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被新信仰扭曲的诗人

心灵被新信仰扭曲的诗人

ID:34466629

大小:31.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6

心灵被新信仰扭曲的诗人_第1页
心灵被新信仰扭曲的诗人_第2页
心灵被新信仰扭曲的诗人_第3页
心灵被新信仰扭曲的诗人_第4页
心灵被新信仰扭曲的诗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灵被新信仰扭曲的诗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人才市场北京找工作心灵被新信仰扭曲的诗人米沃什是一位卓越的诗人,在年轻时代和许多青年诗人一样,“素来不热衷政治,而且恨不得同现实的生活不发生任何关联。”那个时候,他的诗歌通常以法国诗歌为榜样,带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色彩,但是正如米沃什在《被禁锢的头脑》一书英文版序言里所说:“现实永远不会让我长时间脱离一切。”20世纪上半叶发生在欧洲的一系列残酷事实深刻影响到米沃什的诗歌创作,使他断然放弃早期的过于形式化的诗风,转而“以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世界中的暴露状况”(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并最终在1980年为他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如果说米沃什在诗中还是以较为

2、间接的方式去触及政治、社会和意识形态的话,那么《被禁锢的头脑》则完全是在思辨的层面,展开对极权政治的探讨和批判。当然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诗人的身份和敏锐赋予这种社会观察以抽丝剥茧般的细致,而这种细致则立刻为这种观察赢得更接近于真理的复杂性。但它并不讨好,因为“羡慕苏联共产主义的人认为这本书极尽侮辱之能事,而反共分子们指责该书缺乏一种明确的政治态度,怀疑作者骨子里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没有易于让人辨识的标签,没有气势汹汹颇具蛊惑力的狂热,但悖论的是所有有识之士都会一眼看出其中秘藏着珍宝,难怪书一经出版即获得加缪和雅斯贝尔斯这两位重量级作家和学者的赞赏,后者还为本书的德

3、文版撰写了序言,在序言中,雅斯贝尔斯准确地将《被禁锢的头脑》概括为“一个带着大问题深入事实并意识到自身思想的人士的言论”,“他是作为一个深受触动的人,通过对于在恐怖中发生的事实的分析来发言的,这同样也显示出他具有追求正义、追求并非伪造的真理的精神。”“深受触动”说明米沃什仍然是以诗人特有的敏感为武器,介入到对极权社会的观察和批判中,按照米沃什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写这本书,目的在导引读者走入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去。”的确,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人更复杂的事物,而借由对人的复杂性的剖析,我们也许可以一窥思想演变的复杂历程。自然,米沃什拥有利用这一

4、写作路径的独特优势,那就是他本身就是那些残酷事件的亲历者,而且他和他在书中重点剖析的四位作家要么是朋友要么至少曾经很熟络。这使他可以如愿深入到波兰各类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并以他们为镜子反观自身。也是因为以“深受触动”为基础,本书的思辨深度固然毋庸置疑,但是我们通读完全书,马上记住的仍然是那些活生生的画面,它们像冰冷的斧头不断敲打着人们陷入道德困境中的思想。在第四章《阿尔法,道德家》中,米沃什描述了1945年4月,在苏联红军赶走德国人之后,他和阿尔法回到华沙所看到的情景:“我们迷失在乱石堆中,在那曾经是城市街道的地方堆积着一座座瓦砾山。我们数小时踯躅在曾经熟悉的城市一

5、隅。此刻我们已经完全认不出它来了。我们顺着一个红砖的坡面往上爬,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幻想中的月球景观。这里是一片沉寂。”在第七章《戴尔塔,行吟诗人》中,米沃什描述了在华沙犹太人隔离区看到的一幕,这个场景有如梦魇经常在他的脑海里萦回:“(这位有太姑娘)大约二十出头,身材高大丰满,看上去很活泼。她双手举过头,挺胸在大街上狂奔,同时大声尖叫着:‘北京人才市场北京找工作不!不!不!’她无法理解她必须死这一事实:死亡是由外力强加给她的,她热爱生命,她还年轻,她还没有任何准备,她不想去死!在她尖声大叫反抗之际,党卫军用自动手枪射中她的躯体,出现了她的躯体惊愕的瞬间,生与死在这一瞬

6、间交会,这一姑娘满身是血,还在马路上痛苦挣扎,党卫军用皮靴狠狠地踢了她一脚。”在第九章《波罗的海三国》中,米沃什描述了他在乌克兰某大城市火车站看到的一个波兰普通农民的家庭;“丈夫、妻子和两个孩子,他们坐在篮子和一捆包袱上面,妻子在给较小的孩子喂奶,皮肤黝黑、满面皱纹的丈夫则把茶壶中的水倒进一只带把的杯子里递给大儿子。”在整本书中都小心翼翼克制着自己情感的米沃什这一刻倒是袒露心扉:“我久久望着他们,突然惊觉两行泪水正顺着我的脸颊滑落下来。”像上述这些让人感触深刻的场景在书中出现的并不多,米沃什在几处都说到,他无法平静地叙述他所看到的种种惨象,在他看来流畅地珠圆玉润地呈

7、现痛苦本身就是令人怀疑的事情,他宁愿把那些悲惨的事件埋入内心,让它们成为追求真理的种子——它们要为自己悲惨的命运寻找原因,而这正是这本沉痛的书所要做的事情,米沃什自己说得好:“废墟和痛苦是社会思想的学校。”思想由于得到苦难的滋养而不再变得轻浮,这也可以解释,米沃什的文字并不煽情但却感人至深的原因。书的主体部分是对分别以阿尔法、贝塔、伽玛、戴尔塔代称的四位和米沃什同时代的波兰作家(他们是安德热耶夫斯基、博罗夫斯基、普特拉门特、加乌琴斯基)的剖析——通过他们的经历也通过他们的作品。相较而言,对于伽玛的刻画稍嫌脸谱化,米沃什的文字在这里稍稍失去了节制,但是米沃什肯定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