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160例眩晕患者病因研究

神经内科160例眩晕患者病因研究

ID:34298810

大小:67.4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5

神经内科160例眩晕患者病因研究_第1页
神经内科160例眩晕患者病因研究_第2页
神经内科160例眩晕患者病因研究_第3页
神经内科160例眩晕患者病因研究_第4页
神经内科160例眩晕患者病因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经内科160例眩晕患者病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神经内科160例眩晕患者病因研究【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临床中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常见病因进行分析,提高眩晕病的诊疗水平。方法:连续收集桓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60例以孤立性眩晕(查体无偏瘫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为主诉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Dix-Hallpike试验及MRI、TCD等辅助检查,确定眩晕患者的病因。结果:160例眩晕患者的前4位病因依次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02例(63.8%),前庭神经炎22例(13.8%),美尼尔氏病19例(11.9%)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例(7.5%),其他5例(3.1%)。结论:BPPV是眩晕患者最常见病

2、因,临床医师应提高对BPPV的认识及诊疗水平,使更多患者受益。【关键词】眩晕;BPPV;病因中图分类号R44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9-0128-02眩晕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患者感受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如旋转、升降和倾斜等[1]。眩晕是基层医院门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散落到神经内科及耳鼻喉科等不同科室就诊。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患者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2]。很多医生特别是基层医院医生对眩晕症认识还存在误区,总把眩晕归咎于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研究表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

3、PPV)是眩晕的最常见病因。笔者所在医院对眩晕症患者进行常见病因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连续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60例眩晕患者,年龄16〜80岁,平均(58.4±3.5)岁;其中男98例,女6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耳鸣耳聋等症状,可有闭目难立征阳性,所有患者均无肢体瘫痪、锥体束征、感觉障碍、复视、共济失调、意识障碍及一过性视物黑朦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1.2方法按照预先设计的眩晕患者调查表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详细询问病史,如眩晕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与活动及体位关系、伴

4、随症状,以及有无头外伤史、耳科疾病、脑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等相关疾病。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耳科检查及Dix-Hallpike体位诱发试验等。临床上对于怀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伴眩晕的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怀疑疑中枢病变者,行头部CT或MRI检查。焦虑抑郁状态通过自评焦虑或抑郁量表评价。1.3诊断标准以上各种疾病的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第二版》(张素珍,人民军医出版社)。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标准为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及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2006年贵阳会议制定的BPPV诊断依据[3]:诊断BPPV的变位试验

5、,BPPV变位检查的眼震特点,BPPV发作时的病史特点。所有BPPV患者均排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和后颅窝肿瘤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或前庭系统功能紊乱疾病,手法复位治疗均有效。1.4观察指标对所有患者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等明确病因,并进行构成比分析。为了避免年龄因素对病因构成比的影响,同时将患者分为三个不同年龄段进行病因及构成比分析。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等治疗,对BPPV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及前庭康复治疗,其他疾病也进行相应的病因或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随访观察疗效以验证诊断。2结果对160例眩晕患者进行病因诊断,其病因及构成比如下,良性

6、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02例(63.8%),前庭神经炎22例(13.8%),美尼尔氏病19例(11.9%),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例(7.5%),另外第四脑室肿瘤1例(0.6%),药物性眩晕1例(0.6%),多发性硬化1例(0.6%),焦虑症2例(L3%)o不同年龄段眩晕患者的病因及构成比,详见表lo另外在102例确诊BPPV的患者中,头外伤病史者42例(41.2%),脑动脉硬化症者20例(19.6%),合并中耳炎及耳鸣耳聋等耳科症状者28例(27.5%),其他2例。表1各年龄组眩晕常见病因的构成比例(%)年龄段BPPV前庭神经炎美尼尔氏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本研究还表明,BPPV的发病与

7、脑动脉硬化、耳科疾病特别是头外伤等疾病关系密切。很过头外伤患者急性期或过一段时间后出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很多大夫归咎于脑震荡、头外伤综合征。对患者很好解释,但是患者眩晕症状迁延不愈。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头外伤急性期或恢复期出现BPPV性眩晕,给予手法复位并配合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一部分患者发病可能与脑动脉硬化或耳科疾病有关,在复位治疗后,建议给予抗动脉硬化治疗或耳科专科治疗,以预防疾病复发。综上所述,本文研究表明BPPV是眩晕患者的第一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