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

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

ID:34044551

大小:60.3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_第1页
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_第2页
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_第3页
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有句话为:“Tobebilingual,onemustbebicultural."意为:“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得掌握两种文化。”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正因为如此,笔者就“颜色”和"动物”名词在教学活动中的处理,浅析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一、对“颜色”名词的理解老人教版高一教材下册Unit13的Speakingpart中,有这么一句话:Wasthepeachripeorgr

2、een?句中的“green"作"没有成熟的"解,而非"绿色的”之意。教师往往忽略利用各种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知识讲授。笔者用颜色的形容词作引申,学生在宽松、好奇的情况下主动地接受了一次跨文化交际之旅。如:红茶非"redtea","greenhouse"也不是绿房子。如果学生望文生义,就会闹很多笑话。再如:笔者在一次教学生唱西城男孩《Seasonsinthesun》这首英文歌曲时,学生就问"Iwastheblacksheepofthefamily"这句歌词怎么理解。抓住此次难得的契机,首先我让学生们结合上下文猜一猜“blacksheep”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结

3、果很多人都没猜对。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下进行了一次不出国门的文化体验活动。对学生来说,要翻译确实有点难度。按其字面意思,把它翻译为黑绵羊,就会出现交际失败。正因为如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交际双方取得共同的心理认知环境,交际才能获得成功。但由于缺乏对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的了解,外语学习者很可能会在交际过程中,不自觉地采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和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而犯一些文化性错误。作为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外广泛涉猎有关文化的各类书籍,以增强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二、对“动物”名词的理解笔者在组织老人教版英语教材Unit15Warmingup听说课时

4、,就以教材上“龙”的图片展开讨论,着力培养在各种文化中对动物名词理解的差异。汉语中的“龙”是一个褒义词,它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都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o然而在英国由于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dragon(龙)是传说中替魔鬼看守财宝的怪物,长有三个脑袋,嘴里会喷火。有“海怪或海魔”之意,theOldDragon就闻dragon而色变。任何的语言都植根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各自代表了本民族源远流长的、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文化思想自然反映到语言上来。狗在中国并不是十分招人喜爱的动物,有时甚至是令人讨厌的东西,在鲁迅笔下更有“落水狗”之

5、称,“走狗”,“狗眼看人低”等词都是用来骂人的;可是在西方,狗却是“man??sbestfriend"。是指魔王本人,它常被用来指“凶暴的人”,因此英国人会三、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途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美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西方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扩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在日常教学中

6、,强化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在词汇、语法、阅读、听说教学活动中主动渗透文化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开展文化描述和探究,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内化为具体行为的活动。同时,重视过程性评价对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引领作用,从而更加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师应自觉学习和阅读跨文化交际的相关书籍,提升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也是实现英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之一。教师的引领,必然带动学生主动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增强运用英语的能力。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这不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体现中学新课标的要求,它对英语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

7、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正确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此,中学英语教师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