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片在台湾的现况与发展

纪片在台湾的现况与发展

ID:34448462

大小:180.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6

纪片在台湾的现况与发展_第1页
纪片在台湾的现况与发展_第2页
纪片在台湾的现况与发展_第3页
纪片在台湾的现况与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纪片在台湾的现况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紀錄片在台灣的現況與發展【張駿涵、葉奕昕、溫彥婷、鍾聖澤/社教系報導】透過影像留下紀錄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所主辦、國立台灣美術館承辦之2009台灣國際紀錄片精華影片暨敘事短片巡迴影展已圓滿落幕,其目標無不是希望能透過此平台,將優秀的紀錄影片推廣至全國,進而獲得社會大眾之正面迴響。然而一般大眾對於紀錄片的認知卻見仁見智。台灣師大社教系學生蕭文玲認為,紀錄片是真實的記錄一段故事、情感,且不需經過任何加工的雕飾與事先的編排;社教系學生施蕊霞表示,紀錄片是記錄一個事件的開始、過程與結果。除了事件的真實記載,台灣師大圖傳系學生黃承霈則認

2、為紀錄片是把一段真實的事情記錄下來,傳達某種理念的影片;對於紀錄片深感興趣的社教系學生林冠吟而言,紀錄片兼具電影與新聞的特質,有種「模糊的美麗」。因此紀錄者的觀點也呈現在影像中。誠如中華民國紀錄片發展協會理事長楊力州所言,紀錄片是一種對真實事物的創造性處理。即透過攝影機所紀錄到的真實事物,與導演的創意觀點融合成了創造性的呈現。大事「紀」台灣紀錄片最早出現於50年代,紀錄片備受政治的侵入與操控,內容多為政令宣導。直到60年代陳耀圻所拍攝的《劉必稼》出現,紀錄片才有了現代人熟悉的形式內容。有別於政治色彩濃厚的傳統,《劉必稼》是當時唯

3、一刻畫典型鄉土生活的紀錄片。以傳統莊稼漢劉必稼的視點,記錄真實農家的人、事、物、生活與心路歷程,也改變當時人們對紀錄片的觀感。70年代的台灣經歷劇烈波折與衝擊,包括1971年保釣運動、1972年台灣退出聯合國以及1973年與日本斷交。此時大眾,民族與政治意識高漲,將仇外的愛國崇敬轉變為對社會、現實、人民與生活的擁抱與關懷。例如由小說家黃春明、攝影家張照堂等文化工作者合力完成的系列紀錄片《芬芳寶島》,真實呈現台灣人民心聲,以人文關懷角度切入,再現台灣鄉土習俗與儀典,刻畫出台灣鄉土認同與溫馨人情風貌,為此時期代表作。90年代的紀錄片

4、逐漸邁向顛峰。透過紀錄片的呈現,一一拼貼出台灣政治、社會、文化與經濟等各層面的景象,也反映了台灣民主、自由與各種不同的聲音與訴求。不久,在大眾媒體與民間團體的宣導倡議下,紀錄片逐漸受到了大眾的矚目。例如公共電視與探索頻道(DiscoveryChannel)播出的紀錄片吸引了部分觀眾。台灣紀錄片的起飛,坊間的紀錄培訓功不可沒。紀錄片培訓課程可追溯至1995年由文建會支持,全景傳播基金會主導的「地方紀錄片人才培訓計劃」。透過紀錄片的培訓課程,民間獨立製作紀錄片的能力日新月異,使得關心地方與環境議題的人士能夠有表達自身觀點的途徑。內容

5、新意與深度台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常務理事黃信堯表示,透過戲院的播放、網路、媒體的影響,例如公共電視,以及不定期的影展,近幾年紀錄片開始廣為人知,有別於先前為政黨宣傳工具的刻板印象,只要有台攝影機,即使是「爸爸拍小孩」也能是紀錄片。2000年紀錄片進入主流市場,開始於電影院上映,卻出現了《無米樂》導演莊益增所說的「非常態現象」,即指台灣每年紀錄片的產量約為兩百部,其中只有二十部可以上電視播映、二至三部能上院線,台灣拍攝紀錄片的數量龐大,被大眾看到的機會卻是如此渺小,除少數幾部膾炙人口的紀錄片,多數則是墨守成規缺乏突破。此外,

6、紀錄片加入院線片行列後,也造成商業化現象,逐漸偏離創作初衷。影評家林木材便以柯金源拍攝的台灣15年來天災人禍的紀錄片《天大地大》為例,「影片中利用許多災難影像建立起來的辛苦論述卻得到這種近乎廢話的薄弱結論,不免讓人有點失望,說穿了不需要去推論分析也能得到。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單單只是深度不足,當結論如此迂迴缺少力道時,同時也把影片的議題層次限制住了,沒有進一步探究的機會。假若能有一個開放性的結局,把句點換成逗點,或許可以激盪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火花。」創作資金與環境從事紀錄片工作常被認為吃力不討好。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碩士班學生梁友瑄認為

7、,在追逐理想的同時,還必須兼顧生計、知識傳承與論述參與。在看似對紀錄片創作者支持友善的環境下,創作者必須面對的是僧多粥少的紀錄片拍攝補助款、公家單位如何藉紀錄片進行置入性行銷等問題。談到台灣紀錄片的現況,教授「紀錄片製作」的台灣師大社教系教授郭文耀表示,由於近年經濟蕭條、失業率攀升,使紀錄片生產量銳減。林冠吟則說,「其實只要是非商業性質,都會很難走」。她進一步引述紀錄片導演藍博洲曾說過,拍紀錄片是為了獲得尊嚴,目的並非賺錢。儘管拍攝紀錄片的訴求並非賺取金錢,影響紀錄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卻是資金來源。許多人卻認為紀錄片是手工業,不需

8、花錢去扶植,然而,紀錄片工作者往往因此而困頓煎熬,除了克服環境變遷的窘境,還要為弱勢族群伸張正義。大體而言,紀錄片工作者的資金來源有兩大類,第一類是透過商業廣告、工商簡介和政府委託的工作案;另一類,是較艱難、競爭更激烈地撰寫企劃書,向各級政府與民間單位申請補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