奈之下的流亡之举就成了一种必然。失去祖国母亲的庇护,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人生最痛苦的经历。面对那

5、些无法摆脱的、必须承受的痛苦,就会想要寻求心灵的慰藉,而东方佛教思想中的因果轮回,正是解脱痛苦、治愈心灵创伤的良药。布宁理解东方哲学,并将东方哲学的观点运用在文章中,如文章开头便有“在古代的东方,人们将‘耶利哥的玫瑰’放入坟墓和棺材”,这种祭奠死者的方式既是为了寄托思念之情,又是为了表达希望死者来生拥有美好人生的祝愿。可见,无论是西方的基督教思想,还是东方的佛教思想都是对再次拥有生命的笃定信仰。无论是深受折磨的躯体消亡殆尽,还是备受煎熬的心灵渐渐枯竭,只要心中存有一丝信念,上帝都会赐予你再生的力量。布宁的这种思想在短篇小说《苏霍多尔》中有所体现,娜达莉娅是一位没落地主家的奴

6、仆,因私藏少东家的镜子被发现而当众羞辱,并流放到索什基田庄,忍受着孤独和失恋的苦楚,回到日思夜想的苏霍多尔后又意外失身,目睹了宅邸失火。太多的不幸使她的心千疮百孔,她觉得自己仿佛已走到人生的绝境,只剩下一颗枯萎的心。但是在她与冬妮娅姑妈朝圣回来后,娜达莉娅却以修女的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那样淡定自若。是朝圣让她的心灵重获新生;是朝圣让她的灵魂得到一份安宁与快乐;是朝圣使她勇敢地正视过去的痛苦与不幸;是朝圣使她能坚强地面对未来的变幻莫测。娜达莉娅复活了,她的心灵如同初生的婴儿般纯洁。“耶利哥的玫瑰”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沙漠砾石中,是带有硬刺的枯萎的干茎。但是就是这种其貌不扬又甚少被

7、人发现的玫瑰却成了美好和复活的象征,因为它身上具有一种神奇而又高贵的品格:无论离开生长的土地多久,以什么姿态被放置,甚至已经没有一丝生机,只要把它重新浸入水中,马上便舒展开来,萌发小叶,开出小花。“耶利哥的玫瑰”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意志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正是布宁所拥有的吗!在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年代,布宁却坚定地认为阶级斗争是民族大灾难的罪魁祸首,把拯救民族于水火之中的重任与希望寄托到基督教上。于是1920年布宁不得不离开眷恋的俄罗斯土地,从此开始了艰苦的流亡生活。在流亡的三十多年里布宁一直坚持用母语写作,尽管这一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