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时代的教育

古罗马时代的教育

ID:33529943

大小:6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6

古罗马时代的教育_第1页
古罗马时代的教育_第2页
古罗马时代的教育_第3页
古罗马时代的教育_第4页
古罗马时代的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罗马时代的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羅馬時代的教育授課教師:方永泉日期:2007.12古羅馬文化的特色n古代羅馬教育思想是在吸收希臘教育思想的精華基礎上,結合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以及政治和社會生活的實際需要後,而形成和發展的。n古代羅馬教育具有鮮明的羅馬民族的特性。n相較於好學深思的希臘文化體系,羅馬文化體系則較為重視實用力行。古羅馬的民族特質及文化特性n農業民族,重實用,有毅力。敬古尊古。保守。重父權。n重視傳統,力主安定。nMonroe說希臘人是年青的,羅馬人則是成熟的。後者常產生傑出的法政人才。E.Gibbon:羅馬人常保危機意識以維持和平。n羅馬以實用性來過濾希臘的理論性。古羅馬的文化成就─特別在法律方面n450B

2、.C.制定了羅馬的第一個成文法─十二銅表法(TheTwelveTables)。為傳統羅馬人共同遵守的法律。n西元後六世紀初編製了查士丁尼法典(JustinianCode)。為民法的大成,是中世紀大學的主要法學教材。n建築與道路建設發達。十二銅表法LexDuodecimTabularum十二銅表法n包括了交易、贊助人、及受贊助人的關係,貴族或平民的權益都列入規範。n這部法典旨在塑造市民的行為舉止,期望能透過自我約束,讓這些行為舉止符合根深柢固的個人及社會的行為準則。查士丁尼法典(民法大全)n在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的主持下編撰完成並頒佈施行(534A.D.),後人稱之爲《民法大全》。InF

3、ebruary528,TheEmperor,Justinianappointedacommission,consistingoftenpersons,tomakeanewcollectionofimperialconstitutions.TheresultwastogathertogetherRomanlawintoonecode,knownastheJustinianCode.n該法典對西方文明的影響被認爲僅次於《聖經》,其基本思想和原則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國的法律中。讀者可以從這裏節選的一些條文中領略到羅馬法的博大精深,如對證據、公正、思想自由和契約精神的肯定。查士丁尼法典舉隅●任何

4、人在缺席時不得被判罪。同樣,不得基於懷疑而懲罰任何人;¡K¡K¡§與其判處無罪之人,不如容許罪犯逃脫懲罰。¡¨(如譯爲"寧可漏網一千,不可枉屈一人"可能更體現此原則的思想) ●任何人不能僅因爲思想而受懲罰。  ●提供證據的責任在陳述事實的一方,而非否認事實的一方。  ●判刑時必須始終考慮罪犯的年齡與涉世不深。  ●武力和畏懼完全與自願的同意背道而馳,而後者乃誠實契約之根基;容許任何此類行爲都是悖逆道德的。  ●父親的罪名或所受的懲罰不能玷污兒子的名聲,因爲每一方的命運均取決於自己的行爲,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爲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繼承人。查士丁尼法典舉隅  ●婦女不得參與任何公務;因而她們不

5、能擔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職責,或提起訴訟,或爲他人擔保,或擔任律師。未成年人也不得參與公務。  ●人人都應養育自己的後代;任何人若認爲自己可以遺棄孩子,都將受到法律的懲罰。家長或監護人如果棄自己的孩子于死地,則當孩子被他人出於同情之動機救助後,原家長或保護人根本無權得到孩子,因爲任何人都無理由聲稱一個被他棄于死地的孩子依然屬於他。  ●世代相傳的習俗應受到尊重和服從,不得輕視,但其有效性不應淩駕於理性或法律之上。●拷問用於查明犯罪真相,但不應作爲首選方式。因此,首先應當求助於證據;如果當事人涉嫌犯罪,則可以通過拷問迫使他供出同謀與罪行。  ●當幾名罪犯與同一樁案子有牽連時,對他們的審

6、訊應從其中膽小怕事者和年幼者開始。 ●拷問不得施加於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K¡K  ●然而在涉及與王侯有關的叛國罪時,如果需要提供證詞,且爲情勢所迫,則所有人都無一例外地應接受拷問。  ●拷問不應完全聽從原告的要求,而應本著合理與節制之原則。●在涉及自由問題時,如果當事人的社會地位有爭議,則不必通過拷問來尋求真相。古代羅馬歷史的分期n西元前8世紀至六世紀─王政時期n西元前509年至前1世紀─共和時期n西元前30年至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帝國時期各分期的教育概況n共和時期,兒童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擔。n共和時期後期,羅馬人開始擴張,大量吸收古代希臘的教育經驗,並依希臘學校的模式建立帶有羅馬

7、民族特點的小學(ludus)、中學和高等學校。n共和時期初期,演說在羅馬公民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已有重要地位,共和時期後期,演說術(雄辯術)更受到關注。n帝國時期,演說家變成辯護士或律師。演說術雖然衰落,但修辭學校仍受到重視。羅馬教育思想的背景─希臘羅馬文教的交流n羅馬人征服希臘後,兩種不同型態的文教活動產生大幅度的交流。n文化交流也像作戰一樣,都是在屈人之兵。但文化戰是漸進的,是透過雙方原有文化優劣的比較,彼此取捨長短,而使雙方人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