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壳寡糖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探讨壳寡糖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ID:34353465

大小:1.29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3-05

探讨壳寡糖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_第1页
探讨壳寡糖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_第2页
探讨壳寡糖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_第3页
探讨壳寡糖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_第4页
探讨壳寡糖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壳寡糖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探讨壳寡糖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研究生姓名毛兴允指导教师姓名顾志成专业名称儿科学研究方向小儿普外科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4月探讨壳寡糖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中文摘要探讨壳寡糖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中文摘要目的采取缺氧复氧、冷刺激和人工喂养多因素建立新生SD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模型;探讨用壳寡糖(chitosanoligosaccharide,COS)干预对NEC新生大鼠肠道的保护作用,为使用壳寡糖防治坏

2、死性小肠结肠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孕期为同一日的5只清洁级健康雌性SD大鼠(由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待其自然分娩后,选取同日出生体重大于5克的新生鼠36只,平均体重约5.5±0.4克,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壳寡糖干预组(B组)及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12只。新生鼠前两日与母鼠同笼,自第三日开始,A组与B组脱离母鼠,给予人工喂养。A组中新生鼠给予配方乳人工喂养,每日2次连续3日给予100%氮气缺氧90秒、100%氧气复氧3分钟、4℃冷刺激10分钟;B组给予壳寡糖强化配方乳人工喂养,每日2次连续3日给予100%氮气缺氧90

3、秒、100%氧气复氧3分钟、4℃冷刺激10分钟;C组为全程母乳喂养,不作任何处理。每日定时称量新生大鼠体重。第六日A、B和C三组均予以禁食一日。第七日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全部新生大鼠,取1.5~2cm回肠末段组织固定、切片,进行病理、TUNEL检测和电镜检查。将剩余的回肠组织制成组织匀浆,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肠组织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aryimmunoglobulinA,SIgA)的含量。结果1.各组一般生长发育情况模型组和壳寡糖干预组新

4、生大鼠在进行造模第二日,开始出现不同程度地活动度下降、腹胀、腹泻、消瘦,模型组中小鼠还出现抽搐,甚至死亡;正常对照组新生大鼠活动正常,反应灵敏,体重增加明显,食纳及排便均正常。在实验期间,于造模后I中文摘要探讨壳寡糖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第四日模型组中出现2例死亡,而壳寡糖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中无死亡。各组新生鼠体重均有所增长,增长幅度为:模型组0.96±0.23g,壳寡糖干预组1.99±0.56g,正常对照组4.27±0.28g,壳寡糖干预组体重增长明显大于模型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新生大鼠

5、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模型组、壳寡糖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肠组织病理改变评分分别为2.92±0.93、2.00±0.64、0.38±0.31,壳寡糖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中肠损伤组织病理学评分范围为2~4分,具体表现是从黏膜下和(或)固有层中度分离、或从黏膜下和肌肉层中度水肿到全部绒毛消失肠壁坏死,符合典型NEC病理改变;壳寡糖干预组评分范围为1~3分,从轻微黏膜下和(或)固有层分离到黏膜下和(或)固有层重度分离、或从黏膜下和肌肉层重度水肿到局部绒毛消失脱落;正常对照组评分范围为0~1分,肠黏膜上皮组织结构完整。

6、3.各组新生大鼠肠组织PAF、SIgA含量模型组、壳寡糖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肠组织PAF含量分别为33.91±1.87μg/ml、25.21±1.76μg/ml、17.55±1.64μg/ml,壳寡糖干预组肠组织中PAF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壳寡糖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肠组织中SIgA含量分别为24.75±1.83μg/ml、31.81±1.31μg/ml、36.33±1.58μg/ml。壳寡糖干预组肠组织中SIgA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电

7、镜观察:模型组可见凋亡小体,提示处于凋亡晚期;壳寡糖干预组可见染色质靠近核膜边集,核孔扩大,提示处于凋亡早期;正常对照组可以见到细胞核占细胞体积的大部分,结构清晰,有核膜包被,提示正常细胞相。5.TUNEL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模型组为44.17±4.37,壳寡糖干预组为27.33±5.21,正常对照组为9.00±2.86,壳寡糖干预组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利用缺氧复氧、冷刺激和人工喂养的方法可建立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这种NEC模型的病理学变化更符合新生儿N

8、EC的病理特征。II探讨壳寡糖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中文摘要2.与模型组比较,壳寡糖干预组显示肠道粘膜损伤明显减轻,表明壳寡糖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肠道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