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学院学报2月论文初稿

毕节学院学报2月论文初稿

ID:33754876

大小:84.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8

毕节学院学报2月论文初稿_第1页
毕节学院学报2月论文初稿_第2页
毕节学院学报2月论文初稿_第3页
毕节学院学报2月论文初稿_第4页
毕节学院学报2月论文初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节学院学报2月论文初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路径探析王素君收稿日期:2013-12-22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联合基金:毕节试验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黔科合J字LKB[2012]25号。贵州省教育厅2012年规划项目:毕节试验区产业集群形成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GH025.添加杨岗营的课题作者简介:王素君(1972—),男,四川眉山人,毕节学院毕节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毕节学院毕节试验区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方向:金融经济与区域经济。王璐(1988——)女,四川简阳人,英国南安普顿大学金融市场专业硕士,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2、教师。杨岗营(1967—)男,河南鲁山人,博士,毕节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与逻辑。,王璐2,杨岗营3(1、毕节学院经管学院,贵州毕节5517002、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15,3、毕节学院人文学院,贵州毕节551700)摘要:科学选择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路径,要以前瞻性的思路、创造性的理念引领改革发展。没有前瞻性的发展理念,就没有率先发展的实践。在两年“明显变化”发展路径选择之初,就要积极探索实现五年“大见成效”的途径,并且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根据“三大目标”及发展指标的要求,结合毕节试验区的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

3、展思路,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进行设计。关键词: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影响,毕节试验区经过25年的改革发展虽然成效显著,但还面临不少突出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和落后仍是试验区的基本区情和面临的主要矛盾,基础设施落后、生态脆弱、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等问题仍然突出,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创新乏力等问题亟待解决,贫穷落后的区情并没有根本改变。改革发展成为毕节试验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一、面临的形

4、势1、改革开放仍需深入2011年5月,栗战书同志在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大会上提出了“三个凡是”: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大胆地做,凡是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享受的政策都可结合区情执行,凡是省里支持其他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都可联系实际使用[1]。“三个凡是”要求的提出,说明了试验区改革开放仍需进一步深入和拓展。从机制体制上看,一些领域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化程度较低,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动缓慢,没有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严重制约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自主性不够,综合配套改革少,影响毕节试验

5、区新一轮改革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改革需大力推进。从观念上看,思想上的障碍,是束缚毕节试验区改革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是毕节同发达地区的最大差距,观念较落后,思想不够解放,因循守旧、狭隘封闭、安于现状、敷衍了事,缺乏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等现象还普遍存在。从开放程度上看,省际开发开放新模式,区域交流合作,省际开放型经济还未形成与周边城市互动发展的格局。与贵阳、遵义“金三角”区域、与六盘水、黔西南“毕——水——兴”经济带、金沙江流域川滇黔十市(州)的经济协作的经济圈等还未形成。从区域经济合作看,口号多,落实少,缺乏研究合作机制

6、和保障机制。2、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内区域经济也进入重新排序站位的关键阶段,区域之间对市场的争夺会更加残酷,对优质生产要素的拼抢会更加激烈,彼此竞争的压力会更大。2011年,试验区的生产总值突破了737亿,与西部11个省130个地级区域比较,试验区经济总量仅仅排在中等偏上的位置;与毗邻的四川泸州、云南曲靖和昭通相比,除比昭通略强外,经济总量仅是泸州的80%、曲靖的60%左右。与省内外各市州相比,人均占GDP依然靠后;与“金三角”中的贵阳、遵义相比,试验区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和人均GDP仍然处在末位[2]。与发展势

7、头强劲的六盘水相比,试验区的领先优势并不明显,毕节“欠开放、欠开发、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依然没有改变。农业产业化刚刚起步,“三农”工作的薄弱环节仍然较多,农村人口基数大,农业基础不牢,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毕节试验区虽然资源型重化工业虽有一定程度发展,但轻工业发展绝对滞后,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和布局散,专业化水平低,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瓶颈”约束大。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建筑业等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依赖资源特征明显,产品绝大多数都是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初级产品,品牌效应还未能有效建立;技术装备落后,深加

8、工能力低,技术开发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增值能力差。工业总体规模偏小,现有工业企业数、总产值、增加值等都很小,缺乏龙头企业支撑,尚未形成规模经济,全市迄今也没有一家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