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唐代古文运动和韩柳

第五章 唐代古文运动和韩柳

ID:33475054

大小:92.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2-26

第五章  唐代古文运动和韩柳_第1页
第五章  唐代古文运动和韩柳_第2页
第五章  唐代古文运动和韩柳_第3页
第五章  唐代古文运动和韩柳_第4页
第五章  唐代古文运动和韩柳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 唐代古文运动和韩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课件脚本模板(V1.0)一、第五章第一节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学习方法、内容提要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能够:对中唐古文运动的形成发展过程有大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了解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文学实践对唐代散文文体文风转变和发展中的作用,中唐散文繁荣的局面和标志。教学要求1.理解古文运动的概念,主要理论主张;2.掌握韩愈、柳宗元散文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了解作品《杂说》、《进学解》、《段太尉逸事状》、《小石潭记》等;4.了解古文运动的形成过程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学习方法教师讲授和

2、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讲授基本要点,着重要求学生自学:1.《中国文学史》(二)之第八章之第一、二、三、四节的内容;2.《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之《杂说》、《进学解》、《段太尉逸事状》、《小石潭记》等内容提要本章分以下两节:一、中唐古文运动;二、韩愈和柳宗元着重讲授和介绍唐代古文运动的概念、形成背景,代表人物,韩愈和柳宗元的地位作用及代表性作品等。17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课件脚本模板(V1.0)二、第五章第一节第一页教学内容文本材料一、“古文运动”1、古文运动:简单地说,就是提倡散文,反对“

3、时文”即骈文的一种文学运动。之所以称为古文运动而不称之为散文运动,是因为它在形式方面是“反六朝,复古体”,在文体上要求恢复先秦两汉古代文章的传统。骈文:讲究辞藻典故、声律对仗,全文语句多组成整齐的对偶形式,这种两两对称的语句如同二马并驾,所以称之为骈文。古文:是指古代的散文,是和骈文相对立的。它的特征是散行单句,朴实自然,不拘格式。2、古文运动的过程:隋唐之前就有人出来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到了唐代,在陈子昂革新诗风主张的鼓舞与启发下,萧颖士、李华、柳冕、独孤及、元结等起而提倡古文。他们或提出“尊经”“

4、载道”的主张,或提出文道合一的意见,不但初步奠定古文运动以儒家思想为根据的理论基础,而且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扩大了古文的影响,不过声势不够浩壮,成就也不够显著,并未能形成一种运动。真正把反对骈文的浪潮推向波澜壮阔的阶段而形成有声有势的文学运动,是韩愈、柳宗元所处的中唐时期的事。其他素材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等表现形式技术实现方式(本栏由技术开发小组填)备注(本模板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17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课件脚本模板(V1.0)二、第五章第一节第二页教学内容文

5、本材料古文运动经过长期的酝酿与准备,先驱们在理论与创作实践上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与经验,再加上当时著名的作家刘禹锡、白居易等人的积极参与,彼此支持,相互呼应,因而形成了一个有声势的文学运动。韩愈与柳宗元更以自己的创作实绩显示了新型散文——古文的优越性,于是用古文写作很快成为社会风尚,从根本上动摇了骈文的统治地位,为散文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但到了晚唐,奢靡的文风又重新抬头,古文运动的声势也就过去了。古文运动是文学史上一个复杂的现象。就其解放文体、推倒骈文的绝对统治、恢复散文自由抒写的功能这一点来说,无论对

6、实用文章还是对艺术散文的发展,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3、韩、柳的古文理论主张:从李华、萧颖士到独孤及、梁肃,再到柳冕,围绕文体文风的改革进行了反复的理论探讨,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提出了更为明确、更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古文理论。概括来讲,韩、柳的主张有如下内容:一、提倡“文道合一”、“文以明道”(“文”指文章形式,“道”指内容);二、主张兼收并蓄,在继承前代散文优良传统基础上革新文体,创立新的文学语言。有二条标准:①词必已出,惟陈言之务去;②“文从字顺”,要求文字流畅通顺,合乎语法规范。三、韩愈

7、论文非常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认为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其他素材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等表现形式技术实现方式(本栏由技术开发小组填)备注(本模板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17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课件脚本模板(V1.0)二、第五章第二节第一页教学内容文本材料二、韩愈和柳宗元散文体的创作高峰是在中唐时期,但这个高峰是建立在此前散体文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陈子昂的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对唐代前期文风的转变起了关键作用,这一时期最有生气的散体之作是那些出自诗人

8、之手的书信和抒情小文。李白和王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天宝中期以后,文章由骈而散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元结、李华等人已写出很好的散体文。但这时的散体文似乎还不具备与骈体文一争高下的实力,此一情形的改变及文体文风改革的成功,是在韩愈、柳宗元手中完成的。韩柳在散体文创作上有着众多的开拓,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表现在文学观念、辞采语言技巧等各方面。二、韩柳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