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ID:33608965

大小:1.35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8-05-23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_第1页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_第2页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_第3页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_第4页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8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井冈山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制作护理专业《五官科护理学》口腔颌面部范围口腔颌面部(maxillofacialregion):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水平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之间包括口腔及上下牙列不包括眼、耳、鼻、喉等器官本章内容将分为3部分讲述:口腔的应用解剖生理牙体及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生理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第1节口腔应用解剖生理口腔(oralcavity):消化道的开端包括:牙齿、颌骨及唇、颊、腭、舌、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以牙列为界,分为:1.口腔前庭2.固有口腔一、口腔前庭口腔前庭

2、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潜在腔隙。具有临床意义的解剖结构和标志有:唇、颊、口腔前庭沟、系带、腮腺导管口等(一)唇(lips)有上唇和下唇,联合处构成口角唇部皮肤:丰富的汗腺、皮脂腺和毛囊,为疖痈好发部位唇部黏膜:多小粘液腺唇部肌肉:口轮匝肌唇动脉:可在内侧口角区压迫此血管可以止血(二)颊(cheek)由皮肤、浅层表情肌、颊脂垫、颊肌和黏膜构成颊脂垫尖:下牙槽神经麻醉进针的标志之一(三)系带(frenum)包括有上、下唇系带和颊系带制作义齿时,义齿边缘必须注意系带的位置(四)腮腺导管口(

3、parotidglandduct)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黏膜上,呈乳头状突起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须经此口注入造影剂或药液二、固有口腔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包括以下器官和结构:牙及牙列、牙槽骨及牙龈、舌、腭、口底等组织器官根据部位可分为前、后牙根据功能及形态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一)牙冠、牙列及牙弓(teeth)(二)舌(tongue)功能:味觉、语言、咀嚼、吞咽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由横

4、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舌扁桃体:舌根部黏膜的圆形淋巴滤泡突起舌系带:过短影响发音和咀嚼(三)腭(palate)分为:前2/3的硬腭和后1/3的软腭重要解剖结构和标志有:切牙乳头(incisivepapilla)切牙孔(incisiveforamen)腭大孔(greaterpalatineforamen)腭垂(又称悬雍垂)腭腺(四)口底(floorofthemouth)指舌体以下,下颌骨体以内的口腔底部重要解剖结构和标志有:舌下肉阜:颌下腺导管的开口口底黏膜下有颌下腺

5、导管和舌神经走行第2节牙体及牙周组织应用解剖生理一、牙一生中两副牙齿:1.乳牙(deciduousteeth)2.恒牙(permanentteeth)(一)乳牙20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颗名称: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萌出时间: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右乳牙全部萌出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二)恒牙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7~8颗名称:自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

6、第一前磨牙(前磨牙又称双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前牙与后牙萌出时间:6岁左右开始萌出一般左右同名牙多同时期萌出,上下颌同名牙则下颌牙较早萌出智齿阻生:第三恒磨牙(三)牙位记录部位记录法:临床上常用乳牙的临床牙位:VIVIIIIII│IIIIIIIVVVIVIIIIII│IIIIIIIVV恒牙的临床牙位:87654321│1234567887654321│12345678如右上颌第二前磨牙书写为-。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法(推荐使用)恒牙编号:1817161514131211│212223

7、24252627284847464544434241│3132333435363738乳牙编号:5554535251│61626364658584838281│7172737475如72代表左下颌乳侧切牙。(四)牙体的组成牙体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组成牙髓腔:髓室,根管,根尖孔牙冠的形态:唇(颊)面、舌(腭)面、近中面、远中面和咬合面五个面牙根的数目和形态二、牙体和牙周组织(一)牙体组织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二)牙周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第3节颌面部应用解剖生理颌面部主要包括:颌骨颞下颌关节涎腺肌肉、神经

8、、血管等软组织一、颌骨(一)上颌骨由一体四突构成一体即上颌骨体,四突是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上颌骨体:分为四腔一壁,即前、后、上、内四壁和上颌窦腔。上颌骨突:包括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1)支柱式结构的临床意义:传导外力(2)上颌骨骨质疏松、血运丰富,骨折后愈合较快(3)解剖薄弱部位的临床意义:骨折线易形成一定的规律(二)下颌骨下颌骨(mandible)是颌面部唯一可以活动且最坚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