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本诗学:文学的文化生态视野

非文本诗学:文学的文化生态视野

ID:34390335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5

非文本诗学:文学的文化生态视野_第1页
非文本诗学:文学的文化生态视野_第2页
非文本诗学:文学的文化生态视野_第3页
非文本诗学:文学的文化生态视野_第4页
非文本诗学:文学的文化生态视野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文本诗学:文学的文化生态视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学评论稿非文本诗学:文学的文化生态视野高小康(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非文本诗学:文学的文化生态视野论文提要:传统的文学研究中以固化的文本为中心的研究观念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这种文本中心的研究观念忽略了文学存在和发展的实际过程,因而遮蔽了许多活生生的文学经验。文学研究的发展和创新需要超越文本中心的局限,建设从文化生态的视野审视和研究文学的“非文本诗学”。从研究对象而言,非文本诗学研究是从文本向活动的扩展。以活动为对象,是为了还原文学文本发生和传播的活态过程,以认识文学意义生成的生态根据。从研究视野而言,这是从经典向民间扩展,考察经典的文学与民间文化之间的影响

2、与共生关系,建立起文学发展研究中的多层次文化生态意识。从研究的理论范式而言,非文本诗学的研究范式是从规律到特殊,即从追求具有普适性的认识扩展到发现活态的多样性特征。从研究方法而言,非文本的研究观念是从书斋到田野,即以参与、同情、体验和对话为方式的研究文化差异的方法。关键词:非文本诗学文化生态活的过程多样性进入21世纪伊始,中国文艺学界曾经进行过一场讨论,主题是关于文艺学的边界问题。这场讨论所针对的是90年代中期以来文艺学研究的泛化或“泛文化化”姚朝文《文学观念泛文化化与立场迁移》,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4期。倾向,即研究对象离开了传统的文学,扩展到杂文学、边缘文学、广

3、义文学乃至非文学的娱乐和消费文化领域如广告、时装、房地产等等。人们觉得文学研究的领域未免拓展得太宽了,因此又提出回到经典的口号,希望重新找到文学研究的真正价值。其实,文艺学是否“越界”可能不是问题的关键。一方面,“泛文化化”的研究的确是把文艺学关注的对象撒得太宽了;但另一方面,研究理论的创新却还远远不够。研究的对象虽然五花八门,研究思路和视野却往往难脱窠臼。过去的文艺学,只要拿着“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把卡尺便可为千古文章定谳;如今的文化研究用“文化霸权”、“消费主义”、“话语狂欢”等几个标签就差不多可以打遍天下了。总结几条规律、贴上几个概念,似乎是文学研究的永恒法则。但

4、需要提出的问题是:除了这些法则,文学和文学研究就一无所有了吗?文学理论的创新只有炮制新词和扩大领地这两招吗?一也许我们需要退出传统的文学研究的理论起点,重新思考文艺学基本观念的合理性。所谓理论起点,就是在研究中不作为问题,而是作为自明的前提的基本观念。我们所熟知的文学理论尽管形形色色,但在一些前提性的基本观念方面却是相似的。基本观念之一就是关于文学研究对象的观念。虽然如今的文化研究已使研究对象大大泛化了,但仍然可以概括为一个基本概念,就是“文本”。从先秦散文到当代小说都是文学“文本”,这没有什么问题。而对于文化研究者来说,一则广告、一场角斗(罗兰・巴特例)乃至脱衣秀和恐怖

5、袭击,都可以视为文本。当然,把《离骚》与超女选秀的文本并置在一起会令人觉得不伦不类。但当我们说它们都是文本的时候,其实已承认了它们之间的确有某些共同的东西。作为文学研究对象的文本尽管可以千差万别,但都会具有的基本属性首先是固化性质:它们是客观存在的,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并且可以释读意义的对象。所谓文学研究,就是对某个客观存在物(文本)的研究。基本观念之二是研究目的问题。传统的文学研究,直接目的是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做出评判,而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批评而确立文学的价值标准。无论是“历史的与美学的观点”,还是“现代性”与“被压抑的现代性”之争,都是试图把文学纳入某种评价体系中。确立价

6、值标准的结果就是产生合乎标准的文学作品,即文学经典。基本观念之三是研究的范式。传统意义上的理论研究范式主要是归纳、概括和演绎,通过这些研究范式来发现和总结具有普适性的规律。基本观念之四是研究的方法,既然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文本,也就意味着它的意义就蕴含在文本中,所以研究就是对文本的阐释、分析和评价。上述四个方面的核心就是文本,文学研究就是研究文学文本的意义。这些观点之所以被称为基本观念,是因为它们很少被当作理论研究所要面对的问题,也就是说它们似乎具有理所当然的正当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的文学研究归根到底都是研究文本的诗学。然而问题在于:文本的意义是否最重要?文学研

7、究是否必然要以文本为中心?丹纳曾经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提出:“在翻阅一份手稿——一首诗、一部法典、一份信仰声明——的泛黄的纸张时,你首先注意到的是什么呢?你会说,这并不是孤立造成的。它只不过是一个铸型,就象一个化石外壳、一个印记,就象是那些在石头上浮现出一个曾经活过而又死去的动物化石。在这外壳下有着一个动物,而在那文件背后则有着一个人。”这段文字曾经被当代德国学者卡西尔在《人论》特别引用来阐释他的学术研究观念,即“把所有单纯的事实都归溯到它们的生成,把所有的结果都归溯到过程,把所有静态的事物或制度都归溯到它们的创造性活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