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钢烧结矿优化研究内容

承钢烧结矿优化研究内容

ID:33447359

大小:11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6

承钢烧结矿优化研究内容_第1页
承钢烧结矿优化研究内容_第2页
承钢烧结矿优化研究内容_第3页
承钢烧结矿优化研究内容_第4页
承钢烧结矿优化研究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承钢烧结矿优化研究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承钢烧结矿优化研究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找出本地矿、海砂、商品矿和巴拉巴拉矿配比对承钢烧结过程和烧结矿质量的影响规律,得出优化承钢烧结配料的技术措施,为改善承钢烧结矿质量和降低烧结生产成本创造有利的条件。研究内容:1)烧结用原料物理化学性能的研究。借助于各种检测手段,系统测定烧结用原料的化学成分、粒度组成、成球性、熔点、同化性和反应性等性能,获取承钢原料的基础数据,以指导承钢烧结生产。2)通过烧结杯试验,研究本地矿、海砂、商品矿和巴拉巴拉矿配比对承钢烧结过程(混合料透气性和粒度组成、烧结矿成品率、垂直烧结速度)、烧结矿冷态机械强度(转鼓指数、抗磨指数)、热性能(

2、还原性、低温还原粉化、荷重软化性能)的影响。3)研究碱度对承钢烧结过程(混合料透气性和粒度组成、烧结矿成品率、垂直烧结速度)、烧结矿冷态机械强度(转鼓指数、抗磨指数)、热性能(还原性、低温还原粉化、荷重软化性能)的影响。4)研究混合料水分对承钢烧结过程(混合料透气性和粒度组成、烧结矿成品率、垂直烧结速度)、烧结矿冷态机械强度(转鼓指数、抗磨指数)、热性能(还原性、低温还原粉化、荷重软化性能)的影响。5)研究MgO含量对承钢烧结过程(混合料透气性和粒度组成、烧结矿成品率、垂直烧结速度)、烧结矿冷态机械强度(转鼓指数、抗磨指数)、热性能(还原性、低温还原粉化、荷重

3、软化性能)的影响。6)合理炉料结构的研究,典型炉料配比的烧结矿与球团矿配料的熔滴性能。7)在试验的基础上,编制承钢烧结配料软件,指导烧结生产。上述研究内容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各种工艺参数对承钢烧结生产的影响规律,铁矿粉各种性能的测试和烧结杯试验结果作为编制承钢烧结配料软件,指导烧结生产的基础,为此合理选择测定参数,进而得出影响规律是课题成败的关键。课题突出的是理论性研究,但也要考虑生产实际情况,应尽快查找有关资料,熟悉烧结生产的有关知识和各种测试的内容、设备及方法。一、承钢原料的物化性能分析1、烧结用原燃料的化学成分承钢目前采用或将来准备采用的原燃料的化学分析。2

4、、烧结用含铁原料的粒度组成利用LS激光粒度分析仪对铁精矿粉进行粒度分析。3、烧结用含铁原料的矿物组成和矿物结构利用环氧树酯粘结和磨片技术分别将铁矿粉制成光片和薄片,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测定承钢烧结用铁矿粉的矿物组成。4、烧结用含铁原料中铁矿物和脉石矿物的粒度、孔隙度利用环氧树酯粘结和磨片技术分别将铁矿粉制成光片和薄片,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测定承钢烧结用铁矿粉中铁矿物和脉石矿物的粒度范围、平均粒度和孔隙度。5、烧结用含铁原料的熔点烧结用含铁原料的熔点采用RD-04型全自动熔点测定仪进行测定。利用专用模型将所测定的矿粉制成Φ5mm×5mm的园柱形试样,在大气条件下升温加热

5、,升温速度控制为:600℃以下,15℃/min;600℃以上,10℃/min,将试样在加热时高度减至原试样50%时的温度,即半球点的温度定义为该铁矿石的熔点。6、烧结用含铁原料的同化性能烧结用含铁原料同化性能的检测采用RD-04型全自动熔点测定仪进行,利用专用模型分别将CaO和铁矿粉压制成Φ5×5mm的园柱形试样,然后将铁矿粉试样置于CaO试样之上,放入RD-04型全自动熔点测定仪中,在空气气氛下升温加热,升温速度控制为:600℃以下,15℃/min;600℃以上,10℃/min。将铁矿粉试样开始熔化的温度定义为最低同化温度,测定不同铁矿粉达到这一同化特征的温

6、度,由此评价不同矿粉的同化性能。7、烧结用含铁原料的液相流动特性将铁矿粉与CaO按二元碱度的要求进行配料,根据高碱度烧结矿对粘附粉的碱度要求以及考虑到物料偏析的影响,二元碱度选取为3.0。铁矿粉与CaO混匀后利用专用模型压制成Φ5×5mm的圆柱形试样,然后在模拟烧结温度曲线和气氛的条件下在RD-04型全自动熔点测定仪中进行焙烧,考虑到低温烧结的原则,试验温度控制在1280℃。通过测定每个圆柱形试样焙烧前后的投影面积,并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铁矿粉的液相流动性指数。流动性指数=(试样流动后面积-试样原始面积)/试样原始面积8、烧结用含铁原料差热分析采用仪器的型号9、

7、烧结用含铁原料的成球性(这部分比较乱,需参考相关教科书重新确定检测指标)9.1制粒效果的评价烧结混合料混匀制粒效果的评价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制粒后烧结混合料的平均粒度取制粒料500g,用液氮速冻后振动筛分,按+5mm,5~3mm,3~1mm,-lmm分级,其平均粒度d的计算方法见公式(2)所示:(2)式中:Pi—制粒料中i粒级百分含量,%di—制粒料中i粒级的平均粒径,mm(>5mm取5×1.414mm,5~3mm取4mm,3~1mm取2mm,-1mm取0.5mm进行计算)2)制粒效率η:以制粒后+3mm的增量来表示制粒效率η,η越大,制粒效果越好。计

8、算方法见公式(3)所示:η=(3)式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