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如何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ID:34461284

大小:46.9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6

如何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_第1页
如何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_第2页
如何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_第3页
如何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_第4页
如何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北京大学教授《生活与哲学》主编孙熙国在《生活哲学》教材中,我们把“物质”、“意识”、“实践”三方面的内容作为一个单元来讲。如何理解教材的这一安排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关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我们可以作出如下概括:没有实践,就没有辩证唯物主义;没有实践,就没有历史唯物主义;没有实践,就没有科学的人学观;没有实践,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一句话,没有实践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自然界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承认物质是本原的

2、,意识是派生的,这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决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独有的特点。但是,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世界,在这一点上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和他之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则有原则的区别。这一区别,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写的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作了明确的阐述。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中开宗明义地说:“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是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作为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就是说,同样讲物质世界,但马克思

3、和旧唯物主义不同,这个不同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物质世界。从实践和主体出发,将物质世界作为人类实践所指向的进入了主体视域的世界,没有进入主体视域和实践领域的存在只是抽象的存在,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并非真正的不存在。马克思说:“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不是费尔巴哈生活其中的世界,因而对费尔巴哈来说也是‘无’。”他又说:“抽象地孤立地理解为与人分离的存在,对人来说也是‘无’。”这个“无”不是没有,而是无意义,对人来说,没有价值。联系康德。以此出发,我们分析王阳明的“心外无物”9的命

4、题:南镇观花。王阳明与众弟子游南镇观花时曾说:“未看此花,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在汝心中一时明白起来。”“寂”不是空无,而是没有关系,即“未看此花”时,花和人心没有关系,并非花真的不存在;待到看时,花的颜色便“一时明白起来”,由于有了人的观照参与,花就成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打上了人的烙印,因此而被赋予了人的精神力量,花与人心建立起了联系。高晨阳。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主体出发理解周围物质世界。世界必须作为人的对象存在,作为体现主体的本质力量的存在才有意义,所以马克思说:“世界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

5、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这个世界打上了人的意志的烙印,是活生生的世界。中国唐宋以来特别推崇山水画,山水画体现的是人个体对宇宙世界的体悟。看山顶上孤悬的小亭,却是自然世界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攀上山顶,在亭中望远,眼界何其宽阔,觉得古往今来的宇宙世界都在心中了,这正是从主体的体认中达到于天地世界的合一,从个体的有限性中把握了世界的无限性。论天心和灵明。王阳明问弟子什么是天地之心,弟子答人是天地之心。王阳明又问什么是人之心,弟子答灵明。王阳明很赞赏此回答,说:“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

6、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只有人能“仰天之高,俯地之深,辨鬼神之吉凶。”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有人的本质力量的存在。王阳明又说:“今看死了的人,他的精灵游散了,他的山河大地又在何处?”这即是说,没有了主体,客体又在哪里呢?客体都是相对于主体的对象性存在,人死了,主体死了,世界便不再作为他的对象而存在了。因此,这个命题强调的是世界是现实的世界,主体的世界。马克思批评费尔巴哈不仅批评他的历史观,更主要的是批评他的自然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

7、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马克思批评费尔巴哈把自然和历史相割裂,反对自然和历史的对立。人们现实的自然界,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一来就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9可见,是否从实践出发、从主体出发理解周围物质世界,是辩证唯物主义同以往一切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人类社会请老师们注意看一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和第八条的内容。我们先来看一

8、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的内容。究竟是“环境决定人”,还是“人的观念决定环境”?这是爱尔维修1758年在《论精神》一书中遇到的尴尬和困惑。87年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三条中作出了回应,认为既不能说环境决定人,也不能说人决定环境,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都是由实践决定的,这就超越并解决了爱尔维修这两个判断之间的对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