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充分利用雨洪资源

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充分利用雨洪资源

ID:34420342

大小:26.3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6

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充分利用雨洪资源_第1页
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充分利用雨洪资源_第2页
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充分利用雨洪资源_第3页
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充分利用雨洪资源_第4页
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充分利用雨洪资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充分利用雨洪资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充分利用雨洪资源越来越多的国际实践经验表明,传统的城市排水理念和单一的排水方式,难以有效解决城市的水患困扰和水体污染问题。2011年,数轮暴雨的袭击下,北京、武汉、广州等大都市都因排水不畅而陷入一片泽国。我国众多城市在缺水的同时,城市的高速发展导致城区暴雨洪峰流量逐年增加,每年雨季城区大量雨水资源外排令人痛心,同时,一些城市一遇所谓“超标”降雨就形成大面积积水,内涝灾害频发。另外,未经处理的初期降雨携带大量地表污染物进入水体,致使河流、湖泊受到严重污染。针对这些情况,西方许多先进国家地区已经推广实施可持续排水系统,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北京这样水资源短缺又常受城市水患困扰的城

2、市学习借鉴。一、可持续排水系统简介可持续性城市排水系统是近几年西欧国家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的一种新方法,它是通过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措施,将地表水排放系统与生态发展联系起来的城市排水系统。它通过在既有排水系统的上游各子流域内将雨水就地收集、下渗、利用,或通过调蓄延长排水时间,以达到削减雨洪峰量、净化雨水径流的效果,实现节水与城市防洪的双盈。同时,避免耗资巨大地对城市既有排水系统进行大规模的改造,降低投入成本。可持续排水系统具有以下功能特点。一是本地化,源头化处理。和传统排水方式相比,可持续排水系统是在接近降雨的地方处置径流,通过增大地面渗透能力回补地下水或设置雨水调蓄设施进行调洪

3、、滞洪,延缓汇流时间,减少暴雨径流量,降低洪水发生频率,进而减少下游城市排水管网的管径和泵站的规模,节省建设投资。二是根本扭转“快排快泄”的传统排水观念,重视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截留的雨水或用于小区绿化,或用于回灌地下水,或回用到其他用途,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是缓解水源短缺城市水危机的重要途径。三是从源头控制污染。可持续排水系统通过源头控制可减少污水排放量,避免或减少水体污染,同时可降低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系统的规模。如地表径流通过水塘、湿地及配套水质净化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同时还可以作为中水就近回收利用。四是减少城市建设对区域汇水特性的人工影响,扩展某些地区特别是城市建成区

4、即将饱和的排水系统,使该地区进行的新开发建设不会对原有的排水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五是有利于保障城市自然的水文循环体系,保持动植物的自然生存环境,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创造丰富的自然水文环境,实现人水相宜的生态愿景。六是通过减少城市地面硬化率,推广实施透水铺装等,增强地面的渗透能力,增加对地下水的补给,防止地面沉降。一、国际经验借鉴经过先进国家和地区的长期实践和探索,可持续排水理念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鼓励雨水综合利用,促进雨水综合利用的民间机构不断增加,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使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内容措施不断丰富,发展不断深入。(一)德国德国是世界上雨

5、水收集、处理、综合利用方面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不但制定了配套的法规和管理方法,并且还形成了从规划、设计到应用的完善的技术体系和标准。早在1989年德国就出台了雨水利用设施标准,对住宅、商业和工业领域雨水利用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从过滤、储存、控制与监测4个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使城市雨水利用逐步进入到标准化和产业化的阶段。德国有关法律规定,受到污染的降水径流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为了减少雨洪对城镇排水管网的行洪威胁,减轻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压力,雨水在进入污水管之前必须经过就地入渗消纳,或收集处理后再回用,只有超量部分和污染程度较高的部分才允许排入排水管道。德国对不同区域的雨水推行分别收集

6、、分别利用的方式。如对来自屋顶等的径流,由于水质较好稍加或不加处理就用于冲厕、灌溉和绿化,而对来自机动车道的径流,由于污染较重则要处理达标才能排放。德国一方面通过法律规定强制性地推行雨水利用,如规定在新建区,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居民小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若无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将征收雨水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雨水排放费与污水排放费一样高,通常为自来水费的1.5倍左右。另一方面支持各州政府推行雨水利用的鼓励政策。如在屋面种植的业主可以减免排污费用。黑森州从1992年开始征收地下水税,并以此资助包括雨水利用在内的节水项目。汉堡市自1988年颁布了建筑雨水利用系统的资助政策,在以后的7年里

7、有1500多个私有住宅的雨水利用系统得到州政府的资助。(二)日本日本政府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着力推动因地制宜的小型地面蓄水设施和大型地下蓄水设施建设。1992年日本颁布的“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此后,各种雨水集蓄设施和入渗设施得到广泛发展,包括屋顶蓄水系统、地下蓄水池、渗井、渗沟、渗池等。为了推动全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